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300年桂花巷内桂花树全被砍

2020-12-28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观感设计图桂花树

2020年9月上旬,“成都300年桂花巷内桂花树全被砍”的消息引发网友广泛关注。据悉,这条已有300年历史的桂花巷,早在清代就是满城十一条兵丁胡同之一,时称“丹桂胡同”。小巷不足千米,而巷子两旁的桂花树,则是成都一道悠闲宜人的美丽风景。可如今,在一通“修理”猛如虎之下,桂花巷恐怕很难再桂花飘香了。

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原来栽种的桂花树,有部分在观感上并不是很好看,我们准备选取一些观感上比较良好的树木进行移植。”9月11日,成都市青羊区公布了正式调查和处理结果:由于正在开展桂花巷街道综合整治施工工作,按照施工方案将保护性移栽桂花巷的桂花树,施工完成后将恢复桂花树景观。但施工单位擅自对桂花树进行了野蛮砍伐,最终导致31棵行道树(其中包括20棵桂花树,初步认定树龄22~32年)被砍。相关负责人被问责,施工单位将赔偿损失并处罚金共计501120元。

多維解读

桂花树被砍,桂花巷何以名副其实

桂花树算不上文物,但生长飘香几十载,当地百姓也习惯于在树下娱乐、赏花、纳凉,其蕴含着人们深深的视觉和嗅觉记忆,是成都式慢生活的特色符号。桂花巷与著名的宽窄巷子只有一街之隔。许多外地游客会到桂花巷打卡,它也是成都的一张名片。桂花巷和桂花树具有浓厚的地方味道和烟火气息,是蓉城文化积淀的鲜活因子和重要载体,值得倍加珍视。地方独特的人文和历史风貌,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倘若没了桂花树,桂花巷还是那个桂花巷吗?

不可否认,综合整治是城市管理、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考验着管理者的眼光,影响着文化根系的传承。就老街改造而言,或可参考文物保护“修旧如旧”,应当重视和保护传统风貌。在硬件升级上,要强调巧妙融合;在软件提质上,人文服务不可或缺。切忌搞不伦不类的混搭,更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拆旧盖新。保持独特的地方特色与氛围,才能避免千城一面。既让群众生活更便利,又保留下既有的生活方式,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涉事地方管理者和施工单位的所作所为,与现代管理理念和群众期待相距甚远,实际上是缺乏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敬畏,表现出急功近利乃至胆大妄为。社会不能让不良图谋得逞,历史文化链条不能被个别人割断。对那些置法律法规于不顾、公然践踏人文印记的人,法律须让其自食苦果。及时制止,勒令复原,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绝不姑息,严惩重罚,才会令后来者长记性。

桂花树观感上好不好看,谁说了算

行道树在观感上好不好看,究竟是谁说了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即当地的居民说了算。因为城市是居民的,居民生活在城市里,居民是城市的主人。居民们凭着长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更知道哪个地方栽什么树好、哪个地方种什么花好。城市绿化这类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有关方面得听听广大居民的意见,由广大居民说了算。

“桂花巷砍树事件”发生后,桂花巷改造设计图被张贴在了桂花巷。可是对于设计图,当地居民不太满意,批评道:“千篇一律的改造,这个巷子哪里还有以前的味道?”为什么设计图不能让当地居民满意?恐怕原因只有一个——没有征求当地居民的意见,在如何改造设计这个问题上,居民被当作了空气。

有句话很流行,在任何一座城市里都可以看到、听到,这句话就是:“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不只是让人民出钱出力,更重要的是在人民城市如何建这个问题上,要充分地让广大人民群众发表意见、出谋划策,而且遵从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按人民群众的意愿来建设城市。然而,这句很流行的话在一些地方却成了漂亮的口号,只是醒目地写在墙上或出现在文件里。成都桂花巷的桂花树被砍掉,桂花巷改造设计令当地居民意见多多,就是这方面最典型的表现。

猜你喜欢

观感设计图桂花树
缅桂花树下的校园生活
焊缝符号在机械设计图上的标注
桂花树
种桂花树
小獾的桂花树
设计图失窃案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余事三绝一一傅申先生书画印观感
西夏的“炮”设计图
只存在于设计图上的虚幻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