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学术出版“走出去”的创新策略

2020-12-28丁雪伟

出版广角 2020年21期
关键词:社科走出去学术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国文化国际话语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术是全球共通的语言,通过学术出版可以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讲述中国经验,与世界分享中国智慧。为了更好地连通中西,让学术出版在新形势下获得新发展,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势在必行。

【关  键  词】学术出版;“走出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学术国际话语权

【作者单位】丁雪伟,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传媒学院。

【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9-71)。

【中图分类号】G23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21.008

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提升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世界各国纷纷把目光转向中国,迫切需要了解当代中国的方方面面,这为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各大学术出版机构纷纷进行国际化探索,努力成为学术出版“走出去”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一、新时代学术出版“走出去”的现实意义

1.学术出版“走出去”是践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中国在迈向学术研究和出版强国之路上不断加快脚步,学术出版取得了显著进步。因此推动学术出版“走出去”既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也是展现文化自信的必要途径。在文化自信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的当下,出版企业应责无旁贷地扛起打造文化精品、树立文化自信的大旗,持续提升出版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力,在学术出版领域精耕细作,深入贯彻“走出去”战略,使之成为世界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窗口。

2.学术出版“走出去”是争取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抓手

在中西文明互鉴的过程中,聚焦当代中国学术,以学术出版“走出去”为径传递中国主流声音,推出更多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优秀作品,能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对扩大中华文化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借助学术出版“走出去”参与全球学术交流,展现当代中国发展成就,传播当代中国价值理念,向全世界传递中国学术的声音,在国际环境下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并读懂当代中国。

3.学术出版“走出去”是深化中外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的关键之举

随着中国的发展,学术出版“走出去”是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书籍,学术著作具有对话性,可以促进中西学术的交流。学术出版“走出去”是东西方思想文化的沟通,可以深化中外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让世界认识中国文化,展示中国经济、科技研究成果,更真切地了解中国。当代中国学术的国际传播,意味着以中国学术讲述中国经验,展示中国形象,以学术出版与传播的方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的轨迹,更好地向世界各国传播中国经验,提升中国的世界影响力。

二、学术出版“走出去”的举措和经验——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为例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以下简称“社科社”)不断探索以学术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以多种形式、语种向世界推广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引起了海外读者的关注和好评。社科社积极响应号召,加大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把国际化作为出版社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积极融入国际学术出版市场,着力于中国学术出版国际化品牌的打造,围绕文化发展战略,在高端学术“走出去”方面开创了独特的发展模式,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社科社先后与SpringerNature、Routledge等知名学术出版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策划或合作出版外文图书100多种,“走出去”图书获得国家级项目资助300多项,近50种图书获得版权引进输出优秀奖,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学术“走出去”道路,发展成为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的主力军。

1.重视机制建设,成立国际合作与出版部

首先,社科社把“走出去”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社长亲自抓落实,策划“走出去”系列叢书,参加各大国际书展活动,多次主持召开“走出去”工作专题会,邀请学术界、翻译界和外宣专家传经送宝,充分挖掘学术文化界资源并动员全社力量做好“走出去”工作。

其次,注重人才建设,为做好“走出去”工作设立专门机构,人才引进和专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做好“走出去”工作的关键,社科社先后设立了重大项目出版中心和智库成果出版中心及国际合作与出版部,前者专门从事主题图书、智库类图书、“走出去”图书的策划研发与出版,后者专门负责这些图书的对外推广,以及部门间紧密协作和联动,做好“走出去”项目的开发和落地,形成了“走出去”图书产品的上下游生产线。如智库研究的外文版、《“一带一路”手册》能在短时间内翻译、编辑、出版,都是部门紧密配合协作的成果。

2.重视品牌效应,注重“走出去”的效果

只有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才能使“走出去”工作有更高的站位和更广阔的视野。社科社紧紧围绕中国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密切关注国内外时事形势,善于把国际关切话题转化、提升为出版选题,加强“走出去”图书的针对性。

品牌既是核心竞争力,也是进入海外市场的通行证。社科社秉持“内容为王”,树立精品意识,创造具有中国符号特色的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生产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且被国际市场认可的文化精品,引起了海外读者对中国的兴趣和关注。社科社的“走出去”系列学术精品主要包括“理解中国”丛书、“中国制度”丛书、“简明中国”丛书、“当代中国学术史”丛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等多语种图书,集中阐述和宣传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历史和文化,系统展现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内在逻辑,让中国文化、中国学术、中国好书真正“走出去”。与此同时,社科社还挖掘出适合“走出去”的项目,以做亮品牌,做大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中外学术对话研讨、走进对象国大学讲中国故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推动更多主题图书“走出去”。

