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家乡,没人是旁观者

2020-12-28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家乡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2020年10月1日上映,截至10月25日,票房已经超过26亿元,豆瓣评分7.6。之所以能收获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一方面是因为构成这部电影的五个单元——《北京好人》《天上掉下个UFO》《最后一课》《回乡之路》《神笔马亮》的整体质量都很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部电影击中了国人对家乡割舍不断的情结。

千百年来,家与家乡一直是中国人文艺创作的重要母题。我们总是把家乡形容成温暖的港湾,无论我们漂泊多远,只要有家乡,我们就能找到最初的印记。但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对于家乡有着很复杂的情感。他们热爱家乡、留恋家乡,但又纷纷远离家乡,因为家乡无法为他们提供好的发展机会。好在近几年来,全国上下打响了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重视并加大对贫困地区与困难民众的帮扶力度,把每个人的家乡都建设好,就是在落实共享发展理念,让整个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现在摆在年轻人面前的课题是: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在这一历史使命面前,作为家乡的一分子,自己能够做些什么?《我和我的家乡》无疑给出了一个满分答案:每一个人都不应该是家乡建设的旁观者和局外人,而应该是家乡建设的参与者。

《我和我的家乡》中的五个小故事,都从很小的角度切入,反映了社会变革的宏大主题——医保惠及百姓、科技振兴乡村、教育立德树人、治沙环保富民、青年助力扶贫等,同学们也可以由此观照中国近些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在本期素材精粹栏目中,我们就将围绕这部电影进行写作素材的提炼与拓展,以期让大家在考场上碰到“青年与时代”“家乡建设”“脱贫攻坚”“小康社会”等热门写作话题时,能用上最“时鲜”的素材,轻松成就高分佳作。

第一单元《北京好人》

关键词 医保惠及百姓

故事概述

張北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北京人,一直省吃俭用、努力攒钱想要买一辆新车,这样就可以实现自己做专车司机的梦想。然而,他好不容易攒够了钱,也选定了车,一个河北表舅的出现却打乱了他的生活。

这个平时与张北京来往不多的表舅在北京送外卖,得了甲状腺瘤,由于早期没有及时手术,如今再想手术的话需要七八万元的手术费。表舅没在北京买医保,也没有什么积蓄,所以只能来找张北京借钱。张北京知道这是一笔易借难还的钱,跟自己的买车计划之间也是你有我无的关系,于是他用种种小聪明避开了表舅的求助。然而,看着表舅骑着摩托车离开时的落寞背影,张北京的内心开始动摇了。

张北京舍不得借钱,又不忍心看着表舅因无钱治病而死。表舅没有医保卡,但是自己有啊!于是他就想出了让表舅冒用自己的医保卡的歪招,结果闹出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乌龙事件。歪招失败后,表舅为了不连累外甥,一口咬定是自己偷了张北京的医保卡,试图一人扛下所有的罪责。而张北京见表舅如此,也向警察坦白了真实情况,并放弃了自己的买车计划,将钱借给了表舅治病。故事的最后,张北京和表舅一起回到了河北农村,在与表舅妈的闲聊中得知,如今医保政策覆盖面广,表舅妈早就在河北给表舅买了医保,表舅其实是有自己的医保卡的!于是乎,舅甥两人赶忙驱车前往村委会,寻求报销医药费。

链接·数说医保改革

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覆盖全民的医保开始照进现实。五年间,一张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进一步织密。截至2019年底,我国基本医疗参保覆盖率继续稳定在95%以上。

2019年全年资助778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直接救助6180万人次。2019年中央财政投入医疗救助补助资金245亿元,安排40亿元补助资金专项用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截至2019年底,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99.9%以上。医保扶贫综合保障政策惠及贫困人口2亿人次,帮助418万因病致贫人口精准脱贫。

跨省就医结算更加便捷。截至2019年底,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机构数量为27608家。全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272万人次,医疗费用648.2亿元,基金支付383.2亿元。长三角地区全部41个城市已经实现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全覆盖,联网定点医疗机构5173家。

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助力下,老百姓的就医行为也发生了深刻变革:只用一部手机,就能够完成从挂号缴费、信息查询到在线支付的全过程。2019年,已有5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提供线上服务,9100多家医院开展远程医疗;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超过50%,超过1200家医院开展日间手术。

