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文化馆数字化服务
2020-12-28周雪婷
摘要:数字文化馆是在传统文化馆的基础上依托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结合新时代文化馆服务观念,创新文化服务模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以此来满足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传统的文化馆相比,数字文化馆技术先进,内容获取便利,交流方式新颖,在服务形式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本文首先介绍新时代数字文化馆的含义,其次分析数字文化馆的现状并梳理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完善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思路,以期为数字文化馆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数字化文化馆 数字化服务
一、数字文化馆的含义
传统意义上,文化馆是针对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并为其提供场所的非营利性的公益机构。而数字文化馆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开发数字文化系统,发展数字文化体系,搭建数字文化平台,开放多种形式的线下体验,开展群众文化艺术创新创作、培训、远程指导等多种活动。相比传统文化馆,数字文化馆优点众多,优势较大。传统的文化馆通常只能通过线下举办活动为群众提供信息和服务,受时间、空间限制较大,但数字文化馆借助云服务器存储海量文化信息,信息发布渠道多样,群众接收信息较完整。同时,数字文化馆以网站为平台,群众可更方便迅速地搜索获取信息,内容覆盖范围广,上至高龄老人下至儿童,都可以通过登录数字文化馆平台自行搜索感兴趣的文化信息,有效实现文化信息的全民共享。另外,数字文化馆可有效促进文化交流,群众和研究组织可借助线上平台进行文化沟通交流,同时馆方也可依托数字平台以便捷高效的手段从民间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推动失真资料修订和残缺文献修缮。
二、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群众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以湖北省数字文化馆为例,其缺乏人才队伍和资金支持,导致数字化服务内容单一,公共服务能力不强。这些问题极大影响了群众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用户体验,阻碍了数字文化馆服务质量的提升。分析其具体原因如下。
(一)缺乏专业人才队伍
同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相比,二三线城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起步晚,数字化服务意识不强。荆门市群众艺术馆(含县市区)现有在册职工161人,其中1名离休人员,73名退休人员,87名在职职工,在职职工仅达到一半,人才队伍不够壮大。当前,文化馆业务人员主要来自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类专业,紧跟时代的数字信息化人才缺失。当今时代,互联网、5G盛行,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二三线城市的专业人才培养落后,达不到文化馆信息化发展的标准,不能为人才提供业务培训和广阔的发展平台,导致人才大量流失,致使基层文化骨干人才队伍基础薄弱,跟不上时代文化发展,专业知识落后,形成人才匮乏的恶性循环。
(二)缺乏资金支持
湖北文化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创造了流传千年的灿烂文化。它不仅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深深浅浅的印记,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但二三线城市经济落差较大,发展滞后,狠抓经济是当地政府的发展重点。而群众文化馆作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无经济效益,运营主要依靠财政资金支持。文化馆数字化平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却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水平受地方经济影响较大。资金投入不足,数字化建设依旧处于初级阶段,数字化平台信息不完整,功能不完善,无法更好地服务群众。
(三)数字化网络服务单一
“数字文化是一种创新、体验和互动的文化服务和共享模式,依靠公共组织和个人文化资源,使用VR,AR,3D和其他数字技术以及互联网、大数据来实现文化传播的普及和内容提升。”[1]经过“十三五”期间的不懈努力,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数字文化服务内容日益丰富,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个性化服务和特色品牌层出不穷,城乡基本上覆盖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但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相比,二三线城市数字化文化资源储备还存在很大差距,服务手段单一,群众参与感不强,无法参加互动,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线上线下体验不佳,缺乏积极性;内容比较单一,相关知识涵盖少,缺乏多样性;层次比较单一,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更高的文化追求,缺乏品牌性。以北京群艺馆数字文化馆为例,网页精美,内容繁多,种类齐全,主要涉及文化资讯、网上展厅、在线学习、现场直播观看文艺演出等模块,实现足不出户就可在线云观赏文化艺术作品,为群众普及科学文化艺术知识、培养文化艺术人才、改善群众文化生活。而湖北群众艺术馆数字文化馆在各个平台的主页明显位置都推送热门活动和热门内容,但网站内容相对单一、滞后。网站内容主要以文化资讯为主,缺少在线学习、现场直播等板块,部分板块更新不及时,覆盖面不广。
(四)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高
