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数据环境开发与应用

2020-12-28高得玥

科技资讯 2020年32期
关键词:开发与应用大数据环境数字图书馆

高得玥

摘  要:当下,信息化已经不再是一个概念,甚至已经在很多领域实现了较高程度的信息化。如果说信息化带来的是对数据处理速度的加快,那么大数据和智能化带来的则是从数据分析到针对广大用户需求等多方面的服务模式的颠覆。目前,很多图书馆都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数字化。然而单一的数字图书馆是远远不够的。从平台、数据库、检索和服务多个层面共同入手的多元化模式才能满足大众对知识服务的需求。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知识发现  大数据环境  开发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1(b)-0154-03

Abstract: At present, information is no longer a concept, even in many areas to achieve a higher degree of information. If informatization brings about the speed of data processing, then big data and intelligence bring about the subversion of service mode from data analysis to the needs of the vast number of users. At present, many libraries have been digitized to some extent. But a single digital library is not enough.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public's demand for knowledge service, we should start from platform, database, retrieval and service.

Key Word: Digital library; Knowledge discovery; Big data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opplication

数字图书馆,究其本质而言是将静态图书文本的服务与多媒体、智能化、超时空等新检索技术的结合。在数字图书馆的框架下,无论是检索的广度还是深度都是对传统图书馆的一种几何倍数的增加,可以说是一种技术的颠覆、模式的革命。在此前提下,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的进步,其衍生性服务也在出现发展和完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就是其中之一。

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在大数据环境中的新定位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图书馆数字化起步明显落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真正开始数字图书馆的尝试要追溯到20世纪末。随着1995年以后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不断引入和自主研發,我国数字图书馆正在从传统模式向“互联网+”的新模式转变。传统模式下数字图书馆实际上只是作为图书馆本体的附庸,它可以让文献的检索更加便捷,但受制于图书馆自身硬件条件。在“互联网+”的模式下,数字图书馆更加突出“大数据”的特征,即突破了传统模式中数字化检索仅能在某一个或者几个实体图书馆范围内进行检索的瓶颈。通过网络的一个检索窗口,将图书馆服务与用户的需求联系在一起。这种关联会因多方原因而有所差别,但其服务的核心要义是统一的,即:以检索为核心,并延伸了导航、全文获取、结果分析、资源管理等一系列基本功能。

2  开发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数据驱动的新机制

2.1 如何加强数字化数据的处理

从当下的发展趋势来看,数字化已经不再是一句空话和一种泛泛的概念。美国Ithaka S+R咨询机构曾提出“数据管理是否是图书馆管理的核心”这一问题是大数据驱动下的高校数字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之一。这个问题的提出说明了:现代有关数字密集型科学的研究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这些以数字的形式而存在的研究型数据也将会成为学术交流活动中的基本元素。如何能将数字化的数据更好地加以处理,这是解决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所遇到的瓶颈的关键。第一,必须在数据模块和元数据结构上加大投入,没有合理的结构和相对应的机制,一切都无从谈起;第二,一定数量掌握相关技术、拥有相应操作能力的专业人员也很重要。考虑到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无论是技术还是人员,都应该立足于对馆内人员的培养。其最终目的和核心内容应当围绕在于“传统的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分类、索引、检索、聚类、人机交互技术等信息发现处理方法转向数据采集与管理、数据存储与应用、数据分析与解读、数据管理与服务、数据出版与发布”这一核心。探讨基于数据的发现机制将成为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基本任务和馆员的必备技能。

2.2 如何实现大数据下服务模式的升级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数字图书馆从诞生到当下已经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基于数字文献资源的数字图书馆、基于集成信息服务的数字图书馆和基于用户信息活动的数字图书馆。这3个阶段是该领域从诞生到发展并日趋完善的表现与缩影。这是一个从单一到综合的过程。随着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的载体和组成部分之一,对公共服务的作用日趋重要。如何在原有和现有的条件下增加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加强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升级实现其服务模式从以图书馆为主转为以用户需求为主。这些都是数字图书馆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这一新模式存在和发展的目的与意义。在这些需求的推动下,数字化和大数据正在成为其升级换代的最大技术动力。利用这些技术实现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实现和完善,也是相关领域人员的共同使命。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够对图书馆服务的进步,也能够更好地满足相关用户对相关服务的需求,二者合而为一,共同实现。