速用片段 在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张北京为了给表舅治病,想方设法让表舅冒用自己的医保卡,结果闹出了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乌龙事件。最后,张北京老老实实借钱给表舅做了手术,没想到事情却峰回路转——表舅妈早就替表舅买了医保。剧情的反转正好映射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国家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改革红利正惠及每一位普通群众。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基本医疗参保覆盖率继续稳定在95%以上。从2003年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至今,在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道路上,医保改革不仅大力扼住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喉咙”,更解决了困难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难题。

素材拓展

李仁霞:用心用情,医保扶贫暖人心

“小李,我包了韭菜水饺,中午忙完了到家里来吃水饺吧。”山东省营口市河口区六合街道后毕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马炳信,给河口区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仁霞打电话说道。作为马炳信的帮扶责任人,经过这两年多的相处,在马炳信的心里,李仁霞俨然已经成了自己的家人。

2019年11月20日,是马炳信至今记忆犹新的日子。他的老伴患有脑出血后遗症,长期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李仁霞想到马家的情况适合申报正在河口区试点实施的城乡居民长期照护保险,于是那天她主动来到马家,帮助马炳信收集相关申报材料,随后还安排专业人员对他进行照护培训,积极组织专家入户鉴定。12月份,马炳信的老伴顺利通过了鉴定,成为河口区第一批享受长期照护保险的贫困人口。

李仁霞总是在工作之余,不定期地去看望马炳信一家,反复为其讲解医保扶贫政策。用马炳信的话说:“小李来得比我亲闺女都多,照顾得比亲闺女都好。尤其是我老伴生病住院的时候,她给我讲了很多医保方面的政策,我知道住院不用交押金了,出院的时候再结算,光报销就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咱医保的政策真的太好了!”今年6月份,李仁霞又帮助马炳信申请了高血压“两病”备案,为马炳信家再次减轻了经济负担。

“作为帮扶责任人,尤其是作为医保人,对贫困户应该做到用心用情、真帮实扶,最大限度地发挥咱医保扶贫政策的作用,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李仁霞经常说的一句话。

肖淑芳:医保救了我的命,也救了我们的一家人的命

家住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窑店镇窑店村的肖淑芳,家中共有3口人,丈夫宋有伟是一级视力残疾人,肖淑芳自己长期患有慢性病,家中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中药材。2013年底,宋有伟向村里提出申请,经过村社评议、公示,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宋有伟一家原本计划通过申请扶贫贷款发展种养殖,再辅以低保政策兜底,逐步实现脱贫致富。然而,2018年的一天,肖淑芳突然被查出患上了宫颈癌,这样一个如晴天霹雳般的消息,让这个刚看到致富希望的家庭再次蒙上了阴霾。时任窑店村驻村干部的史花艳听说了宋有伟家的事情后,第一时间上门了解情况,向他们讲解当时的医疗保障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后,可以享受大病保险85%的报销政策和3000元兜底的医疗救助政策,不用担心医疗费用。医保报销政策就像一颗“定心丸”,坚定了宋有伟夫妇战胜病魔的信心。肖淑芳按时就医问诊,接受手术治疗。治疗中,总共花费医疗费用11余万元,按照医保政策报销后,自费仅3000余元。经过两年多的治疗,现在肖淑芳已基本康復,家里的轻体力活她也可以帮宋有伟分担一部分了。

肖淑芳说:“想起2018年的病,真让人害怕。幸亏有医保政策,它不只救了我的命,更是救了我们一家人的命。11万多元的治疗费用,我们这个小家是根本没办法拿出来的。现在好了,我身体基本康复了,定期复检就可以了。最好的是,我的儿子今年就大学毕业了,他也开始赚钱了,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像肖淑芳一样受惠于医保政策的群众还有很多,据统计,仅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窑店镇就为5525人次落实各项医疗报销1900余万元。

第二单元《天上掉下个UFO》

关键词 科技振兴乡村

故事概述

居住在贵州黔南阿福村的“农民发明家”黄大宝喜欢做直播,也喜欢做一些看似无用的发明。突然有一天,“阿福村惊现UFO”这一爆炸新闻登上了各大媒体头条,这个穷苦的小山村瞬间成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神奇地区。凭借着“外星人之乡”的热度,阿福村趁机大兴旅游业。

