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火器,败也火器
2020-12-28喵星人讲历史
喵星人讲历史
1592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率军攻打朝鲜,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攻陷朝鲜京城并驱逐朝鲜国王。作为朝鲜的宗主国,明朝当然不会坐视不理,集结辽东军及戚家军支援朝鲜。日军在平壤之战中败退,明军也因兵力不足而无法继续作战,于是双方议和。
1618年,早在辽东建立后金政权的努尔哈赤正式向明朝宣战。面对生猛的八旗军,自诩强大如“天兵”的明军接连吃瘪,尤其在萨尔浒之战中惨败后,辽东地区沦陷殆尽。从在“客场”朝鲜取胜到在“主场”辽东落败,相差不过20年,明军的战斗力为何滑坡如此之快?
回望那场援朝战争,戚继光居功至伟。他很擅长练兵,尤其重视武装,当时明军除冷兵器外,还配备了鸟枪、百子铳、佛郎机、虎蹲炮等火器。在各类火器中,威力最大的是大炮,所以明军造的大炮最多,比如重量级的虎蹲炮,每次可发射100枚重达5钱的铅弹;佛郎机也不逊色,所配铅弹的重量从10两至1斤不等。而当时日军普遍用的鸟铳,只能发射2钱重的铅弹,杀伤力要弱很多。所以,名将宋应昌自豪地说:“中国制倭长技,全恃火器。”
谁能想到,明军后来对战八旗军,竟在曾引以为傲的火器上吃了大亏。
早在1581年,努爾哈赤就连哄带骗地弄来很多汉人工匠,还拐了不少从明军中逃窜的火器兵,并且长期用貂皮去换汉人的硝石、硫黄等物,就为研发火器。“藏拙”大半辈子的努尔哈赤,到晚年之所以下定决心攻打明朝,原因之一就是看出了明军看似强大的火器优势其实早就“注水”了。
明朝生产火器主要仰仗中央的军器局和兵仗局。嘉靖年间,火器生产权下放到地方,辽东、四川、广东都有兵工厂,研发技术和生产规模都不可小觑。然而,自张居正去世、万历帝亲政起,明朝的“火器光环”就逐渐散了。
明朝的火器生产体制有个大毛病——部门极多,彼此间的纠葛和制约也多。隆庆年间,朝廷下决心拨专款,再加上铁腕阁老张居正坐镇,火器生产自然开足马力。可继位的万历帝向来懒于政事,这对火器生产的打击是致命的。比如号称“又远又毒”的鲁密铳,早在1597年就研发成功,可只造了十几个样品就没有了下文。
此外,火器训练也不省心。造出的火器再厉害,也要有安全、严格、规范的训练以保障其发挥威力。从隆庆年间到张居正改革时期,明军火器强大的主要原因就是火器训练抓得牢。但到了万历中后期,很多军队严重缺编,训练更是跟不上,原定的演习项目基本都荒废了。很多火器兵甚至连基本的发射号令都听不懂,基层军官竟不会指挥排列正常的队形。
雪上加霜的是,随着财政危机加剧,明朝的军费不断缩水,导致火器产量大减,质量也不过关。朝廷发的火器大多粗制滥造,以致士兵不得不将其转卖,用换来的钱请工匠为自己造更好的。就这样,明军火器逐渐沦为摆设,一上战场就抓瞎。
努尔哈赤凶猛扑来时,明朝调足9万人马应战,火器装备却严重欠缺,要靠蓟辽总督在山海关加班加点地带人赶造。更要命的是,至少有5000名火器兵从没用过火器,训练全靠战前“临时抱佛脚”。所以,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惨败并不意外,尽管八旗军最初在兵力、武装上均处下风。
输急了眼的明朝终于火速启动军工大业,在之后的3年中,上万件新式火器和9万多斤火药陆续发往辽东前线,怎奈明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太差,大多数火器和火药都被八旗军缴获。努尔哈赤志得意满地收着源源不断的“大礼”,到辽沈大战时,八旗军已拥有战斗力极强的火器部队。他们用来做掩体的松木战车升级成了火器战车,技术精湛的火器兵以战车为掩体,一边冲锋一边射击,在浑河之战中重创明军,同时收编了明军在沈阳的炮队,最终打开了辽东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