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班“鄙视链”引热议

2020-12-28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冷门马术高尔夫

据媒体2020年9月7日报道,儿童兴趣班原本是孩子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的课外培训,然而如今部分家长为孩子挑选兴趣班时,不以孩子的意愿为优先考量,而是专挑冷门、昂贵的课程。于是,在各类兴趣班中,就形成了一条越来越明显的“鄙视链”。比如运动类“鄙视链”为:马术>高尔夫>冰球>击剑>棒球/美式橄榄球>花滑>网球>足球>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跑步;乐器类“鄙视链”为:管风琴>竖琴>大提琴>小提琴>长笛>萨克斯>架子鼓>钢琴;智力类“鄙视链”为: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军棋>五子棋>跳棋。

随即,兴趣班“鄙视链”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表示,家长们的焦虑心理是兴趣班“鄙视链”产生的根本原因,而这样的攀比型兴趣培养,亟待回归理性。

多维解读

兴趣班“鄙视链”不过是另一种焦虑贩卖

兴趣爱好本身并无“高大上”与否的属性,而当一个兴趣培训班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身份,其光环便逐渐形成了。越是罕见的领域,越有可能让人摸不到头脑,从而产生某种奇特的幻想甚至崇拜,反之亦然。试想,世居草原之上的牧民家庭,谁会认为让孩子学马术很“高大上”?再者,便是文化话语权发挥的作用。在这条“鄙视链”中,越“西方化”或者“国际化”的兴趣班,越容易受到家长的追捧,比如国际象棋、马术、高尔夫等领域,被不少人视为“培养绅士、淑女”甚至“步入上流社会”的捷径。这样想的人多起来,更多资本与优质人脉也就逐渐附着在相关领域之上,因此,一些家长不惜花费重金,也要让孩子跻身其中。

在教育领域竞争愈发激烈的形势下,家长们的强烈焦虑感虽然情有可原,却未必是理性之舉。其实“鄙视链”背后,不乏攀比意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人的天赋不同,真正的通才毕竟罕见,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的兴趣天赋与课程的实用性相结合。盲目追求“高大上”的兴趣培训班,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很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其心理健康与长远发展并无好处。面对一些兴趣培训班天花乱坠式的自我宣传,以及某些网上的营销号为了流量刻意制造的社会焦虑感,家长们要具备反套路的意识,以冷静的态度应对变化无穷的焦虑贩卖。因材施教,引导孩子获得多方面的兴趣与技能,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才是选择兴趣培训班的应有之义。

让兴趣班培养的兴趣更加纯粹

送孩子上兴趣班的初衷,本该是让孩子培养兴趣、拓宽眼界、提升能力。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画画、舞蹈和钢琴等项目已难以满足家长和孩子们的多样化需求,许多新兴和冷门的项目开始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如果是孩子兴趣所致,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上什么样的培训班都无可厚非。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在“被”上培训班,兴趣被家长的焦虑和虚荣心所加持。这背后,很多家长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有的想走捷径,通过习得冷门技能,助力孩子拿到被名校特招的入场券;有的想发展社交圈,认识和接触更多有资源、有财力的其他家长;有的想充门面,将孩子所上的培训班视作自己树立好家长人设、炫耀多金育儿的资本……以不纯粹的目标去培养孩子的兴趣,自然不可能取得什么好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经验的父母都深有体会,孩子的兴趣一旦被激发,专注力、学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极大提升。当然,孩子的兴趣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从开始为孩子选择培训班到孩子主动去发现并坚持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期间的高投入很可能并不会带来高收益,能做到“及时止损”很有必要。类似双簧管、马术、高尔夫等费用昂贵的课程,如果短时间内并没有达到家长要求的效果,孩子也兴趣寥寥,那么“及时止损”或转而学习孩子更愿意学习的其他技能,会更有裨益。毕竟在培养孩子的路上,没有什么比身心健康更加重要。兴趣从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保持理性,让孩子找到能够坚持下去的兴趣,比什么都可贵。

猜你喜欢

冷门马术高尔夫
冷门继续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高尔夫MK7.5的 10位对手
关于马术职业
高尔夫
“足球永远有冷门,这个冷门我却没能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