然而很快,电视台的《再进科学》栏目组派记者前往当地调查“UFO事件”。为了保住村子“外星人之乡”的名号,村长、村里的富商和黄大宝一起想方设法隐瞒真相,闹出了不少笑话。最后真相大白,“UFO事件”是在黄大宝试飞他制造的飞行器引发误会后,由村长与富商联手炒作出来的。虽然三人都有自己的“私心”,但本质上都是为了村子的发展。

而黄大宝之所以会制造这个飞行器,和他的一段爱情经历有关。原来,贵州黔南地区群山环绕,两个村子的直线距离虽然只有一公里,但这中间却是崇山峻岭,要到达另一个村可能需要花上一天的时间。如果当时有什么交通工具能使黄大宝和另一个村的阿花方便交往,或许他们便不会错过。除了爱情,阿福村的现状也让黄大宝很是着急——阿福村虽是块宝地,但处于崇山峻岭中,许多好东西都被困在了山里。黄大宝制造飞行器也是为了发展物流,希望用它将村里的好东西运送到外面去,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阿福村,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最后,借助距离村子15公里的“天眼”望远镜等一系列科技元素,黄大宝等人将阿福村改造成了“科技示范村”,让村子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链接·数说信息扶贫

近年来,互联网平台引领的信息扶贫在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字节跳动公司依托旗下的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等平台,启动扶贫项目,在人、景、物上大做文章。目前,“头条学院”项目已累计对7.7万名贫困地区乡村青年提供新媒体运营技能培训,覆盖530多个贫困县。“山货上头条”和“县长来直播”等项目,帮助销售贫困县农产品超过1.7亿元。“山里DOU是好风光”项目已经在9个贫困县落地,帮助其曝光超过55亿次。2017年至今,字节跳动公益扶贫以“三农信息普惠”为主要形式的扶贫模式,已经直接帮扶超过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手机成为新农具、主播成为新农人、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这些已经成为农村越来越常见的变化。目前淘宝网上农民主播的足迹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多个县,10万多农民主播正在村里,帮乡亲们就业致富。这些既会开网店又会做直播的淘宝农民主播,平均年龄只有36岁。

2018年,快手成立了扶贫办公室,通过积极探索“短视频、直播+扶贫”方向,将社交电商、信息推广、技术赋能等融入扶贫的每个环节。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快手平台获得收入的用户数为2570万人,其中来自贫困地区的有664万人。在中国的贫困地区,每4人中就有1位活跃快手用户。快手通过“内容+社交”的创新电商模式实施“造血式”扶贫,推动贫困地区改变“等米下锅”的面貌,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速用片段 科技无远弗届,不仅可以像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演的那样,让深山中的小村庄掀开神秘的面纱,惊艳几千公里以外的人们,也能让生活在山里的人眼界大开,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无论是像“连山九妹”何少敏一样通过电商直播帮助当地百姓销售特色农产品,还是像扶贫书记张飞一样打造“忘忧云庭”发展乡村旅游盘活当地经济,信息扶贫打通了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科技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素材拓展

何少敏:比起网红,我只是“村播达人”

“90后”、返乡创业、扶贫助农、带货主播……来自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何少敏身上的每一个标签,都是当下的时代热词。

2006年,16岁的网络“小白”何少敏来到广州一家网吧打工,偶然间听闻可以开网店赚钱,在好奇心驱使下,她开启了自己的电商生涯。2017年,她带着成熟的团队回到连山,发展农村电商,如今已小有成就。在广东省庆祝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暨大湾区电商节开幕仪式上,何少敏身着传统壮族服饰走上了舞台——作为在电商直播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主播之一,她被聘请为“广东扶贫助农公益主播”。此外,何少敏还与李子柒、薇娅等知名网络红人一起当选了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并担任了连山创新创业中心负责人。

作为连山电商扶贫的“领头雁”,连山创新创业中心通过一套创新的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将连山乃至周边县区的农副产品推向全国各地。将自己的淘宝直播号取名为“连山九妹”的何少敏说:“比起网红,我更觉得自己是‘村播达人。我想要做的是通过直播这种渠道,帮助更多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去。”今年8月,她启动了“村播”培养计划,在连山下属的村、镇设立电商服务站,将县级的电商资源分配到基层。目前他们一共建立了25个乡村直播电商服务站,预计明年会建成55个服务站,遍布整个连山。如今,何少敏已教出了50多名淘宝农民主播。“一个优秀的乡村主播,不仅要具备实力,还要热爱乡村。”何少敏说,“直播带货不是一个风头就过了的,希望未来能带动更多的农民做主播。”

