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藏族大一新生生活压力和学习适应的关系研究

2020-12-28田璐

科技资讯 2020年31期

摘  要:藏族大一新生初入高职院校,需要面对环境、生活、学习的诸多改变,适应大学的教育模式,相比汉族学生,其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更容易产生困扰,如果得不到有效调节和应对,极易产生心理压力,影响今后的生活学习过程。该文引导使用正确的压力管理和有效的应对方式,为藏族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他们提供心理指导和干预,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日常学习生活环境。

关键词:藏族新生  生活压力  学习适应  积极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1(a)-0243-03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Pressure and Learning Adaptation of Tibetan Freshme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 The Role of Positive Coping Style

TIAN Lu

(Qingha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Xining, Qinghai Province, 812100  China)

Abstract: Tibetan freshmen need to face a lot of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 life and study to adapt to the education mode of the University. Compared with Han students, their study, life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re more likely to be troubled. If they are not effectively regulated and dealt with, they are likely to hav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and affect the future life and learning process. This paper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tibetan freshmen, and provides them with psychological guidance and intervention, so as to better adapt to the school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and daily learn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 Tibetan freshmen; Life pressure; Learning adaptation; Positive coping style

藏族大一新生在入學初期,风俗习惯迥异、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力不从心等问题接踵而至,因为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资源,而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去应对当前的生活和学习问题,间接会产生挫败感、自卑和退缩等心理状态,学习动机也随之不断减弱。以往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压力来源集中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这3个层面:生理压力大多来自社交活动的变化、生活环境的改变、个人习惯和饮食改变等方面;心理压力大多是由自卑、孤独、自我期望水平过高所导致;社会性压力主要来自文化习性差异、人际关系紧张、经济比较、就业竞争等方面。应对方式作为个体在应对压力或困难时使用的某种技巧或策略,可以调整压力下的认知和行为模式。研究发现,正向积极的应对可以减轻压力带来的负性影响,而消极应对,一般指回避或惰性应对,则减压效果较差。学习适应是通过整合内部需求与外部资源,使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调整成理想状态的过程,从而产生学习需求的动机。对于入学不久的藏族大一新生,学习适应是他们打好文化基础,推动自我发展的关键,该研究假设应对方式能够预测学习适应,处于较多压力下的藏族大一新生如果能较多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学习适应能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的被试选取非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一所高职院校,调查随机抽取大一各专业的藏族学生180名,以班级为单位,当场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共收回有效问卷169份,有效回收率为84.5%。其中,男生78人,女生91人;城镇学生22人,农村学生147人;汉语习得水平较差的学生54人,汉语习得水平一般的学生84人,汉语习得水平较好的学生31人。

1.2 测量工具

1.2.1 压力量表

经过分析和比较其他量表,选定由李虹和梅锦荣编制的《大学生压力量表》,该量表从个人烦恼、学习困扰和消极生活事件3个维度测量了高职藏族新生的生活压力事件,基本涵盖了一般大学生所遭遇的压力事件,共30道题项,个人烦恼维度包括长时间存在的个人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压力;学习困扰维度主要包括听课、考试等压力;消极生活事件主要指一些突发性生活事件带来的压力。量表采用4点评分:0~3分,依次代表没有压力、很少有压力、有时候有压力、经常有压力。计分越高表明感受的压力越大。通过验证,该压力量表与其分量表的内部均保持一致性,重测信度为0.861,效度检验合适。

1.2.2 积极应对方式量表

选择解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该原始量表包含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共20个项目。根据测试需求,选取第1到12题,能反映积极应对的特点,方便认识和理解,评分为4点计分:0~3分,依次代表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经常采用。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15,效度检验合适。

1.2.3 学习适应量表

经过相对分析和比较,在参考冯廷勇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基础上,结合藏族学生的学习特点,修正改编了其中几道题项,用于测量藏族高职新生的学习适应状况,该量表包含30道题,6个维度(教学方式、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人际关系)。评分为5点计分:0~4分,依次为不符合、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非常符合,得分越高代表学习适应状况越好。同时测出该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779,效度检验合适。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该研究以藏族大一新生的背景变量为自变量,学习适应、生活压力和积极应对方式分别为因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藏族新生的生活压力、积极应对方式和学习适应的现状进行分析。

