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理而研让数学学习更深入

2020-12-28黄静静

成才之路 2020年35期
关键词:数学探究数学

黄静静

摘 要:数学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唤醒学生的认知经验,让学生经历数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因理研究,进行自主研理、辨理,从深层次上认知,不断进行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因理而研”的思想及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数学;因理而研;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思维品质;数学交流;数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35-0052-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数学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经历数学探究活动,思考数学知识的意义和数学本质,对数学的理解由模糊走向清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进行数学研究,使学生因理而研究,进行自主研理、辨理,进行深度学习,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因理而研的数学,应围绕学生的实际来设计

(1)因理而研的数学,需要让学生多思考。数学学习,离不开数学思考。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因理而研,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数学思考。

(2)因理而研的数学,需要让学生多探究。学生学习数学,应采用探究的形式。学生自己探究得到的知识要比教师单纯告知印象更加深刻,这是因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充分调动了眼、手、嘴、耳、脑多种感官,对知识内容有更多的体验和感悟。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多探究。对于探究活动的设计,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出发,使探究活动富有情趣,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不断体验,在体验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交流,经历数理形成的过程,进行深度学习。

(3)因理而研的数学,需要让学生多交流。数学课堂,应是教师与学生不断互动、生长智慧的场所。互动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教师应避免自己一言堂或与极个别学生一问一答的互动,应让学生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把交流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中的感悟和困惑,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怎样与伙伴交流。

二、因理而研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乐趣的过程。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一言堂”模式,倡导“平等、交流、探究、互助”的研究型课堂,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留出观察、思考、交流、发现的时空,为学生提供多样的个性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从“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改变,实现“学会学习”的突破,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1)在“认知起点处”而研。教师在教学前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教学,由表及里、从浅到深、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使学生不断经历数学知识的意义的理解、验证和归纳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例如,教学“射线、直线和角”这节课时,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彩灯射出的光线切入,让学生明确“这些光线都是从一点射出的”“这些光线都是直直的”,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射出光线的点的能量足够强,光线就可以一直无限延伸下去。”由此,引导学生抽象出“射线”的表象。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线段”认知基础,让学生用直尺和铅笔画出一条线段,再进行操作:去掉一条线段的一侧端点,把线段向一边延长,就形成一条射线。然后引导学生对“射线”“线段”进行比较,进而掌握射线的含义。教师选取的学习素材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可以让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展开学习,在体验、感悟中发现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进而萌发爱学数学的情感。

(2)在“知识联结处”而研。教师教学数学知识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把握学生知识学习的生长点和延伸点,关注知识学习的整体性,把新知的认识置于数学知识体系中,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之间的联结,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形成良好的認知结构。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切割法,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长方形,进行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进而得出圆柱的侧面积就是用底面周长乘高。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切割法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3)在“思维形成处”而研。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解决“教什么”和“学什么”,更要解决“怎样学”和“为什么这样学”,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不断生成和挖掘数学问题,将学生引向思维深处,使学生在辨理、明理过程中触及数学的核心价值,理解数学的本质,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新知学习。第一层次,先让学生进行几道整数的加减法练习:550+65=□,1 620-310=□,然后让学生交流是怎样想的,使学生明确:整数相加减,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第二层次,让学生进行小数相加减的练习:6.75+2.1=□,9.8-2.73=□,让学生明确:计算小数时,小数点对齐,实质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第三层次,出示例题,引导学生找出相关信息,提出所求问题。师:要求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要求什么?生:就是求分数1/2+1/4的和是多少。师:能直接相加吗?生: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单位不同,也就是计数单位不同,怎样才能变得相同呢?教师抓住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本质,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折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再进行思考。生:通过折纸可以知道,1/2就是2/4,2/4加上1/4一共是3/4。生:也可以通分,把1/2化成2/4,得2/4+1/4=3/4。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并不简单告知,而是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感悟问题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够使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迁移学习。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历“因理而研”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处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数学思维始终有张有弛。数学课堂中的数学思考更深入,数学交流更有效,数学探究更注重体验,才能不断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鲍晨晨.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之行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数学探究数学
我们爱数学
注重数学探究 演绎精彩课堂
教具、学具在数学探究中的有效应用
例谈超级画板支持下如何优化解析几何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