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于素质”:以“广泛导师制”护航每个学生成长

2020-12-28王俊成张春林

中小学管理 2020年11期

王俊成 张春林

摘要当前许多学校在推进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中面临专业师资缺乏、社会力量支持不足的难题。北京市第八中学积极挖掘优质教育资源潜力,推出“广泛导师制”,邀请各界人士担任学生导师。学校明确导师遴选条件,重视导师的教育情怀、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通过学生自主寻找、导师个人自荐、学校推荐和他人推荐等多个渠道选聘导师,让学生“人人有导师”“人人被指导”。学校从工作内容、评价方式与激励机制等方面,对导师工作进行规范与管理。

关键词“广泛导师制”;学生发展指导;教导团队制;班主任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0)11-0045-03

注释:① 本文系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2020-2021年度特别关注研究项目“北京八中关于充分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生优秀成长的广泛导师制的创新实践研究”(课题编号:TBGZHU2020-004)研究成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为学生发展提供更适合的成长环境,是新时期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1]学生发展指导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许多学校学生发展需求的增加与学校自有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其中专业师资缺乏、自身指导质量不高、社会力量支持不足的问题尤其严重。[2]如何立足学校发展实际,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设计,不仅解决现有师资短缺难题,还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导师队伍中,是许多学校管理者关心的重要问题。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特别提出了“加强学生发展指导”的明确要求,要求注重指导实效,健全指导机制。作为素质教育的先驱和中学超常教育的先行者,[3]北京市第八中學(以下简称“北京八中”)在前期试行的基础上,正式全面推行“广泛导师制”,为学生“私家定制”“私人导师”,有效激活了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了学生发展指导质量,较好满足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的需求。

一、直面难题:学校如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成长?

北京八中在推进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中,经历了从依托传统的班主任制,[4]到“教导团队制”与专项导师制并存,再到推行“广泛导师制”的一个发展过程。

学生发展指导是对学生发展的指导,对象是学生,重心在指导,目的在发展。学生研究是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起点。北京八中一校五址,既有普通初中高中教育,也有颇具特色的超常教育(加速式、充实式两种培养模式),还有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中美高中课程合作项目)。4000余名学生中,有通过就近入学方式直接就读的初中生,有经过中考选拔的普通高中生,有经过专业测试录取的科技、艺术、体育特长生,有经过系统化甄别录取的超常教育实验班学生,有经过英语加试提前录取的中美高中课程合作项目班学生。

面对人数众多、类型多元、差异较大的学生,学校一直在努力探索更有效的学生发展指导方式。在传统的班主任制基础上,我们着力进行了“教导团队制”建设。教导团队制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首席导师,任课教师为本班学生的导师,通过个别指导和集中研讨等形式帮助学生个性化成长。与此同时,我们在学科竞赛、科技和艺术等方面,长期选聘优秀专项导师指导学生个人和团队的发展,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导团队制能够在校内很好地聚焦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能够较好地实现全体教师对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全程关注,但也存在着学校资源和教育方式的相对局限,难以全面满足学生专业性、个性化、高水平发展的需求,难以有效解决学生成长中需要其他领域专业支持的问题。专项导师制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但如何更好地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在学生或团队的培养上形成合力和互补优势,依然需要更有效的机制建设。

北京八中在多年办学中已经积累了较为优质的社会资源。学校与许多高端资源单位有着长期的友好合作,一是在教育系统内部与高校有着有效的纵向衔接,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水平高校已有长期深度合作;二是与科研机构、科普场馆、博物馆、优秀社会团体、现代高新企业等优质资源单位建立了横向协同关系。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些资源引入学生发展指导中来。因此自2015年起,北京八中开始在少数年级或班级试行“广泛导师制”。

二、 理性选择:挖掘校内外高端优质师资潜力

“广泛导师制”旨在广泛吸纳校外优质教育资源,逐步构建教育系统内部不同学段的纵向衔接培养机制、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的横向贯通培养机制,加强学生的价值观培育、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意见》正式发布后,北京八中随即出台相关文件,成立了校长牵头的工作团队,拟定了相关方案,开始在全校正式全面推行“广泛导师制”。

1. 导师定位:两类导师互相助力

在《北京八中关于“广泛导师制”的说明》中,对导师的类别、来源、条件等,进行了明确定义。导师包括学生个人导师和团队导师两大类。个人导师是指每个学生都有的导师,每个学生的个人导师一般不超过3人,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一般不超过5人。团队导师,指学生社团(含艺术、体育特长团队)、学科竞赛班、行政班等团队的导师,每个社团的导师一般为1位导师或1个导师团队,每个导师指导的社团一般不超过3个,每个学科竞赛班导师一般为1人,行政班导师一般为1人。