2.1 藏族新生生活压力、积极应对方式与学习适应的现状分析

通过检验藏族大一新生生活压力、积极应对方式和学习适应各维度分别在性别上的差异,发现个人烦扰压力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显著(t=2.103, P=0.037),表现为藏族女生的个人烦扰压力大于藏族男生,藏族女生在校园生活学习中,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和新环境的融入不如藏族男生,藏族女生较保守,男生比女生更易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消极事件压力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显著(t=2.140,P=0.034)这表明藏族女生的消极生活事件压力(突发性情况的压力感受)要高于男生,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藏族女生在遇到突发问题时的应对处理能力不强,心理承受力较脆弱。

通过检验藏族大一新生生活压力、积极应对方式和学习适应各维度分别在生源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学习适应中的学习方法维度在生源上的差异显著(t=2.248, P=0.026),表现为来自城镇的学生对目前的大学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要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主要是因为居住地的经济教育条件会影响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城镇的学生比起农村的学生从小接受到更多优质的课堂教学资源,在学习中借鉴更多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因此能尽快融入大学的学习氛围中。

通过检验藏族大一新生生活压力、积极应对方式和学习适应各维度分别在汉语习得水平上的差异,结果显示教学方式(F=23.887, P=0.000)、学习方法(F=4.281, P=0.015)、学习动机(F=4.554, P=0.012)和生活环境(F=4.707, P=0.010)维度在汉语习得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汉语学习年限越长,汉语水平程度越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应力越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越高,带动了专业学科的学习投入,从而能尽快适应以汉语言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2.2 藏族新生生活压力、积极应对方式与学习适应的相关分析

该研究同构分析探讨藏族新生生活压力、积极应对方式和学习适应的关系(见表1)。结果发现,生活压力各维度与学习适应各维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 < 0.05),积极应对方式与学习适应各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生活压力各维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

2.3 积极应对方式在生活压力和学习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根据温忠麟等学者提出的中介变量检验程序,对积极应对方式在生活压力与学习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见表2。

根据中介变量检验结果得到,生活压力(β=-0.343,P<0.001)对学习适应具有显著负向直接影响,生活压力对积极应对方式(β=-0.128,P<0.001)具有显著负向直接影响,积极应对方式(β=0.872,P<0.001)对学习适应具有显著正向直接影响,积极应对方式在生活压力与学习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indirect effect=0.111,95%CI置信区间为[-0.198,-0.044],置信区间不包含0)。结合生活压力对学习适应的直接作用显著的结果可以得出,生活压力在对学习适应影响时,积极应对方式具有中介作用。

3  结论和建议

该文通过探讨藏族大一新生的人口变量分别在生活压力,积极应对方式和学习适应上的差异, 描述统计发现性别、生源、汉语言水平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藏族大一新生的生活压力和学习适应。相关分析显示生活压力各维度与学习适应的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生活压力各维度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学习适应的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中介检验分析发现积极应对方式在生活压力与学习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对藏族大一新生的压力管理和学习适应情况提出相关建议。首先,学校和家庭应该多给予藏族学生支持和鼓励,汉族教师和同学也应该理解和尊重藏族文化,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思政因素和文化因素考虑进教学内容的范畴中,利用课堂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教学模式,调动藏族新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与汉族同学的互动关系,让藏族学生放松身心投入学习中。其次,建立藏族学生自主学习评价制度,让他们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培养学习的自发性和自主性,有计划、有规划地尽快适应大学“独立”和“自律”的学习和生活。最后,学校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成立“心理驿站”社团,广招成员,定期深入各班级演讲,调动藏族學生多参与发言,畅谈心声,提出自己近期遇到的一些问题,这样,一方面培养了藏族新生的汉语演讲口才能力,另一方面扩大了他们的社会交际面。学校应成立专业心理小组,收集整理案例,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帮助那些有学习生活压力的藏族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控,达到缓压、解压的目的,利用有效的情绪应对方式合理表达情绪,处理情绪宣泄。

参考文献

[1] 叶宝娟.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压力对其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J].心理科学,2016,39(5):1157-1163.

[2] 周春霞,胡天强,陈旭.大学生适应性与成人依恋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7(3):116-120.

[3] 周乐泓,黄兴文.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J].黑河学刊,2020(2):122-125.

[4] 田璐.高职院校藏族大一新生生活压力、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和学习适应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9.

[5] 张格雨.西藏地区大学生生活压力、心理弹性、学习适应之间的关系[D].西藏大学,2016.

[6] 苏斌原,徐亮,汤哲.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压力的特点及生命意义对自杀倾向的调节作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3):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