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
2020-12-28
(2020.7~2020.8)
(本栏目特邀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塔娜博士主持)
一、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
边疆治理现代化/何祖坤//云南社会科学,-2020,(3).1
边疆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党建治边方略/方盛举,刘华林//云南社会科学,-2020,(3).2~10
“城市更新計划”:荷兰族群聚居“去隔离化”政策实践与反思/彭庆军//世界民族,-2020,(3).34~47
次边疆治理:历史镜鉴与实践意蕴:以西部边疆地区为中心的考察/丁忠毅,黄一鑫//云南社会科学,-2020,(3).11~20
从“根文化”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萍//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22~27
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边疆传播研究/梁阿敏//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2).8~14
“历史合力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周银珍//广西民族研究,-2020,(3).39~45
利用传统节日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效能:兼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杨秀芝,孙明福//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32~37
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国精神”/刘宝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31~39
论陆地边疆的基础性/田俊迁,徐黎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7).16~21
论我国西北跨界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路/张涛华//贵州民族研究,-2020,(4).15~20
论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以习近平民族工作系列论述为考察点/徐晓美,贺燕//贵州民族研究,-2020,(4).9~14
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基本问题/李曼莉,蔡旺//广西民族研究,-2020,(3).12~19
马克思主义关于大小民族关系的经典之论/王希恩//广西民族研究,-2020,(3).1~11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罗彩娟//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22~26
清代驻藏大臣巡边制度考/周伟洲//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5~13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处理族群与国家关系的模式研究/沈桂萍//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4~21
如何诠释边疆:从僮仆都尉和西域都护说起/李大龙//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7).9~15
司马迁的民族思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谱系建构述论/王文光,江也川//思想战线,-2020,(3).1~7
我国民族事务治理体系的基本构成及完善/王希恩//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6).1~8
新时代民族地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彰显、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陈妹//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2~27
新时代我国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蔡诗敏,张胥//贵州民族研究,-2020,(4).1~8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金刚,子央//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16~21
因应客体需求的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解析/严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6).9~14
英国脱欧对北爱尔兰族群问题的影响及其前景分析/王新影//世界民族,-2020,(3).95~103
中国古代的“天下”表达与边界实践/吕文利//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7).1~8
驻地部队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云南藏区的实践与经验/普永贵,余文兵//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5~13
二、理论研究
超越平衡的礼物互惠:一个西北山区村庄女性嫁妆的调查研究/杨文笔//广西民族研究,-2020,(3).54~61
从“五族共和”到“民族熔炉”与“民族自决”:孙中山民族思想研究/龙晓燕,薛昊//思想战线,-2020,(3).8~14
Folklore和Folkways:中国现代民俗学演进的两种路径:对岩本通弥教授《东亚民俗学的再立论》的两点回应/岳永逸//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7).22~28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论建设尝试/韩成艳//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53~58
非遗社区保护的县域实践:关键概念的理论探讨/韩成艳,高丙中//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0~77
海外民族志研究的南部非洲田野与书写/徐薇//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0~17
杰克·齐普斯的创造性讲述实践观/孙正国,雷娜//民俗研究,-2020,(4).24~30
猎巫危机:对新冠肺炎的人文省思/王明珂//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1~7
民俗与生活世界的意义构造:论民俗学研究的理论向度/周福岩//民俗研究,-2020,(4).5~23
民族节庆体育与民族文化融合的流变及认同路径:以黑龙江省为例/宋智梁,郭永强,马谦//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1).132~136