张飞:扶贫书记和他的“忘忧云庭”

35岁的安徽人张飞,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老营乡甘家沟村的扶贫第一书记。甘家沟村位于大山深处,平均海拔3300米,交通不畅,究竟如何脱贫,张飞一度苦苦思索。2017年初,受人启发,张飞决定尝试用网络视频宣传甘家沟村及邻近的几个村庄。2019年1月,张飞在快手发布了一条短视频,视频中海拔3200米的小路边,张飞和家人围桌吃着饭,远处则是翠绿的苍山、层叠的梯田、漂浮的云雾。这壮观的奇景吸引了近千万网友观看,也让这家“云端餐厅”迅速走红。后来张飞将其命名为“忘忧云庭”,还在山顶办起了民宿,仅2019年一年,就有300余名游客慕名前来。

这条视频也引起了快手扶贫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注意。他们很快联系到了张飞,了解他的情况后,把他纳入了快手“网红新村官”项目,持续性对他进行帮扶与指导。现在,张飞在网上拥有超过100万粉丝,“忘忧云庭”也让更多游客心生向往。2019年,通过“快手短视频+直播”的扶贫方式,张飞帮助村民卖出了11000斤苹果,增收5万多元,销售松茸300多斤,增收6万多元。互联网让偏远村落有了生长的新生力量。同年,张飞入选了央视新闻“2019正能量天团”。如今,甘家沟村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09人已经全部脱贫。2020年5月,久久丫董事长梁新科和张飞以及小金县副县长吴品俊在线连麦,为小金县带来了一份500万元的花椒采购订单。

最近,张飞正忙于规划“星空家园”和“云瑜伽馆”。他计划为小金县打造一张旅游名片,希望建成的旅游度假区能给当地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届时,游客可以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让文化、旅游和农业共同发展。

第三单元《最后一课》

关键词 教育立德树人

故事概述

瑞士圣加仑州,华人美术教授老范因脑梗塞引发了老年痴呆,出现了交替性的认知缺陷,医生推测他的记忆停留在了过去的某个时间点。老范的儿子几经确认,确定父亲的记忆停留在1992年在中国的一个村子里教书的时候——那是他人生中的一段支教经历。

为了帮助父亲拼好记忆,小范联系到了父亲曾支教的望溪村的村长,希望集全村之力还原父亲1992年在望溪村上的最后一堂课。望溪村的青壮年们几乎都是老范的学生。当年,正是范老师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知识的种子,才使他们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为了报恩,他们答应了小范的请求。如今的望溪村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要还原一堂上个世纪的课并不容易,但大家还是尽力为之。

一切准备就绪,老范来到教室开始讲课了。故事像童话一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直到一个小孩的手机铃声响起,才将老范从过去的美好回忆中扯了回来。记忆混乱的他在熟悉又陌生的街道上不断寻找着过去的影子,但眼前的一切都变了。突然,一所漂亮的新小学出现在老范眼前,这学校明明是新修的,却让他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时,一个名叫姜小峰的学生出现在他身后,一声“范老师”令他终于记起:原来,这就是姜小峰当年画的梦想中的学校。现在,梦想已经照进了现实。“你画的画,老师现在看懂了。”老范眼含热泪地说道。

链接·数说乡村教育

2013年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启动实施,计划通过五年的建设,到2019年底,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满足基本教学和生活需要。按照规划,计划投入5226亿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义务教育史上单项投资最大的工程。截至2019年底,全国99.8%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95.3%的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15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60万人降至241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清零。通过分类施策、多措并举,目前,中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基本实现了应返尽返、学生资助基本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实现了教育部提出的办学条件配备要求。

“十三五”期间,安排“特岗计划”教师42.8万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惠及中西部8万多所乡村学校近130万名教师,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學校流动,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改善。

“十三五”期间,资助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9亿人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4000万农村学生,85%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服务,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3%,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累计招生近52万人,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