3  开发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新业态

3.1 检索方式多元化是前提

知识本身的发展从最初的被垄断逐渐向普及过渡,到了数据化时代,知识已经打破了很多固有的界限。甚至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也已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被掌握、理解、学习甚至是科普。这是数据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一趋势还会继续加强,其实现的方式也将更加多元。在这个大背景下,图书馆服务的目标和模式也必然和必须发生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最终会演变为一种新业态。具体来说就是大众对于知识的需求在发生变化,图书馆面向大众提供知识来源的方式也在升级。如果说传统图书馆服务是简单的知识扫描式,数字图书馆是基于传统图书馆基础上增加了服务的便捷性,那么大数据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就是将这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扩大了,理论上来说,扩大的范围会随着数据的增加而无止境。以EBSCO为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本质是谷歌式检索系统,而围绕检索产生了检索结果限定、挖掘、统计与处理,资源导航与检索,检索页面设置,检索内容获取、保存、传递与分享,检索反馈等服务内容。这些内容构成了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基础业态。大数据环境对全数据交互的呼吁,使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在既有业务下需要开发不断迎合用户需求变化的新业态。

3.2 增添个性化服务是关键

有学者提出,当下大众对知识和书籍的掌握有着很强的“碎片化”特点。“碎片化”的利弊这里姑且不谈,但“碎片化”确实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逆的趋势,这也是与大众和社会生存、发展模式的变化分不开的。既然是趋势,也就是大众的需求。笔者认为,“碎片化”伴随着的是简单化和多样化。这更对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提升针对“碎片化”数据的解析、分类能力,如何将更多的相关平台、数据库实现检索中的共享,这是为大众提供更多服务的技术基础。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还需要增加相应的、针对用户需要的个性化服务。这里说的个性化服务是与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中固有的定题服务相对应的,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根据用户的偏好、习惯,向其推荐相应的资源。在检索模式上,优化分析能力,加强可操作性和关联分析功能。在检索结果上,提升检索结果与用户需求之间的贴合性。“数据驱动+知识发现”催化了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横向扩展、纵向细化,如何利用两者优势开发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新业态不只限于上文所提到的业务拓展方面,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平台在大数据环境中到底如何打破谷歌的魔咒,提升用户粘性,深化馆藏利用,为教学科研提供有效助力,需要不断深化服务业务的各个层级、不断开发切实可用的新层级,开创知识发现服务的新业态。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模式的发展与普及,PB量级的大數据己不再束之高阁,海量、多样、高速I/O以及低密度价值等带来的影响己经渗入各个领域。这些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速度的加快,更是从单一数据分析向智能数据处理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数据化也成为了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新常态。换言之,大数据将从根本上改变图书馆服务的模式。如果继续依照传统的服务运行模式完成图书馆对用户的服务,其结果只能是图书馆在公共知识服务中被边缘化的结果。图书馆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化,实际上就是图书馆服务从数字化向数据化的升级。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正是升级的必然结果之一。这个过程对于传统模式是带有颠覆性的,所以其过程也会有不小的困难。有的困难是基于技术层面的,例如:大数据环境使数字图书馆既面临着信息发生源越来越多,馆藏资源增长越来越快,馆藏数据类型越来越多样,馆藏存储结构越来越复杂,关联关系越来越隐晦,老化与消失的速度越来越早、越来越快,数据连接、组织、分析、处理、存储、共享、融合等的困难度和复杂性比以往都要突出。有些则是服务层面的,包括相关人员对相关技术的掌握、如何在大变动下牢牢抓住用户服务的刚性需求等。解决这两大问题只能依靠在技术革新基础上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把控。力争将技术与服务在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中更好地实现多元化结合。

参考文献

[1] 初景利.数字化网络化与图书馆服务战略转型[J].图书与情报,2017(1):98-104.

[2] 郑永晓.加快“数字化”向“数据化”转变——“大数据”“云计算”理论与古典文学研究[J].文学遗产,2014(6):141-148.

[3] 曾建勋.大数据时代需要数据馆员[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7(6):1.

[4] 毕强,李洁.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发展方向[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18-22.

[5] 杨鹤林.英国数据监护研究成果及其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DCC建设回顾[J].图书馆杂志,2014(3):84.

[6] 李洁.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与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 李晓明.数字化网络化与图书馆服务的战略转型[J].中外企业家,2018(4):112.

[8] 况石.浅析数字化网络化与图书馆服务的战略转型[J].低碳世界,2018(6):333-334.

猜你喜欢

开发与应用大数据环境数字图书馆
温度场模型在加热炉过程控制系统中的开发与应用
基于大数据环境的新闻编辑理念变革创新机制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微课在小学音乐中的开发与应用探究
刍议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及其防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