APP下载

清水河县“12345”特色产业模式概况与发展

2020-12-28史永枝

新农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农牧业脱贫攻坚特色产业

摘要:“12345”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是清水河县农牧业局于2016年立足清水河县资源优势及种养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的涵盖种植业、家畜、家禽养殖业及经济林栽植业四大产业的家庭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其具体内容为:一家农户种好10亩田、养好20只羊(或者土猪、肉驴、肉牛、奶山羊等其他养殖业)、30只鸡、栽好40株海红果树,达到年收入5万元。

关键词:农牧业;特色产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内蒙古清水河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县境内沟壑纵横、土地贫瘠且支离破碎,水资源严重不足,十年九旱,属典型的“靠天吃饭”旱作雨养农业县。全县96.4万亩耕地中,水浇地不足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约3.1%,集中连片、适宜机械化作业的耕地除五良太乡、宏河镇有部分外,全县大部分地区耕地小且散,极大地制约着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随着年轻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县内农业人口老龄化逐步严重,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面临严峻挑战。

1 “12345”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12345”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是清水河县农牧业局于2016年立足清水河县资源优势及种养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的涵盖种植业、家畜、家禽养殖业及经济林栽植业四大产业的家庭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可以形成以养带种、牧林农复合的产业结构,在现有条件下,能够有效解决清水河县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面临的立地条件差、老龄化严重的问题。“12345”发展模式具体内容为:农民户均种好10亩田(其中5亩补灌田)、养好20只羊(可以是土猪、肉驴、肉牛、奶山羊等其他养殖业)、30只鸡、栽好40株海红果树,年收入5万元。

2 “12345”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实践效果

2016年以来,清水河县紧紧围绕全县脱贫攻坚重点任务,以“12345”扶持模式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引进、实施重点项目为抓手,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签订订单农业为保障,扶持农户全面参与特色产业发展,达到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的目标。

种植业方面(10亩地模式)主要是扶持农户按照“四统一分”模式发展地标产品包括清水河小香米、黄米以及香菇等特色种植业。“四统一分”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机械耕播、覆膜,统一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统一科学防治病虫害,农户分户管理收益”的科学种田模式。

家畜养殖业方面(20只羊模式)主要是以补贴基础母畜部分购买款的形式扶持农户实施肉羊养殖、奶山羊养殖、肉驴养殖等项目。

家禽养殖业方面(30只鸡模式)主要是以发放成鸡的形式扶持农户养殖油鸡、土种蛋鸡等。

經济林栽植业方面(40株果树模式)主要是以补贴幼苗的形式扶持农户栽植海红果、大接杏、欧李等。

比如,清水河县城关镇坡头窑村内现有常住户13户,常住人口4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户4人,现有耕地670亩。2017年,县农牧业局将坡头窑村列为“12345”特色产业发展示范村,多方整合资金,为坡头窑村建设太阳能集雨灌溉补灌田90亩,平均每户7亩,扶持农户种植小香米谷子、红干椒、大豆等特色产业,同时引导农户养殖基础母羊、粮食猪等,并为每户发放蛋鸡成鸡30只,扶持每户栽植海红果树40株。到年底,户均种植10亩田,年均收益达到9000元以上;养殖基础母羊年均收益800元/只;养殖粮食猪年均收益2500元/口;养殖30只蛋鸡年均收益9000元;栽植海红果为长期收益,户均40株,年均收益预计可达16000元。按照“12345”模式发展,户均年总收益达5万元以上。

3 总结与建议

清水河县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所探索出来的“12345”特色产业发展模式能形成“小规模、大产业”效果,对发展本县的小杂粮、海红果、肉羊、肉驴、奶山羊等特色主导产业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为下一步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作者简介:史永枝,女,农业经济师。

猜你喜欢

农牧业脱贫攻坚特色产业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
锐意创新 扎实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