墨西哥恰帕斯州印第安社会的田野研究省思/张青仁//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30~38
“少数人”概念意涵及其与国家认同的关系/李涵伟//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27~31
沃尔特·迪士尼的文明化使命:从革新到复兴/杰克·齐普斯,方云,张举文//民俗研究,-2020,(4).31~43
相互凝视与情感互惠:坦桑尼亚田野作业反思/雷雯//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24~29
新时代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定位与体制创新/吴金光,孙晓青//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58~61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贡献及其新时代使命/赵新国,金炳镐//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2).1~7
译名求真:林耀华先生的“民族”辨析/纳日碧力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52~57
中国特色“民族”概念的意涵探析/王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40~48
三、社会、文化及其变迁
藏医本草典籍《药名之海》学术价值的初步探讨/才让南加,孟宪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7).29~33
成汉政权的“汉家”认同与宗教乌托邦实践/冯渝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49~59
城市化与民间信仰遗产的冲突与调适:基于一个城中村“土地公”信俗的调查/何月华//广西民族研究,-2020,(3).46~53
刍议颜色的民族偏好及其成因/张甜甜//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2).105~108
从明清云南志书及“图说”所记“爨蛮”“僰夷”看古代民族分类/李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60~69
地方性知识与现代专业知识的结合:一个傣族村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段忠玉//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0,(3).95~102
都市移民社会中佛教灵性实践的人类学透视/戴路//思想战线,-2020,(3).36~41
多点民族志的探索与实践:对少数民族文学资源的网络调查及保护/杨一//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1~89
反排苗族木鼓舞的仪式过程与象征表述:以舞蹈人类学为视角/陈正府//贵州民族研究,-2020,(4).61~66
非遗传承的困境与路径选择:以土家族摆手舞为例/郭星华,陈维//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39~44
“非遗”传承中的多元合作何以形成?:以热贡唐卡为例/夏红梅,陈通,许凯渤//青海民族研究,-2020,(2).108~113
桂西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体系构建研究/张瑞梅//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66~71
桂西南壮族乡村治理中的仪式传统与族群互动/唐俊,徐祖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8~35
汉墓羽人与南朝“中国化”飞天:墓葬系统象征符号的新发展/王诗晓//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6).30~35
结构二重性理论视角下旅游目的地的信任建构:基于凤凰古城的案例/孙九霞,庞兆玲//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78~85
进入田野时的礼物互惠:以突尼斯为个案/朱文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8~23
历史、美学与互动:西夏音乐文化的三维考察/李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7).43~48
理解技术民族主义:集体记忆、身份认可与国际竞争:基于联想5G投票事件的观察/王琴,欧阳果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59~67
论景观之全观性形制/彭兆荣//青海民族研究,-2020,(2).76~80
论中国历史上“绝地天通”人神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之关系/王瑞萍//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36~41
芒市傣族的疾痛认知、传统疗法与文化隐喻/高登荣,黄昕莹//广西民族研究,-2020,(3).71~78
苗族巴岱蚩尤戏的文化原境考察:一种文化人类学的湘西文本/熊晓辉//广西民族研究,-2020,(3).79~86
民族地区旅游创业投资网络社群特征分析/刘冰,姜晖,罗超亮//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59~65
民族旅游商品“族群性”表征的构成性诠释:以云南丽江“东巴纸”为例/卢凯翔//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92~96
民族习惯司法适用的实证考察:以427件案件为分析对象/汪燕,刘洁//广西民族研究,-2020,(3).20~29
內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实践探索/张璇,尚丹//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4~21
平行与交织:军政时期缅甸华人的生存策略、日常政治与国家想象/段颖//思想战线,-2020,(3).26~35
嵌入性视角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模式”的建构:对“北科养老”的个案研究/宗世法//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44~128
散杂居区灾害文化研究:基于民国以来河南灾民的群体记忆/张喜顺,方清云//贵州民族研究,-2020,(5).65~72
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国家形象构建的艺术机制研究/梁冰//广西民族研究,-2020,(3).87~94
社会变迁视阈下非遗“活态传承”研究:以满族说部为例/陈鹏,穆希琳//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1).109~1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电影的当代影像传播研究/陆紫瑶,殷俊//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2).129~133
身体感知、身份建构与蓝靛瑶服饰制作技艺:以广西凌云县果卜村为例/冯智明,周静//贵州民族研究,-2020,(5).95~99
食味与历史:贵州东南的糯稻、族群与国家/王健//青海民族研究,-2020,(2).81~90
输出还是互动?中国农耕文化进入非洲研究/高良敏,齐腾飞//思想战线,-2020,(3).15~25