速用片段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十三五”期间,我国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失学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这其中,离不开那些扎根祖国乡村的“燃灯者”们的付出。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范伟饰演的乡村教师就是这个群体的缩影。是他们,用爱心和智慧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充分享受到充满生机的教育,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也是他们,彰显着新时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如果说,范老师的出现改变了望溪村的命运,那么,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也正在改变着中国乡村的面貌。

素材拓展

孙浩:乡村教育的“摆渡人”

2000年,孙浩从安徽宿州师范学校毕业,主动回到了母校宿州市埇桥区汴河镇后屯小学任教。在做决定之前他回了趟后屯小学,老校长见了他,送了他一本《如何教好小学数学》。“我明白他送我这本书的意义,他看我的眼神充满了期望,是希望我能回来任教。”孙浩说。当时的后屯小学没有一件像样的教具,连窗户都没有玻璃,也没有一位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这是我的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如果我都不愿意回来,还有谁愿意呢?”孙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后屯小学一扎根,便是整整20年。

在农村小学工作起点低、机会少,孙浩通过书籍资料去感受教育新动向,触碰教改最前沿。“顺应学情而教”是孙浩的教学理念,“乡村学生的起点不能跟城市学生比,不能让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尤其是数学课,上不好就会很枯燥”。学生们不愿意上课,孙浩就带着他们唱歌、跑步,唱累了、跑累了,大家趴下来听他慢慢讲数学。不理解平行四边形,孙浩就画楼梯、画纸箱,让他们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为了能充分利用课间10分钟让学生多问几道题,孙浩把办公室搬到了离教室最近的微机室。每到课间,他的办公室永远是人气最旺的。

2020年9月4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全国共有12位教师入选,孙浩位列其中。孙浩认为这不是给他个人的荣誉,而是对乡村教师这个群体的肯定,是重视乡村教育的体现。接下来的第三个10年,他希望能探索出一个适合乡村学生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和年轻教师。

丁海燕:“永不凋谢的马兰花”

1986年2月,19岁的丁海燕被推荐到革命老区陕西旬邑县金盆村村小当教师。“那时的村小只有3间土木结构的教室,20多名学生和3名老师,采用的是复式班教学方式,我同时给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孩子上课。”丁海燕回忆。条件虽然艰苦,可每当看到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每次牵着孩子们的小手上学、放学时,丁海燕心里都感觉特别快乐。

为了激发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丁海燕尝试着把一篇篇课文变成课本剧,让学生在表演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编儿歌、做游戏也是她的教学日常。她还常常利用节假日,翻山越岭,到学生家里做家访、辅导功课。日常教学之外,她利用活动课、节假日,带孩子们到“五保户”家庭,给老人打扫、挑水、洗衣、做饭、捡柴,还与孩子们一起自编节目,给孤寡老人表演,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孝心。

常年的辛勤工作和艰苦生活,丁海燕积劳成疾。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她没有听从医生住院治疗的建议,只是在平日带些药上课。“当老师的谁没个职业病?”她这样说,“苦点累点没啥,但不能误了孩子。”学生们对丁海燕的付出感念在心。“丁老师经常到宿舍来教我们叠被子、折衣服,像妈妈一样,爸爸说丁老师是我们山里的希望。”五年级寄宿生李媛说。丁海燕则说:“从事教师职业是我的初心,是无悔的选择。我会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上好每一节课。”

30多年来,丁海燕似一株“永不凋谢的马兰花”扎根在革命老区,用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和无私的爱心,托举起了山区孩子的未来。2020年9月,她光荣当选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第四单元《回乡之路》

关键词 治沙环保富民

故事概述

沙里沟小学是陕西榆林一所不起眼的乡村小学,但这所学校培养出了一位名人校友——“电商女王”闫飞燕。沙里沟小学的一场校庆,将散落在各地的校友们召集了起来。回乡路上,闫飞燕在飞机上遇到了自称是其校友的乔树林。乔树林一身暴发户打扮,行为举止十分浮夸。他想方设法和闫飞燕套近乎,一口一个“大师姐”,俨然一个不折不扣的无赖。

在坐汽车到沙里沟途中,乔树林继续对闫飞燕死缠烂打,闫飞燕其实早就看穿了乔树林的“真面目”,但同时,闫飞燕也想起了乔树林的身世:他其实就是老校长高妈妈收养的那个名叫毛蛋的男孩。沙里沟离毛乌素沙漠很近,高妈妈在黄沙漫卷的艰苦环境中一边背着毛蛋,一边坚持给学生上课的情景一直记在闫飞燕的心中。

