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黎卿:最爱阳羡一丸泥
2020-12-28雨默
雨默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自茶问世,饮茶的器皿不断演变发展。在众多茶器中,明代李渔曾评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紫砂壶的器型千姿百态。在众多分支中,有紫砂艺人不断临摹学习,从自然中寻找题材,形成紫砂仿生器一脉。他们以逼真的造型和细腻的手法,传递制壶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宜兴紫砂壶艺术文化青年传承人谢黎卿出身于陶艺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对紫砂有着深厚的情感。在她看来,大自然是紫砂艺人最好的老师,沉浸其中,就能获得创作灵感。
师法自然
谢黎卿198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大学毕业后,跟随国家级工艺美术师董正强系统地学习紫砂壶制作,至今已十多年。
生活中,谢黎卿是个急性子,但制壶人需要静下来、用心揣摩作品,收徒前,董正强曾一度怀疑风风火火的谢黎卿是否适合制壶。当时,董正强没有急着收徒,只是同意谢黎卿先跟着学一段时间。
紫砂造型按大类可分为光货、花货、筋纹器。花货也就是紫砂仿生器,谢黎卿喜欢它的自然质朴,便跟着师父学习花货的创作。
“当你聚精会神地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时间会过得飞快,再急的性子也稳得下来。”在制作一把南瓜造型的紫砂壶前,谢黎卿跑了几家菜市场,把市面上能找到的南瓜都买了回来,然后花了几天时间观察它们的形状、纹路、叶片、瓜蒂……
经过多日琢磨,谢黎卿做出了一把南瓜壶,但造型却没有想象中灵动,甚至有点呆板,尤其是南瓜叶子没有被风吹动的感觉。
为此,谢黎卿到田里去观察南瓜。安静的午后,风从不同方向吹来,谢黎卿记住叶子往上飘动的姿态,并把它运用到紫砂壶的设计中,寓意着向上、向阳、生机勃勃。
定造型、备泥料、打泥条泥片、备脂泥、打身筒、上假底、做盖头……谢黎卿不断磨练自己的制壶手法和技巧,最终制成了一把满意的南瓜壶作品:壶身下收,壶腹外突,筋囊敦实;瓜蒂盖,瓜藤把,壶身瓜叶藤蔓源自于壶把,疏密得体,截盖凹陷,极近自然之态,情趣盎然。2015年,她的“南瓜壶”作品获得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为了考察谢黎卿对花货的理解,董正强拿来一把以桃花为主题的紫砂壶让她点评。其实那是一把贴片壶,是壶做好后再贴上桃叶和桃花,一眼望去很精美。“桃树先开花后发芽,花和叶同时出现明显有违自然规律。”谢黎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董正强点了点头,终于认可了这个徒弟。
制壶人的自我修养
“人间珠宝何足取,岂如阳羡一丸泥。”全手工紫砂壶是用泥片围起身筒后,一只手垫在泥片内侧,一只手拿竹拍在外侧拍打泥片,边拍边调整修饰慢慢成形的,其独特的双气孔结构,使其透气不透水,也使茶之香气、滋味、口感更好。
在宜兴,许多紫砂名家都把鱼化龙壶当作经典壶型,或依样仿制,或变化出新,董正强便擅长制作鱼化龙壶。谢黎卿在跟随师父制壶的过程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着迷。鱼化龙是中国传统纹样,寓意金榜题名。鱼化龙壶以此为灵感而制,壶钮为卷云状,壶身浅塑波浪,波浪中龙尾卷成壶把,壶盖立体雕出龙首且伸缩自如,如蛟龙出海,神气活现。谢黎卿小时候一直纳闷,这个壶盖的龙头为何会随着倒茶的动作伸出,学习制壶后才知道,原来壶盖里有个隔层,是制壶人的巧思。
在谢黎卿看来,紫砂壶结合了传统与创新,种类丰富,工艺精美。一把好的紫砂壶,集茶人精神、自然韵律、书画艺术于一身。紫砂泥的自然色泽加上制壶人的创造,给人的感受或平淡、闲雅,或自然、质朴,或静穆、苍劲……这就是紫砂壶的魅力。“我觉得制壶最重要的是态度。制壶既要求成型工艺,又需要装饰内涵,恰如其分地把国学、诗词、书画、篆刻等运用到制壶中。创作者真正做到壶精、艺好还有创新,就要对每一步工序、每一步环节一丝不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品行和文化素养。”
推广紫砂文化
一次自驾去苏州的旅行途中,谢黎卿想找家店歇歇脚,在一排经营茶水的店铺里,发现一家招牌上写着“宜兴红茶”四个字,让她倍感亲切。
得知谢黎卿是宜興人并会制壶后,女店主很惊喜,拿出了一把紫砂小壶:“我这把壶的壶盖摔碎了,你能否把它带回宜兴,帮忙配一个壶盖?”
“你我初次见面,怎么信任我把壶带回去?”谢黎卿接过壶来低头查看,发现壶的用料并不算好,修一个壶盖的价钱能买一把新壶了。
“我相信制壶人的品行,这把紫砂壶是老友相赠,已经用了七八年了,很有感情。”谢黎卿看女店主是个惜情、惜物之人,便把修壶的事应了下来。
回到宜兴后,谢黎卿便着手做壶盖。一来二去的交往中,谢黎卿和女店主成为了好友,并邀请她来宜兴体验制壶。“对我来说,制壶不仅仅是艺术上的追求,我更希望以壶会友把紫砂文化推广出去。”
2016年,董正强带领团队把宜兴整个紫砂行业复制到辽宁喀左,助力当地脱贫致富。从矿石炼泥到各种紫砂工艺品的烧制成型,董正强毫无保留地用心教导,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反复实践巩固。谢黎卿跟着师父驻地扶贫,一待就是三年。这段经历,让她对传承紫砂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宜兴紫砂壶的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是保护和发展传统制壶工艺的新契机。“紫砂既传统又开放包容,我们要一代一代接力,把紫砂文化传承下去。”
近年来,谢黎卿致力于紫砂文化的推广和交流活动。她于2017年、2019年在宜兴组织了紫砂国际茶文化交流会,邀请来自美国、英国等地的紫砂爱好者交流分享,为推动紫砂茶文化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