“双重书写”与“新女性”的塑造:以白薇及其文本为例/张雪花//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90~95
斯里兰卡的“珍珠”意象与“泪珠”景象/郑佳佳//世界民族,-2020,(3).21~33
特征、因果与对策:边民居留稳定性的调查与思考/罗红霞,葛智伟//云南社会科学,-2020,(3).21~29
体制世界与生活世界:民族医学的社会境遇——基于一位拉祜医者的个案研究/孙秋云,万玉琛//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05~112
文化空间概念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苏舟,于奎龙//贵州民族研究,-2020,(4).82~86
文化空间视野下西南少数民族歌场研究/杨晖,黄龙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6).45~51
文化自觉与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转化发展”/吕俊彪,龙丽婷//贵州民族研究,-2020,(4).55~60
西藏地区的跨境文化交往与文化互动:以日喀则地区青少年音乐偏好为例/董亮,喇明清//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7).34~42
西南民族地区高速公路与特色旅游小城镇协同研究:内涵、框架及演化机制/曾鹏,曹冬勤//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72~80
“孝行天下”互助养老及其在西部民族地区的推广价值:基于广西西南部边疆民族地区P社区的案例研究/黎赵,罗树杰//广西民族研究,-2020,(3).62~70
新型城镇化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8个城市的问卷调查/朱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6).15~22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地区爱国卫生运动与国家治理效能研究/肖灵//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6).23~29
“野食”:饮食安全的红线/彭兆荣//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0,(3).71~78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跨文化传播/陈华//贵州民族研究,-2020,(4).77~81
彝族《指路经》的崇生意识:兼论彝汉“终极关怀”的共融性/白伟伟,邱正伦,张德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6).36~44
长阳土家族白虎文化的融合传承论/孙正国,熊浚,刘梦//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45~52
秩序与失序:民族村落旅游景观的表征与生产/黄秀波//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86~91
中国特色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本土经验研究/黄基鑫,李曦辉//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0,(3).37~44
中缅北界跨境民族瘟疫认知与应对实践/高志英,任剑丹//中南民族大學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8~15
中印边界东段争议区的外来移民与发展趋势/姚勇//世界民族,-2020,(3).63~71
重返民间:自媒体时代少数民族山歌发展的新特点——基于浙江畲族山歌发展变迁的考察与分析/方清云,陈前//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62~67
四、研究动态、综述与书评
国外学界关于澳大利亚土著政策研究评析/刘泓,于潇//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1).43~50
过化、权力、采借与情感:中国汉人社会多点研究归纳/庄孔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38~51
海外民族志的发展历程及其三个层次/高丙中,熊志颖//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2~9
技术、商业、意义:中国互联网人类学研究进路述评/姬广绪//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13~119
近30年来欧洲民族问题综述/陈玉瑶//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1).51~56
近40年中国少数民族医学研究进展与前瞻/张燕,何星亮//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68~77
近代以来西方学界的性征研究:理论构建,研究重点与多元取向/陈燕,何昌邑//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42~49
近年来我国边疆研究发展脉络及理论前沿:基于CSSCI(1998-2018)的知识图谱分析/张高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6).227~233
可用的过去:近五年来美国学界移民和族裔史研究的新趋势:兼对美国移民研究史的述评/任慈//世界民族,-2020,(3).72~84
历史与展望:我国民族高等教育70年发展轨迹/陈·巴特尔,陈雪婷//贵州民族研究,-2020,(4).143~148
苗族史诗研究若干问题述论/杨正文//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23
民族学与管理学交叉研究的新成果:《民族关系和谐性监测预警及主动调控机制研究》评介/阎耀军//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181
散杂居民族研究的扩展历程及特征:基于知识图谱的分析/王佳果,姚建盛//贵州民族研究,-2020,(5).81~89
十年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综述/张萍,齐传洁//贵州民族研究,-2020,(5).73~80
特色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张红梅,赵树平,徐健//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0,(3).62~70
屯堡文化研究四十年:流变轨辙与演进创新/刘洋,肖远平//民俗研究,-2020,(4).63~73
我国城市民族工作的演进及其展望/郑信哲//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22~30
《西南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简介/潘海岚//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61
现状与图景:十八大以来国内学术界“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孙洲//广西民族研究,-2020,(3).30~38
新时代我国民族研究的发展动态、范式及展望/祁进玉,祁志伟//贵州民族研究,-2020,(5).1~8
〔责任编辑:陆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