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模式的创设
2020-12-28刘翀
刘翀
摘 要:俱乐部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并且较为特殊的体育训练模式,在体育教学模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还可以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团队整体协作能力,并且可以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热情。俱乐部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而言,意义非凡。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一般按照“三自主、三贴切”的原则进行开展,“三自主”与“三贴切”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中包括3个方面:一是学生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选择;二是学生可以凭自己意愿自主参加课外俱乐部并参加其中的课外活动;三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基于项目范围类别进行课程考核内容的选择。“三贴近”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要与学生自身的身体、心理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二是与学生参与运动和形成技能的需求相贴近;三是与社会发展以及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相贴近。
关键词:俱乐部模式 高校 教学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0(c)-0115-03
Abstract: As a new and special sports training mode, club mod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It can 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pioneering and enterprising spirit of innovation, but also exercise students' overall team cooperation ability in an all-round way, strengthen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stimulate their learning enthusiasm. The club model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teaching mode of public sports club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generally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Three Autonomy and three appropriaten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ree Autonomy" and "three appropriateness" is inseparable. The latter is the basis of the former. The former includes three aspects: first, students can choose the course content independently; second, students can participate in extracurricular club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will and participate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he third is that students can choose the course assessment content based on the project scope category according to their own actual situation. "Three Closeness" includes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it should adapt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body and psychology; second, it should be close to students' needs of participating in sports and forming skills; third, it should be close to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tudents' adaptation to society.
Key Words: Club mode; University; Teaching mode; Research
俱樂部源于欧美,正在逐步被我国引进并且接受,俱乐部模式其实就是将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课外体育训练、团队竞赛等融为一体。经过总结,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方式创新的一种,可以很好地基于各所高校的办学条件,结合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来科学地开展各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鉴于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摸索,探究俱乐部模式的创设条件及相关问题,剖析问题,找到对应的应对之法,这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全民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1.1 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
课内教学就是在课内时间教授理论知识与运动技术技能,课外教学就是按照自我时间规划和意愿进行体育锻炼,两者相结合,方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2 以非营利性为主,以商业俱乐部为辅
高校体育俱乐部倡导的是对自我健康的投资,初衷是以非营利性为目的,但由于客观存在的情况,导致在俱乐部运行中,往往会收取一定的入会费,通过适当的消费,来改变学生传统的、不健康的观念和锻炼模式,进而实现一种良性的、健康的运营模式。
1.3 以会员制模式学习
为了俱乐部良好的运转下去,我国高校几乎都实行了俱乐部会员制,交纳会费,让学习者享受会员待遇,通过实行会员制度的模式,可以极大地发挥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和职责,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1.4 以学生为中心,与社会接轨
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作为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特长、个性和兴趣,通过适当地与社会合作接触,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 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类型
2.1 课外体育教学俱乐部
目前,在我国多所高校采用了课外体育俱乐部的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如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深圳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由于此种形式在大学生体育分数中占比为30%~40%,而又兼具趣味性和娱乐性,因此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和主动性,参与活动的学生很多。
2.2 学生教学俱乐部
学生教学俱乐部,顾名思义,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学模式,由学生来主导教学,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辅导组织教学,让学生真实体会到体育教学的多样性与特色性。教学形式灵活多变,不设局限性,这种模式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把老师与学生间的合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2.3 一体化教学俱乐部
将学校课内、学校课外以及社会实践这3个课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叫作一体化教学俱乐部,学校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作用,在学生走向社会后,也能够坚持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健康心态,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2.4 分层授课模式
