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特色数据库建设路径研究
2020-12-28张李娟
张李娟
摘 要:本文通过对党校特色数据库进行现状分析,发现数据库在使用中存在的矛盾,有数据需求与成果供给之间的矛盾,数据分散与数据共享之间的矛盾,馆员服务僵化与用户信息素养提升之间的矛盾,从四个维度提出优化特色数据库的路径,转型理念,创新特色数据库的开发和使用方式,构建共建共享的数据库联盟,加强具有数据服务素养的人才建设。
关键词:党校图书馆 特色数据库
党校图书馆工作的“三服务”,为党的干部教育服务,为领导决策咨询服务,为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服务。打造特色数据库,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处理,满足不同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一、党校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现状
从2010年以来,中央党校策划建设党校特色数据库,为党校教学、科研与智库建设提供信息服务与资源保障。在“十二五”期间,建设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文库、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库、中国国情与地方志文库三大数据库项目。“十三五”期间,建设了“四大专题数据库”,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题数据库、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数据库、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专题数据库、新型高端智库建设专题数据库。全国各省级党校先后加入特色数据库建设中,从最初参与三大数据库建设的20家省级党校,到四大专题数据库建设时,已拓展到全国50家省级党校参与其中,分别以申报课题立项的方式参与建设,在完成中央党校数据库建设的同时,各省级党校均加入了地方特色数据库元素,使数据库建设的内容更为丰满和多元。但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缺乏特色、质量较低、内容更新较慢等问题,没有发挥出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的作用。
二、党校特色数据库建设中的矛盾分析
(一)数据需求与成果供给之间的矛盾
数据需求与数据成果供给之间的矛盾表现在数据库知晓度低,数据更新时效低,数据加工质量低等矛盾。一是数据库知晓度较低。虽然各级党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宣传不够,很多党校人都不知晓党校图书馆有自建数据库,在市场上各种商业数据库的冲击下,如中国知网、人大复印资料、皮书数据库等,严重影响了党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知晓度和利用率。二是数据更新时效较低。笔者分别访问了3家特色数据库,从2017年到2018年两年的时间内,某党校的历史数据库总计1367条数据,共更新了128条。某党校的自建数据库总计5021条,共更新了67条。这么多地方特色资源,由于数据的不及时更新,久而久之就成了摆设。三是数据加工质量较低。党校图书馆数据加工由低到高可分为信息传递、参考咨询和决策咨询三个层次。从当前实践来看,即便是建设较好的几家党校的特色数据库,也处于基础性服务阶段,在数据库检索方式上,检索途径单一,严重影响了数据库的服务质量。
(二)数据分散与数据共享之间的矛盾
数据分散与数据共享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硬件和软件设施方面。一是在硬件设施方面,大部分区(县)等基层党校,由于经费缺乏、设备陈旧、网速慢等原因,建有VPN虚拟专网的党校,实际操作中存在掉线、下载速度慢等;无力采购VPN设备的党校更是无法与地市级、省级党校互联互通,严重制约了党校系统特色数据库共建共享工作的开展。二是在软件设施方面,考虑到信息安全和版权风险等因素,大部分地方党校图书馆仅允许校内用户使用本馆自建数据库,从而影响了资源共享。
(三)馆员服务滞后与用户信息素养提升之间的矛盾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库用户对数据的质量要求越來越高,更多地需要大量数据的分析、信息综述、数据的关联和深度挖掘等,迫切需要图书馆馆员的服务从粗放型服务向精细化服务转型,比如从提供文献搜集借阅向数据分析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提供服务转变,靠前一步服务,更能了解读者的需求,实现数据库建设的供给侧改革。
三、用好用活特色数据库的路径探析
(一)转变数据库的建设理念
党校特色数据库要成为党委政府、教研人员、党校学员用得上、靠得住、离不开的思想库,图书馆建库理念的转变是其关键。
一是建设理念转型。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提供信息,从过去纸质文献的搬运工变为数字资源的分析专员,从过去等用户上门变为主动推送信息,有条件的馆员还可以参与科研和调研工作,从资料提供者变为参与者。二是建设方式转型。对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延伸信息的深度和广度,提炼出信息的最大价值,满足党校读者的信息需求,通过特色数据库建设,打造和培养人才队伍。三是建设原则转型。从各自为政转为共建共享,互通有无,整合优化数字资源,发挥各自优势,高效高质、科学规范地推进特色数据库建设。
(二)创新特色数据库的开发和使用方式
创新特色数据库的开发和使用方式,让“死库”变“活”。