校庆仪式正式开始了,从学生代表的发言中,闫飞燕才真正认识了乔树林:原来这个看似没脸没皮、满嘴跑火车的穷光蛋,才是那个真正为家乡做贡献的人。早些年,乔树林因为卖水果成了富商,为家乡建设捐钱出力。后来,为了彻底扭转当地环境恶劣、人口流失、世代贫穷的局面,乔树林带着技术从城里回来,带领村民们治理沙漠,种植沙地苹果,帮助他们在家致富。尽管这中间遭受过失败和打击,但乔树林从未放弃。今年,沙地苹果终于丰收了,如果销售顺利,就能扭亏为盈。乔树林如此处心积虑接近闫飞燕,正是希望她能为沙地苹果“带货”,知道真相后的闫飞燕义不容辞地答应了乔树林的请求。

链接·数说环境治理

我国有毛烏素、浑善达克、呼伦贝尔、科尔沁四大沙地,总面积达11.42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陕西、吉林、河北、辽宁、宁夏等地。经过多年治理,目前,毛乌素、浑善达克、呼伦贝尔和科尔沁沙地的林草植被增加226.7万公顷,沙化土地减少16.9万公顷,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43.62%、42.68%、68.27%和38.24%,实现了生态整体改善。

毛乌素沙地,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其中一半面积在陕西榆林境内。2020年4月22日,陕西省林业局公布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这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

美国航天局卫星在2000年至2017年间收集的数据显示,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5%,相当于多出一个亚马孙热带雨林。令人惊喜的是,仅中国的植被增加量,就占到过去17年里全球植被总增量的25%以上,位居全球首位。

2016年以来,中西部22个省份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截至2020年6月,全国共组建2.1万个生态建设扶贫专业合作社,生态扶贫带动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创收。贫困地区林草植被面积持续增加,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平均增长超4个百分点。

速用片段 从漫天黄沙到广袤绿洲,从贫穷闭塞到沙中淘金,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回乡之路》这个单元将陕西榆林毛乌素沙漠黄沙变“黄金”的巨变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近年来,中国生态环境治理成果惊艳世界,曾令当地农民闻之色变的四大沙地已实现生态整体改善,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中国植被增加量长期位居世界首位,“十年种地九年空,家家户户逃外村”的故事已成为历史。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全民共识。《回乡之路》讲述的是乔树林的故事,更是千千万万治沙人与沙漠抗争的历史。这片曾经“走石又飞沙”的不毛之地,如今真正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素材拓展

张炳贵:十七年躬耕不辍,沙地结下累累硕果

作为《回乡之路》中乔树林的原型之一,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芦河果园园主张炳贵已经在沙地里“折腾”了17年。2018年,经过多年探索,他终于在沙地里淘出了“金蛋蛋”:成功培育出了优质的沙地苹果品种,年产量7万余斤,产值20余万元。同年,“芦河沙地苹果”成为全国第一个沙地苹果注册商标。

时间回到2003年,已经退休在家的张炳贵偶然之间在电视上看到了其他地方的治沙经验展示。作为工程师的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些治沙技术在自己的家乡是否也能成功应用?如果成功,或许能成为解决陕西榆林荒漠化问题的重要突破点。

张炳贵迅速承包了300亩国营低产林场,开始了对低矮稀疏的“老汉林”进行治理与标准化花果园改造工作。在这片沙地上,张炳贵的果树一种就是17年。最开始葡萄、枣树种植都因为不适应榆林当地的气候而以失败告终,稍微有些起色的杏树也因为利润问题被迫砍掉大部分。挫折没有打败张炳贵,反而更坚定了他改造沙地的信心。后来,他通过不断尝试,终于培育出了耐寒耐旱、适应榆林本地气候的苹果树,成活率高达95%以上。

多年来,张炳贵精心维护果园,累计投入达到300万元以上。他还无条件地与乡亲们分享果树种植与果苗管理技术,帮助乡亲们脱贫。展望未来,张炳贵表示,自己果园的果树将在两年后彻底成熟,届时,每年果园带来的收入将超过百万元,这片沙地也将真正成为“宝地”。

张应龙:十七年坚守毛乌素,换来40万亩“最美沙漠”