3.依托多种国际交流渠道,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社科社在学术出版“走出去”过程中,特别注重依托国际书展平台和作者自身资源,最大限度扩大“走出去”图书的国际影响力,开展中外学者交流对话,以书为媒讲好中国故事,从而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一方面,利用大型国际书展,以“走出去”图书为基础,以作者为媒介,举办多场学术研讨会、讲座以及学者对话等交流活动。中外学者围绕相关图书主题进行学术座谈,既宣传了“走出去”产品,也促进了学者间的深入交流。同时,社科社还举办了“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暨国际学术出版论坛”“青年汉学家研修班交流座谈会”等多场国际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加强与国外出版机构、研究机构、图书馆的合作,不仅能深入了解国外出版社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现状,还能更准确地把握国外学术界的研究动向,从而更好地推广图书和品牌。

另一方面,积极筹划启动出版本土化的推广计划。社科社继2016年11月成立智利分社后,又成立了法国分社,致力于推选优秀图书在法国翻译出版。两个分社的成立为中国与国外深入开展学术和智库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也为海外读者及时、准确、全面、连续地了解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与走势提供了资源支持和保障,进一步促進学术成果快速落地。

三、新时代学术出版“走出去”的思考

1.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

学术出版“走出去”的关键在于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构建中国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既是出版发展的历史呼唤,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志。基于此,出版机构应引导专家学者立足于出版历史和创研精神,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在推介中国学术、中国思想时用中国学术话语体系解读当下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内容,展现当代中国发展成就,传播当代中国价值理念,推出一批传递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表达的学术出版物,让中国形象在海外得到更好的展示。长期来看,要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运用规范的学术语言,致力于中国表达,彰显语言魅力,推动中国学术出版走向国际。

2.搭建营销新渠道新平台

要想真正扎根海外,仅仅“走出去”是不够的,还要“走进去”。在学术出版“走出去”的过程中,出版机构应进一步创新营销模式,实现学术出版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出版机构应主动搭建交流平台,在相同学科门类和专业领域内引导专家学者进行有效的学术交流与对话,凝聚智慧和力量,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提出新的研究议题,引导新的研究趋势,从而实现重大学术突破,推出重要学术成果。

其一,组织国际论坛,向国际出版界、学术界阐释当代中国。出版机构不能局限于版权输出这种方式,要通过合作出版、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互通有无,顺势而为地将图书产品或文化产品输出国际市场,提升中国学术出版在国际出版舞台的影响力。

其二,借助国际大型书展和国际学术平台以及海外图书馆资源,配合国际高端论坛展示销售图书,加强多语种版图书的海外营销,使图书更快捷触达目标读者。

其三,利用海外分社平台,组织国内外学者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我国学者在海外的影响力,提高国际话语权。

3.紧跟数字出版步伐,采取“走出去”新形式

新时代背景下,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为学术出版带来了更多可能。社会信息化对出版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出版机构要认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即用户需要在数字化领域发现作品,获取内容。因此,出版机构要抓住媒介融合的契机,顺应数字出版趋势,尝试以数据库为平台进行国际化学术传播。

基于此,出版机构要创新学术出版的“走出去”模式,打造强大的知识推送平台,并提供大量工具支撑,以满足输入国家和地区读者对不同内容形式的新需求,并结合用户需求利用新技术手段完善数字平台。在建设数字平台中,出版机构需要收集用户数据,了解用户如何使用数字产品,输入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是否能便捷地获取和使用产品,哪些国家使用率较高等,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完善数字产品。

总之,出版机构应持续探索符合当代学术潮流的“走出去”模式,以规模化、数字化为方向,共同推动中国学术出版国际化。

4.加大翻译出版工作和海外译介工作的力度

当前,“走出去”的路径愈发多元,合作伙伴的选择、学术图书的翻译等工作都至关重要,但毋庸置疑,优质的翻译是学术著作成功“走出去”的关键。海外评介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要对翻译文本有相当的了解和领悟。

首先,出版机构要加强与青年汉学家、海外华人学者间的联系,维护好翻译和外文审校专家队伍。

其次,建立双方合作的翻译机制,即适当考虑本土翻译人才与海外汉学家联手翻译的形式,注重双向交流。可通过中国译者翻译,英语母语专家润色,英方编辑审校的形式,确保学术表达方式符合国际标准。

再次,聘请和引进更多资深外文审稿专家,进一步加强外宣、外译项目的政治质量把关,加强“走出去”翻译人才的培养,从源头确保学术出版翻译的质量,以达到更好的文化传播效果。高质量的翻译是发挥图书影响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扩大并提升我国学术出版在对外传播交流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重要因素。

在新时代语境下,学术出版“走出去”任重而道远。出版机构应勇担学术出版使命,服务于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和主流价值传播,致力于出版学术精品,服务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和话语体系建设;深化国际传播工作,服务于中外学术和文化交流;进一步发挥好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的主力军作用,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娜. 我国学术出版走出去现状、问题及对策[J]. 出版参考,2019(1):29-34.

[2]苏磊. 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走出去”路径探索[J]. 出版广角,2019(20):12-14.

[3]王焰,贾子凡. 专业性是学术出版“走出去”的关键[N]. 国际出版周报,2018-09-17.

[4]郑珊珊. 构建当代中国原创学术话语体系[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7-28.

猜你喜欢

社科走出去学术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人文社科
学术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