一是创新特色数据库开发方式。地市区(县)级党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可选择与上级党校联动开发,充分利用上级党校的资源优势,再加入各地市区(县)级党校的地区特色元素。在实践中,根据数据库的不同类型,可选择建设的不同方式,如综合类数据库,可以选择政府购买的方式;专业学科类数据库,可以选择党校系统联动开发;地方特色类数据库,可以选择与地方部门联合开发建设,如统计局、档案局等部门参与其中,更能丰富地方特色数据库的质量。数据库的建设内容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之外,可加入视频、音频、表格、数据分析图等,让数据库更具有颜值,内容的丰满使数据库更具有气质。二是创新特色数据库使用方式。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根据不同的班次定向推送不同的数据库,如党校主体班次,可依据教学模块分时段推动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社会实践、国际视野等专题数据库;在专题班次和外培班次,以问题为导向,推送专题数据库。推送方式上循序渐进,首先,开设专题讲座,邀请建库专家或数据库的熟手推荐特色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内容介绍,特别是数据库强大的数据整合和分析功能,对学员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其次,学员的调研报告或学习报告,图书馆馆员参与其中,负责数据库使用指导,发挥分析重组信息方面的专长,如通过excel、SAS、SPSS等软件为学员提供数据跟踪和分析,提出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创新的服务,增强数据库的使用价值。在决策咨询方面,发挥数据库上传下达的平台作用。对学员的调研报告、学习成果分类推送给不同的领导和部门,并对相同方向的调研报告进行归类和分析,通过VPN虚拟专网、政务内网推送,让决策者在短时间掌握数据,发挥决策咨询作用。同时,对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进行长期关注,定期推送分析数据报告,如高新技术产业是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针对这项重点工作,数据库可以链接共享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文献信息,并进行关键词深度检索分析,用图表、文字、视频、图片等方式推送给党委政府,决策者在轻松掌握全球资讯的同时,做出科学决策。
(三)积极构建共建共享的数据库联盟
要把发挥党校的自身优势与统筹用好校外资源结合起来,变“单兵作战”为“抱团攻关”。一是加强与党委政府决策咨询机构的联系。这些部门对领导关注的热点难点认知度高、敏感性强,在把握党委政府发展方向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党校图书馆可以与这些部门沟通合作,根据主题第一时间搜集资料,加工整理,采用便捷的方式提供给领导参阅。二是加强与本校教师沟通。党校图书馆充分利用掌握的资源优势,参与到本校教师的课题研究、资政课题编写中,为其教师提供具有理论深度和专业前沿性的成果。图书馆馆员也可独立承担相关课题,直接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建言献策。三是加强与各类信息机构合作。在党校系统内部加强与各地级市党校图书馆合作,如开展经验交流、案例分享等;外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图书馆合作,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建设信息共建共享平台,针对重大的现实问题联合开发打造。如海南省委党校图书馆与海南省各高校图书馆开发建设“海南省情快讯”等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数据库,提升了服务产品的质量,形成数据库联盟。
(四)加强具有数据服务素养的人才建设
特色数据库建设人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数据库建设质量的好坏。一是制定人才培养培训计划。举办图书馆专题培训班,推荐馆员到上级党校图书馆挂职等方式提高建库能力。举办图书馆课题研讨、数据分析等交流活动,各级党校图书馆定期进行经验交流,提升图书馆馆员科研水平,增强馆员对信息的反应能力、对文献信息的加工整理能力、对资源信息的导航能力,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二是大力引进复合型人才。大数据时代的党校图书馆,需要多途径、多层次地引进既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又精通计算机、外语、统计分析、网络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定期开展相关业务研讨会会议等,为图书馆专业人员提供学习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可尝试召开联席会议,就数据挖掘、数据运用、数据推送等议题,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参与,在沟通中扩大数据库建设的覆盖面、知晓度,把更多相关专业的人才吸引进来。三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新型智库建设服务人才选拔机制,大力扶持有潜力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其理论培养,提升其决策咨询研究能力。建立完善的评奖机制,在图书馆内部设立决策咨询服务优秀奖。建设激励机制,引导广大馆員不断增强敏锐的情报意识,善于捕捉敏感信息,挖掘用户的隐形需求,善于发现信息之间的关联度,融合各类学科的思维理念,形成具有跨领域的知识服务群体,促进不同学科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为用户提供多思维解决问题的路径。
参考文献
[1]毛丹:党校图书馆由“数据库”向“智慧库”转型建设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6(2):9—14.
[2]张炳常.胡利勇:促进广东党校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J],岭南学刊,2012(5):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