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0-12-28陈章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学改革课程

摘要:职业院校技能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如何改一直是广大技能教师面临的难题。文章以钳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为例,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技能实训“生动有趣”,引入 “技能课程+”概念,让技能实训“跨界融合”,以职业能力发展理论指导技能教学改革,让技能实训“提质增效”,以普通教学论探索技能教学模式,让技能实训“灵活多变”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与探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职业院校;技能实训;教学改革;钳工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0C-0029-04

职业院校的特色在于技能,在国家大力提倡“1+X”证书的背景下,如何进行职业院校技能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技能教学的实效,是当下职业院校教师研究的热点。目前,职业院校机械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包含钳工实训课程,并且大部分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所以,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以钳工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办法。

钳工实训课的特点是动手操作性强、技术要求高、工作强度大。因此,一直以来,虽然职业院校中的机械制造、机电、数控、模具设计和电子等专业都开设了钳工课程,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的质量也很难得到提高。[1]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技能实训“生动有趣”

(一)利用大国工匠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技能实训教学之前,需要精心准备,把本实训课程的重要性跟学生讲清楚,可以通过一些实例和视频讲解该工种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比如,钳工实训中利用“大国工匠”系列报道中的相关事例,“蛟龙号”装配组长“两丝”钳工顾秋亮,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管延安等等,利用他们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2]。

(二)利用生活实例导趣

技能实训课作为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来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引用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在讲解钳工锉削内容时,可以播放精心拍摄剪辑的“配钥匙”视频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配钥匙的最后阶段要用锉刀对配好的钥匙进行修整,由于这个视频实例来源于生活,很自然地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想弄清其中的奥秘,思维开始活跃,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又如讲解钻孔的操作之前,可以播放安装空调的视频,让学生思考钻孔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还有讲解锯削操作的时候,可以播放园艺工人修剪树木的视频,让学生注意小的枝条用剪刀,粗的枝条用的是什么来修剪。这些生活视频中播放的场景,都是学生平时可能见过的,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容易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教师再因势利导,把理论知识在劳动技能中的应用加以点拨,就能更加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

(三)利用趣味项目引趣

分析《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制造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可知,中职学生钳工实训需要掌握四大基本功,即“锯割”“锉削”“测量”“钻孔”。一般钳工实训教师在实训的第一周会花大量的时间进行锯割和锉削的训练,力求让学生尽快掌握基本姿势和操作要领。殊不知当下的中职生,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家务事都很少做,面对需要付出大量体力和汗水的锯锉训练,能够坚持一周还认真训练者甚少,很多学生在后期都是“出工不出力”的状态。笔者在学生钳工实训第一周时,利用录制好的一系列钳工“微课”视频辅助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先进行预习,把基本操作要领通过微课视频搞清楚,课堂上教师会公布一批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让学生自由选择,比如榔头、心型物、五角星、车标、斧头等,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学生都是在做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教师仅需在必要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工艺指导、姿势纠正等帮助。实践证明,同一学段的两个班级学生,采用趣味项目训练的班级的训练积极性和训练效果要明显好于采用传统方法的班级。

二、引入“技能课程+”概念,让技能实训“跨界融合”

(一)技能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

职业院校学生不仅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还要学习多门专业技能课程,把一些技能必备的基础知识有意识地穿插到其他专业课中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机械基础”课程中,讲到“螺旋传动”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拿一个台虎钳进入课堂,讲解台虎钳的夹紧、松开,以及螺杆每转动一圈,钳口移动一个导程的距离,实现了“机械基础”课程与钳工技能實训的融合。

(二)技能知识与专业知识相互验证

技能实训课是综合性比较强的实践课程,学生在进行技能训练之前,必须具备一些专业基础知识,例如,零件图的识读知识可以让学生读懂图纸;公差与配合的知识可以让学生知道每一道工序需要加工到什么程度;刀具的角度知识可以让学生知道钻头应该刃磨到多少度等等。在专业基础课上,教师大多是讲授理论知识,学生不能真正地理解,但是到了技能实训课上,学生可以动手去操作,更有利于理实一体化的开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验证中,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三)“技能课程+”与综合素养跨界融合

在技能实训课中可以尝试“课程+”的概念,跨界融合各学科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综合素养养成,打破一节课只有一个老师讲授一门学科的传统,采用课程团队集体授课的模式,以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以螺纹项目为例,制图教师首先讲授螺纹画法,让学生掌握内外螺纹的画法、结构及螺纹标注的含义;接着机械基础老师讲授螺纹的应用和分类;然后机制工艺老师讲授螺纹加工的工艺过程;再由车工实训老师进行外螺纹的加工方法,学生进行外螺纹的车工加工训练;而后钳工老师讲解内螺纹的加工方法与技巧,学生加工内螺纹,最后把内外螺纹安装成一个螺旋副。类似的项目还有很多,比如轴的结构、键连接、销连接等,经过实践证明,以项目驱动的方法开展的“技能课程+”综合实践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动手能力显著增强,专业综合素养有了明显提高。

三、改革教法学法,让技能实训“提质增效”