大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地域养育不同的民族,学生的体育能力也就有不同层次的划分,根据不同的学生类型进行分层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自身特点和个人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体育素质。
3 体育俱乐部的主要作用
当今社会最流行的就是定制化服务,那就是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将客户满意最大化,这是一种市场营销的理念,俱乐部制体育教学就是把这一思想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理念中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增强新颖性和互动性,转变学生对体育传统教学项目厌烦的局面,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实用性。学生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对教学科目进行课程选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也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指引方向,找出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傳统体育教学形式往往过于单一、死板,不能形成老师学生间的有效互动,俱乐部教学模式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学生在体育技能以及体育意识、习惯、技能等方面均有提高,但实际教学中还有一定的不足和缺陷,需要慢慢分析,逐步改进和优化,适应教育发展与需求。
俱乐部体育活动时间自由、充足,有比较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与体育课上课时间相比有明显优势。
体育教育俱乐部局限性较小,让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都可以参与进来,以大课堂的形式向学生传播各类体育技能,让其掌握更多技能知识,并且更有利于相互探讨、相互学习。
在实际教育中,高度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与成长,按照学生的需求增添一些不同的体育类型教学项目。教学方面,以高质量、多内容为主,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层次分明的教学手段、方法以及针对学生特点的考核办法等。
4 构建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4.1 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课程设置
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课程设置可以从体育课程的选择和课程安排两个角度来进行概括。前者,注重学生的自我意愿选择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等。后者,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安排,包括空间、时间的合理性安排,对学生更合理地进行教学。不同权限与不同安排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4.2 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运作体系
4.2.1 初级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建立
在这里,我们引用初级、中级、高级的思想运用到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构建,初级面对的主要是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教授他们基本的理论知识及基本的体育实践技能手段,让他们对体育有个基本的理论认识及基本掌握。学生通过老师的教授与引导,不断掌握体育方法及理论知识,筛选出适合自身的一项体育运动,并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更加热爱自己所选择的方向,进而为下一步的选择与坚持打下基础。
4.2.2 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建立
体育教学俱乐部(非初级体育教学俱乐部)是以三年级和四年级大学生作为主要对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辅导组织教学地位,大三和大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体育的认知和掌握的体育技能,自由选择参加体育教学俱乐部。
4.2.3 体育教学俱乐部激励制度的建立
体育俱乐部教学部对学生的考核可以从多方面进行,但基本参数仍是学分,通过记学分的方式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4.3 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由分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主管,其他相关领导共同参与的健全的体育组织机构,要求各级领导和教师能够以身作则,兢兢业业,克己奉公。
摸清大学生各个年级的体育基础,进行差异化、因材化教学。入俱乐部时全面考核入会学生各项成绩情况,以此为基础,进行差异化辅导教学。旨在因材施教,合理化教学,为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打下基础。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优化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增强新颖性和互动性,转变学生对体育传统教学项目厌烦的局面,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实用性。
4.4 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成绩评定
一种科学的教学评价制度,应该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兼顾学习成绩和平时日常课堂表现的评价,更好地指导学生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首先要做到客观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身体情况,对每个学生给予相应的权重比分,让每个学生都不能掉队,应该适当地给予身体素质较差和平时不爱好体育运动的学生鼓励,提升其锻炼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终身体育的方向。也就是说,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成绩评定是以综合评价方法为主导,充分考量了学生的运动参与认知、运动技能水平、身体健康状态、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现代体育运动的热潮—— 俱乐部模式,是对高校传统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和整体素质十分重要。它能够丰富高校体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充分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俱乐部模式,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团结合作意识的养成,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一定要充分重视俱乐部模式项目的选择,优化俱乐部模式内容和形式,在保证科学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俱乐部模式锻炼身体素质和个人意志力,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最终实现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志敏.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概念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5(8):56-57.
[2] 刘建坤,王桂欣.我国普通高校开展体育教学俱乐部研究文献的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28(2):232-234.
[3] 王立恒.武力使用女子教官初级培训班实践与探索——以辽宁公安机关武力使用女子教官初级培训班为例[J].公安教育,2019(5):30-32.
[4] 王立恒.警察体能訓练建设深化研究——基于警察软实力提升的需要[J].科学导刊,2019(1):148-149.
[5] 周宇斌.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6.
[6] 王静妍.湛江市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