在《回乡之路》中,乔树林为家乡治理沙漠投入了大量资金,甚至因此遭到身边人的误解。在现实中,同样有一位舍弃了北京的高薪职位,义无反顾回到家乡开始植树造林工作的新时代治沙英雄,他便是全国劳动模范张应龙。

谈及为何辞去高薪的工作回到家乡,张应龙说:“决定回到家乡治沙,其实是一个非常小的契机。当时我回陜西榆林神木的老家过年,因为喝高了而向村党支部书记许下了在家乡出钱治沙的承诺。”回京后,书记给张应龙打电话,问他说过的话还算不算数。张应龙当即表示一定不会“赖账”。自此,张应龙以70年为限承包了毛乌素沙地秃尾河源头圪丑沟19.2万亩荒沙,投资100万元启动了历经十余年的治沙工程。

多年的治沙工作,已经让张应龙从最开始的外行人转变为林业专家。他提出了一套创新的科学治沙理念,首次明确了毛乌素沙地治理的三个阶段:初期目标达到沙漠稳定,中期目标达到有效保护与产业形成,终极目标实现“生态—居民—产业”循环利用发展。遵循这一目标,张应龙为当地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实践支撑。

在毛乌素沙地治理不断取得突出成果的同时,张应龙也将目光放到了更长远的经济发展上。为帮助乡亲同步脱贫,他引导周边村民在基地内参与采摘与务工,每年帮助周边村民实现林业产业收入及务工收入2000多万元,使治沙造林基地及周边区域农民生产方式和收入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驶入良性生态循环的发展轨道。

截至目前,张应龙已累计栽植人工林40万亩,管护面积50万亩,300多平方公里的无人区林草覆盖度从3%提高到了65%,形成了38万亩的林草地。如今,陕西榆林风沙漫天的景象已正式成为了历史。

第五单元《神笔马亮》

关键词 青年助力扶贫

故事概述

《神笔马亮》的故事发生在东北小城西虹市。故事的主角马亮是一位美术老师,他好不容易考上了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可另一个选择却摆在了他的面前:去一个贫困村做第一书记,帮助当地村民发家致富。马亮的内心选择了后者,但他必须想办法瞒着已经怀孕的妻子秋霞,因为秋霞对丈夫寄予厚望,相信他将来一定会成为著名的大画家。

于是,马亮在村民们配合下,让妻子以为自己在俄罗斯深造。“将秋霞寄到俄罗斯的毛衣画在身上”“集体戴假发装俄罗斯人”“集体变木头人假装网络卡顿”等令人啼笑皆非的剧情接连上演,且每次都能帮助马亮蒙混过关。

日子一天天过着。城里,秋霞怀孕虽然辛苦,但想到丈夫总有一天会学成归来,她骄傲且知足。乡下,马亮虽然十分牵挂家中的妻子和她腹中的孩子,但一想到自己肩负的使命,看到乡亲们眼中殷切的期盼和他们稍有起色的生活,他便觉得满心欣慰。后来,马亮用自己的艺术才华把这个小乡村打造成了特色旅游度假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打卡,谁知,这其中,也包括自己的妻子秋霞。

一天,秋霞在朋友的邀请下来到马亮打造的特色旅游度假村拍孕妇照,她终于识破了马亮的谎言,知道他放弃了留学机会去贫困村做了第一书记。秋霞一时难以接受,她游走在这个村子里,看到了马亮在村子的许多墙面上留下的画作,读懂了他为这个村子的发展付出的心血。最终,在巨大的彩色稻田画的见证下,秋霞原谅了马亮,并打心眼里为丈夫感到骄傲。

链接·数说脱贫攻坚

截至2020年7月,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扶贫干部驻村帮扶。

截至2020年6月,全国牺牲在扶贫岗位上的一共有770多人,杨正清、潘玲玲、徐梅、曾翙翔、黄志强、李文芝、黄文秀、龙俊、郭彩廷……他们风华正茂,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着平凡而又壮烈的史诗。

经过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贫困群众吃、穿“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全国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显示,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2019年的9057元,平均增幅30%。贫困人口主要通过务工和生产劳动实现脱贫,劳动收入占比逐年提高,非劳动收入占比逐年下降,增收可持续性稳步提高。