服务内容方面,一些平台的信息内容没有及時更新,文化服务内容覆盖面不全,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不兼容;在服务形式上,存在服务渠道少、平台与用户间互动性差、数字文化馆平台更新升级缺乏积极性;在用户体验方面,现有平台的网页设置模块不清晰,排版不直观,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缺乏文化传播或选择性服务,缺少平台反馈渠道和进步空间。
三、数字文化馆建设对策
要推进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就要紧扣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丰富文化内容,拓宽传播渠道,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提供更多优质文化服务,通过文化交流合作,借鉴先进文化馆的经验做法,不断升级数字文化馆服务功能,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为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争取国家文化专项建设资金,拉动社会资本投资,通过广告招商引资,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数字化建设,要充分发挥特色和功能优势,立足本地文化,依靠现成技术资源,建设能突出自身特色的文化馆,打造新亮点。
(二)完善数字化服务平台
在收集资源时,我们需要对文化内容有深刻理解和详细筛选。此外,还需要进行二次信息处理,以便将信息资源转换为数字资源,以网页形式呈现在平台上。一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的优势,整合地方优质文化资源,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由群众不愿参加、被动参加到主动参与、主动互动、积极评价的转变;二是内容要专业、翔实,数字文化馆在进行信息发布的时候,要充分调动所有可利用资源,使网站内容更加专业化和多样化,吸引更多用户,提升全民素养,促进群众进行文化探索和互动交流;三是内容要专业细致,数字文化馆在发布信息时,必须充分调动一切可用资源,使网站内容更加专业化、多样化,吸引更多用户注册会员,提高群众文化水平,弘扬民族文化,推动群众探索与互动交流;四是通过国家相关平台开放资源对接渠道,实现资源互联互通,引进高水平国家文化数字资源,为群众提供优质数字文化服务,同时融合地方特色文化到国家数字文化平台,促进本地文化的宣传传播。
(三)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
一方面,要着重改变文化馆工作人员现有的数字化观念,提高数字和信息技术的专业水平,并建立一支专业过硬、能力超群的团队。另一方面,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中,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引入一批数字化技术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组织队伍前往示范单位参与数字化和信息化的高层次培训,丰富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学习优秀单位的工作经验。通过沟通交流经验,不断拓宽视野,结合理论与实际,更好地为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提供专业支持。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加快数字化建设,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下,我们应该积极思考改善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途径,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不断挖掘数字文化馆的服务潜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四)加强数字化公共服务
一是提升网站用户体验。丰富网站模块,整合文化资源,增加文艺活动直播等模块,为群众带来实惠和便利,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简化网站的设计,方便群众更直观地查找内容。二是实现资源共享,增强交互性。数字化服务提供了一个模块,开发评论和意见反馈功能,供用户上传资源以进行在线交流。用户可以将其原始资源上传到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和在线交流,从而为用户提供共享原创资源的交流空间。三是拓宽信息发送渠道,开拓网站、App 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多种服务渠道,通过平台及时主动地推送最新的活动资讯和内容。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数字文化馆服务中存在诸多问题,资金紧缺衍生出人才缺失现象,从而导致数字化网络服务单一,最后形成的结果是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高,严重拉低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水平。因此,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是首要,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完善數字化服务平台是根本,加强数字化公共服务是目标。未来的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在为用户提供服务时,应该更加侧重于给用户更好的体验,专业、智能、便捷的数字化服务不仅能提高群众积极性,更能提升民族的文化自信,使数字文化平台在公共数字文化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昭蓉.浅谈新时代下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9, 000(014):4-5.
(作者简介:周雪婷,女,本科,荆门市群众艺术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理论)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