2. 导师资格:情怀与能力并重

我们明确了导师的遴选条件,重点强调了导师的教育情怀、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第一,热爱教育,具有立德树人的教育情怀和乐于奉献的公益精神。第二,具备指导学生个人或有关团队的相应专长和基本的教育能力,乐于与学校合作并为学生和团队的发展提供帮助,在时间、身体等方面满足开展工作的要求。第三,充分了解并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准确理解“广泛导师制”的宗旨和工作要求,与教导团队等方面合作良好,充分了解学生和团队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求,认真、按时完成各项任务并配合学校的管理和评价等工作。第四,遵守有关法律及学校要求,愿意接受学校的监督。

3. 导师来源:四种渠道可供选择

其一,学生/团队自主寻找。学生或团队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导师,或通过教师、家长、同学、亲友等的帮助进行自主选择。

其二,导师个人自荐。学校发布《北京八中关于“广泛导师制”致校友的公开信》《北京八中面向社会征集广泛导师的倡议书》,面向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以及校友、社会贤达、学生家长、退休教师等单位或群体发布导师需求,社会人士看到需求后,如有倾心于教育、愿意成为学生个人或团队导师的,均可向学校自荐。导师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组建导师团队,共同履行导师职责。

其三,学校推荐。学校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签署《北京八中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广泛导师制”的框架协议》,由资源单位选派导师;借助学区办公室、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中国教育学会超常教育创新研究分会等平台遴选导师;向校友、社会贤达、学生家长、退休教师等特邀导师。

其四,他人推荐。学生、教师、家长及导师等也可向学校推荐导师人选。

自荐的个人导师和团队导师由年级审定,社团导师由学生处审定,单位推荐的导师由合作办学中心与年级共同审定,所有导师审定后报学生中心备案。学校将导师情况汇总并定期发布,供学生个人、年级、社团选择。导师与学生和团队之间双向自主选择,年级可根据实际情况微调。

三、“着力于素质”:广泛导师的核心使命

当前很多学校推出了德育导师制、学科导师制、学术导师制、成长导师制等多种导师形式。[5]北京八中是素质教育的先驱,始终坚持“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的办学思想,追求“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育人目标。因此北京八中的广泛导师,则更强调对学生综合素养、科学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局限于某一学科或领域,更多的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差异化、专业化、定制化的关注。

1. 导师的基本工作内容

(1)团队导师要发挥四大功能。团队导师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团队活动的组织和运行上。第一,通过开设选修课、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知识普及。第二,通过指导项目研究或社团活动等形式,提升学生整体能力。第三,为社团参加各类比赛提供指导,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及比赛成绩。第四,参与班级事务,促进班风、学风和集体建设。

(2)个人导师要完成“五个一”。学生与导师以完成“五个一”为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可自选其他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连续选择多个导师,每个导师的工作一般在一年内完成,最多不超过三年。这“五个一”分别是:

★ 一本好书。学生研读一本自己感兴趣的或导师所在领域代表人物的传记或相关的专业类著作,导师给予指导或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为学生的未来选择及生涯规划提供帮助。

★ 一次深谈。导师要与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见面交流思想、探讨问题,让学生感受导师的人格、价值观、态度、学养、精神状态等。

★ 一个项目。学生在导师指导或提议下,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或做一个项目研究。

★ 一个专业。考察有关大学或专业,为学生将来选择大学、专业及做好生涯规划提供帮助。

★ 一个小结。导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小结,包括学生自己的感受收获和导师的评价及激励等。

2. 建立对导师工作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1)形成教育合力。导师确定后,即与被指导的学生或团队按照“五个一”的目标自主开展活动,并在学生发展指导平台上记录活动信息。我们将“五个一”的内容作为学校教导团队和学生导师沟通研讨的主要抓手,以此促进教师与导师、校内与校外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2)明确评价办法。我们将“五个一”的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与本校学生360分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及北京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机整合,逐步实现数据共享。学校每学期进行专项诊断,学校、年级和班级分别进行分析研究,改进提升,以保证活动实效。

(3)建立激励机制。学校根据导师工作实效及被指导学生的成长情况,每年表彰一定比例的优秀导师和优秀合作单位,向导师颁发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向合作单位致感谢函并赠送北京八中合作育人优秀单位荣誉牌。

“广泛导师制”推出后,得到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校友、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支持。目前,我们已经聘请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教授,北京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中国核电专家等作为导师, 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自主选择了导师,基本做到了人人有导师、人人有指导。我们也以此为研究课题,通过实践研究,不断优化学生发展指导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持续完善学校整合家庭和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奕.推进转型升级:迈向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阶段[J].中小学管理,2020(6):37-40.

[2] 王玉国,袁桂林.我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实践、问题与政策建言[J].教育学报,2013(5):80-85.

[3] 王俊成,何静,张晓梅.面向未来的超常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8(12):97-99.

[4] 李曉红.中小学导师制与班主任制的对比分析—基于道格拉斯·诺斯新制度主义理论[J].世界教育信息,2017(21):53-57.

[5] 潘蓓蕾.国内外普通高中学生成长导师制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8(8):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