(一)改革教学方法

技能实训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各种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实践,但是技能基本理论大都枯燥乏味,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和自制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尝试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翻转课堂、小组合作等各种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利用多年教学积累,建立了市级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的精品资源库,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网络平台,查看教学视频、教案、教学课件、工量具准备清单和加工工艺过程等资料,让课堂向前有效延伸,减少了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教学效果良好。

(二)改变学习方法

技能实训课程的学习,传统的方法是教师教授并演示操作要领,学生随后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方法教师讲得累,学生练得也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职业院校技能实训要与信息化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地学习信息技术,善用信息技术的“自助讲”“虚拟练”“智能评”等功能,创设现代化的实训环境,让信息化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够顺利开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目的。

(三)创新训练方法

职业院校学生的自控力较差,自信心不足,往往处于消极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培养他们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参与竞争的精神。在技能实训课中如何创建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笔者根据美国学者伯特·德雷福斯兄弟创立的职业能力发展理论,建立了技能实训攻关制度。职业能力发展理论把人类技能的获得分成七个阶段,分别是:新手(Novice)、高级初学者(Advanced Beginner)、胜任(Competence)、精通(Proficiency)、专家(Expertise)、大师(Mastery)、实践智慧(Practice Wisdom)。针对钳工的各种基本功,过关制度的过程和达标要求如下:以锯锉训练为例,要求学生10分钟以内锯锉60毫米宽的钢板料到长度A±0.02,连续5次测试,依次减少5毫米,学生仅达标1次的属于新手;达标2次的晋级高级初学者;达标3次的晋级胜任阶段,相当于钳工四级水平;达标4次的晋级精通层次,学生技能水平可以参加对口单招技能考试和钳工三级考核;5次全对的学生达到专家水平,可以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教师直接给予现场评定,达到过关要求的同学,领取下一关任务。没有达标的同学,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单独辅导,争取尽快过关。这种“攻关”制度,形成了一种竞争的氛围,学生为了“过关”,往往废寝忘食地进行训练。实践证明,采用攻关制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钳工技能水平。笔者的学生迟元豪同学在2020年江苏省技能大赛中取得钳工技术项目一等奖;笔者所带班级学生在2020江苏省对口单招机械专业技能考试中也取得了均分241分(总分300分)的好成绩,在江苏省名列前茅。

四、改革教学模式,让技能实训“灵活多变”

希尔伯特·迈尔认为教学研究要关注行为理论,教学论研究者既要研究自己的教学,也要研究其他教师的教学,要观察教学现场的各种现象,真实地描述、分析教学,并要为改进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建设性建议。[4]他把课堂教学分为共同教学、直接教学、个性化教学和合作教学四种基本形式。根据这个理论,笔者把技能实训课堂教学模式分为集体教学、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个别辅导四种情况(图1)。

(一)集体教学是灵魂

集体教学是技能实训课教学的灵魂。教师主要进行一些基本知识的讲解、操作要领的演示、项目任务的布置、工艺过程的分析等。教师是这一活动过程的领导者、安慰者、心灵导师和矛盾调解员,并且还不时充当着裁判员的角色。技能实训教师要善于把控集体教学模式,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面,把学生的训练要求讲清楚,操作要领演示明白。集体教学是“教为主导”的重要阵地,“教”是为学生接下来的正确的操作训练打好基础,“导”是为学生接下来的操作训练指明方向。

(二)学生自学是主体

学生自学是技能实训课的主体。学生自学主要是学生课前通过各种资源平台进行预习和课上根据教师集体教学布置的任务要求进行反复的训练。学生的活动要充分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自学并不是盲目地进行。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巡视,发现学生的错误操作要及时纠正,发现学生没有按照教师主导的任务进行,要及时提醒。在这个环节结束,教师还需要及时进行评价,可以单独针对某一个学生进行点评,也可以把所有学生召集起来,进行小组互评或者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强调。

(三)小组合作是催化剂

小组合作学习是技能实训课产生积极效果的“催化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互帮、互助、互评、互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团队合作进行课前预习、课中训练、课中评价和课后拓展,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整体技能操作水平。

小组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

小組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个别辅导是调味剂

个别辅导是技能实训课的“调味剂”。教师根据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规范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技能实训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是共性的,教师可以运用集体教学来进行引导和解决。但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在训练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教师在授课计划中就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甚至可以做到一人一方案、一人一进度,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让每个学生都有饱满的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相关企业对于机械制造类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职业院校技能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可以利用趣味项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入“课程+”的概念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改革教法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技能教学中灵活应用集体教学、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个别辅导等常见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技能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文建.浅析如何增强中职学生对钳工课的兴趣[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6).

[2]陈章.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中职钳工技能训练效率[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2).

[3]李艳妍.如何在钳工专业一体化教学中实现乐教与乐学[J].职业教育研究,2012(10).

[4]段兆兵,叶旭平.德国普通教学论的危机与新方向——访德国奥尔登堡大学希尔伯特·迈尔教授[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1).

责任编辑:冯志军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教学改革课程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