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331的解剖生理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的探讨
2020-12-28付海荣杨宏静夏菁
付海荣 杨宏静 夏菁
摘 要:将传统式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结合起来,是高等教育变革和创新的重要途径。为了保障混合式教学的需要,教学评价体系必须随之改变。本文在学堂在线平台的基础上,提出了“3+3+3+1”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将过程评价、结果评价、教学反馈和激励机制融合在一起,旨在促进混合式教学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学堂在线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教育部出台的多个文件推动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1]。”课程信息化的建设,推动教育的中心从“教”转变为“学”,从“管”转变为“导”[2],注重立德树人,知行合一。因此,混合式教学已在各大学校广泛使用,但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评价方式还不完善。
1 教学评价的现状
目前,传统的考核方式多以结果性评价为主,诟病很多[3]:目前我校《人体解剖生理学》考核方式分为3部分:期中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此种结果性评价为主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利于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只关心期末和期中考试,经常是考前突击,考后忘记,平时懒散,对知识理解不够,更谈不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种考核机制已经不能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相匹配。如何科学全面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实现立德树人、知行合一,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至关重要,也是一流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
2 混合式教学评价的构建
美国学者库巴提出教学评价应重视人的价值观[4],强调评价内容要全面,多元化才能更好地适应混合式教学的要求。混合式教学是将线上和线下学习结合起来,突出教师在教材过程中的引导、启发、调控作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过程,二者相互融合,互补互助。在这种模式下,评价体系也要体现中心性、多元性、全程性。中心性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指标要以学生为中心,既能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元性是指评价方式多元化。学生学习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获取知识的途径比较多,评价指标要涵盖学习的全过程,例如作业、考試、操作、出勤等各环节;要兼顾理论、技能与职业素养全方位;要涉及师评、互评、自评各角度。全程性指评价体系是针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评价考核不能仅局限于对知识的考试,应涉及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程信息化的驱动下,在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上,教学评价体系应遵循理念更新、导向准确、模式变革和体系重构的原则。基于以上原则,我们团队构建了“3331”的评价体系,即“三阶”+“三反”+“三面”+“一奖励”。
“三阶”是指课前、课上、课后3个学习阶段。学生在每个阶段种都可以获得客观指标得分和师评、互评的主观指标得分。
2.1 客观指标
课前评价包括预习作业、在线时长、课前提问及预习测试的客观指标。预习作业是指学生课前在学堂在线平台上完成教师布置的网络资源的学习。在线时长是学生在学堂在线平台学习预习作业的时间。为了防止出现“刷课”现象,课程资源设置为“不可拖拽”,并设置了建议学习时长。课前提问是在上课之前针对预习内容用雨课堂发布问题,学生提交后即可看到成绩。预习测试是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后,在学堂在线完成预习测试,平台自动赋分,主要目的是评估学生的预习效果,以便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教学设计。
课上客观指标主要包括出勤、阶段测试及课堂问题、头脑风暴。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雨课堂,系统自动记录出勤情况。课堂问题和头脑风暴是上课过程中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借助雨课堂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后系统会自动赋分。阶段测试是定期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可以借助学堂在线完成测试,一般每学期测试4次。阶段测试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尽早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补救。
课后客观指标主要是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理论课的作业主要在学堂在线平台完成,平台自动赋分。通过做作业,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消化,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实验课的课后作业是完成实验报告。期末考试也在线完成,提交后就可看到成绩。期末考试是学期结束时,对该学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
2.2 主观指标
课前主观指标主要指课前预习任务。课前预习任务是预习作业其中的一种,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开放性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后提交到平台,教师给予评价。课上客观指标包括小组讨论、小组操作、弹幕和激励得分。小组讨论是借助雨课堂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和组内自评。小组操作指实验课中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操作情况给予评价。奖励得分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表现最优秀的学生给予分值为0—10分奖励积分。课后客观指标包括课后拓展任务和教学反馈。拓展任务是指授课结束后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布置实践任务,然后根据完成情况给予评价。教学反馈是指每次授课结束后,学生通过在线问卷调查或是手写小纸条的方式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馈。教师通过整理分析教学反馈,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等进行不断完善,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反”是指“反思”“反省”和“反馈”。反思即过程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课前、课上和课后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指标,占总评成绩的50%。过程性评价具有导向性,不是单纯的观察学生的表现,而是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的发展,及时对学生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反省”即结果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课前预习测试、阶段测试、期末考试等考核性指标,占总评成绩的40%。结果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学习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可以是一个单元、一个阶段、学期等。此评价模式主要以量化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测试,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反馈信息。“反馈”即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指每次授课结束后,学生对本次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指标,占总评成绩的10%。学生是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应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专门在总评成绩中设置了10%的分值。“三反”的具体指标见下表。
“三面”是指教学评价体系囊括了理论知识评价、实验技能评价和综合素养评价三个方面。课前、课上、课后评价指标中均有理论知识评价;实验技能评价包括课堂实验操作评价和实验报告;职业素养评价蕴含在课前、课上、课后的各项评价指标中,例如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课上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课后拓展任务的完成等指标,即是对知识的评价也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兴趣和创造力的发挥和发展的作用。
“一激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表现最优秀的同学可以给予0—10分的奖励分值,可直接加在总评成绩中。激励机制可发掘学生学习潜能,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职业素质的养成。
综上所述,《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总评成绩=过程评价(50%)+结果评价(40%)+教学效果评价(10%)+奖励得分。此评价体系兼顾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将课后教学反馈和激励机制纳入评价体系,具有全程性、多元性、分阶性的特点。
3 结语
目前,国内各高校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种一流课程建设工作,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建设内容之一。本文依托《人体解剖生理学》在线课程的建设,尝试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构建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多元化、全程化、分阶化的3331评价模式。教学评价的改革动态的,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本评价体系是一个初步构思,旨在顺应课程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但还需要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re.gov.cn/sre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王珠珠.教育信息化2.0:核心要義与实施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19,(7):5-8.
[3]赵增辉,刘星光,郝鹏,等.课程信息化驱动下多元混合考核机制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4):31-34.
[4]孙翔,冯庆革,黄华存,等.慕课与翻转课堂混合式立体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24):69-76.
[5]陆璐,张晶,肖顺华,等.“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