近五年,我国投入约6000亿元资金让近千万贫困人口搬进新家,全国异地搬迁930万贫困人口,相当于每天有5000多人从山沟沟里搬出来。

速用片段 放弃留学、驻守乡村,这是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马亮的选择,这又何尝不是所有扶贫干部在做的选择?扶贫干部,这是一支善于奉献的队伍,290多万名扶贫干部撇下年幼的孩子、年迈的父母,常年奔波在贫困山村,吃苦遭罪不说,还要经常搭钱搭物;这是一支敢于牺牲的队伍,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770余名一线扶贫干部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他们大多数都还很年轻,却以生命践行了“无比艰巨,无比光荣”的誓言。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队伍的主力是我们整个国家,是每一个国民,而冲在战场最前沿的先锋队、排头兵就是我们所有的基层扶贫干部。历史会铭记他们卓越的功绩,人民会记得他们最可爱的模样。

素材拓展

刘沈厅:具有硕士学位的新型职业农民

刘沈厅2015年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留校成为了一名高校辅导员。而恰在此时,家乡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正掀起轰轰烈烈的农村改革运动,来自家乡的田野变革激发了刘沈厅的创业热情。2016年,他辞去了高校辅导员的职务,带着行囊回到家乡,同父亲拿出全部家当,在距离老家数公里远的谢家街道李山村流转了130亩地,当起了果农。

创业初期,刘沈厅因不懂技术险些血本无归。为了不重蹈覆辙,他决定亲力亲为,不仅自己搬到农场居住,更没日没夜地专研柑橘种植技术,拜省农科院柑橘专家陈克玲教授为师,狂补自身短板。不到一年时间,他便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并获评了“中级农技师”。

为了方便果园管理,刘沈厅雇佣了10名60岁以上的种地“老把式”,但起初,大家對这个后生的种植理念并不认同。直到刘沈厅成功判断过好几次柑橘虫害后,“老把式”们才心服口服。找到突破口的刘沈厅不仅掌握了柑橘种植要领,还连续攻克了困扰当地柑橘界的多个难题,先后获得了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2019年10月,刘沈厅被推选为彭山区果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和11位行业带头人一起,挑起了全区果业转型升级的重担。疫情期间,他主导开发出了“彭山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探索出了一条全产业链共荣共生发展的新模式。在眉山,像刘沈厅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还有不少,一批批新型职业农民正随着培训的深入推进不断涌现,他们用知识和技能带动更多村民共奔致富路。

王联春:“百万”扶贫书记

王联春是来自海南大学的一名教师,2015年7月被派驻到海南省东方市大田镇乐妹村做第一书记,一干就是5年。

刚到乐妹村时,眼前的景象让出生在农村的王联春也着实震撼了:全村大多是破旧瓦房,每次台风来临,村干部都要动员群众转移;村里没有自来水,村民喝的是井水;全村124户,但电力容量只有30千伏安,村民们用电饭煲煮饭,用电高峰时饭都很难煮熟……于是王联春开始以村为家,吃“百家饭”,串“百家门”,花时间掌握村情,着手制订脱贫方案。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后,王联春决定利用乐妹村独特的热带气候条件,通过引进政府扶贫资金、依托海南大学技术支撑、发展秋石斛兰花产业。在创办兰花产业初期,由于多数村民不理解,王联春就带领村干部一户一户地做工作,一遍又一遍保证每年盈利都会给大家分红。“我跟村民说保证赚钱,不赚钱可以向我问责。”王联春说。

顶着巨大的压力,王联春开始搭建兰花大棚。小到一枚缝网针、大到机器设备的扬程和出水量计算,他都要事无巨细地在事前完全弄清楚。为了选好材、搭好棚、种好花,他厚着脸皮反复询问,磨破嘴皮讨价还价,跑烂鞋底货比十家,带领村民挖水井、建机房、铺设灌溉设施……现在,乐妹村的兰花产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造血式”扶贫,王联春打造出了一支永不撤退的“工作队”。“即便是我撤回去了,兰花产业也照样能为乐妹村的乡村振兴撑起一片天!”王联春自豪地说道。

由于王联春推广和创办的扶贫产业给乐妹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周边好几个村庄都说愿意花100万元换他到村里当第一书记。从此,王联春多了一个响亮的名号——“百万书记”。

猜你喜欢

家乡
我的家乡
未来的家乡
我的家乡
家乡
十年后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