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现途径刍论
2020-12-28孙春峰
孙春峰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其自身特点,教师教学时要有整合意识,结合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选择生活化、教学情境设计生活化、教学活动组织生活化、教学训练设计生活化入手,为学生提供多重生活认知机会,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帮助学生形成崭新的学科认知体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活动;教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35-0026-02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关键期,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真切关注学生学习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多生活化教学设计,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崭新的学科认知体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从不同维度出发,从内容选择生活化、情境设计生活化、活动组织生活化、训练设计生活化等方面入手,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
一、教学内容选择生活化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准备更多适宜的学习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程虽然有固定的教材,但教师需要有整合优化意识,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以提升教学的适切性。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存在个体差异,而且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会形成群体差异。因此,教师整合教学内容时,需要把握学情,结合校本课程及学生生活认知基础,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宜的学习内容、更多的学习契机。
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要依托教材。例如,教学“我们班——他们班”这一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自由发言:你对其他班级了解多少?请说说其他班级的特点。学生之间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很多交流,自然有话要说,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教师建议邀请其他班级同学加入本班微信群,并计划开展联谊活动。学生们积极行动起来,纷纷献计献策,对联谊活动提出很多建议。有学生建议举行体育比赛,有学生主张举行书法、歌唱等活动,还有学生提议进行学习竞赛。教师便利用微信与其他班级取得联系,并传达了大家的意见。很快,便获得对方同意的回复。教师从学生生活中选择切入点,提出微信联系建议,与其他班级形成互动,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学习触动。同时,教师让学生自由发言,给出一些举行联谊活动的建议,学生则积极反馈,充分参与活动,更好地体会到班级之间合作的意义,学会发现和欣赏其他班级的特点与长处。
二、教学情境设计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有很多契合点,教师利用生活案例、情景再现等方式展开教学,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学生通常对生活化情境有特殊敏感性,因此,教师应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用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信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学习。
如教学“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之初,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辛苦劳作的父母,让学生思考:你的父母平时是不是也这样辛苦?你在家帮父母做过家务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交流,讲述自己父母劳作时的情景。这时,教师应深入学生群体,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学生们的讨论情况。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增强学生的感受,教师可以设计采访活动: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同学作为采访对象,对其父母的劳动情况进行采访,并做好采访记录,形成采访报告。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父母辛苦劳作的图片,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对学生直接造成心理冲击。图片信息与学生父母的生活高度吻合,自然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理。教师发动学生展开现场采访活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积极影响学生,给课堂注入活力。学生从采访中获得的信息更加丰富、直观,所产生的心理冲击更为强烈,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三、教学活动组织生活化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准备更多实践性活动,以帮助学生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实践活动形式众多,案例搜集、课堂演绎、案例分析、课堂辩论、社会调查、生活观察等都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设计实践活动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生活认知,促使学生顺利进入活动环节。
貼近学生生活实际组织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比如,教学“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你对家庭做出过哪些贡献”和“当你为家庭做出应有的贡献时,你的心情如何”,再让学生在小组内发言。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发言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并及时跟进指导,然后开展课堂演绎活动: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家庭生活场景,小组成员扮演家庭成员,展示日常家庭生活实际,比比看哪个小组创编得最切合实际。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组内发言,可以让学生相互启发,为情景剧创编提供信息支持。教师让学生创编并演绎情景剧,能够带给学生全新的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思想的洗礼。当前,学生的兴趣取向呈现出个性化特征,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学情调查,以提升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四、教学训练设计生活化
设计学科训练活动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力基础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为学生提供更多训练契机,促进学生的学科能力快速发展。接轨学生生活认知进行训练设计,符合训练基本诉求,具有重要的价值。实践操作题目、案例分析题目、课堂互动题目和独立思考题目等都可以成为训练活动的内容,只要其贴近学生生活认知基础,便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学生喜欢看电视、电脑和智能手机,一旦用眼不当,就容易出现近视等问题。教学“健康看电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展开调查,了解班级中有多少同学患有近视。然后,教师可以顺势展开教学:很多同学都近视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显然,有些同学是看书、学习时用眼不当造成近视,但还有不少同学是因为长时间看电视、电脑、手机而形成了近视眼。现在请同学们针对“眼睛的使用和爱护”这一主题,每人写一篇演讲稿,准备参加班级演讲活动。学生们拿到这个任务后,都能展开独立思考,快速形成个体认识,自觉进行演讲稿的撰写。演讲活动是一种创新性的课堂训练活动。从演讲稿的撰写,到演讲的实际参与,都能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主动思考。每个学生都有看电视、电脑的经历,而且对眼睛的使用也都深有体会,所以这一主题非常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发学生共鸣。同时,演讲能够给予学生更多提示和提醒,让大家都能爱护自己的眼睛。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为学生多提供生活化学习机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对教师的说教通常持排斥态度,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生活化学习契机,自然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理,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章影影.“三整一创”:构建有生活味的《道德与法治》课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02).
[2]杨秀云,吴怡桦.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