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玛河水源地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与监测浅析
2020-12-28李岩
李 岩
(新疆玛河流域管理局水利管理中心,新疆 石河子 832000)
1 工程概况
新疆玛河水源地位于玛河流域低山丘陵区,地理坐标为东经86°3′~86°8′,北纬44°5′~44°16′。水源地工程采用管井开采地下水方案,年总供水量0.74亿m3,用于下游玛纳斯县和石河子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同时缓解玛河流域灌区的干旱问题。
工程建设期间,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同时占用土地而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施工现场的机器设备带来的噪音和扬尘,将对水源地水体、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为此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2 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2.1 水环境保护目标
(1)保护工程所处玛河地表水水质,保证其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2)保护水源地地下水水质,保证其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的Ⅲ类水质标准。(3)保护水源地地下水环境,维持区域正常地下水水位,避免出现地下水水位剧烈下降、地面沉降、土地荒漠化等水文地质问题[1-2]。
2.2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1)基本维持项目区景观生态体系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2)保护项目区野生动物种群和植物群落资源,维护其生境条件。(3)严格限定工程建设扰动区域,减少建设活动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并防治因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
2.3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
(1)保证下游农业灌区用水条件。(2)保护项目区内人民健康,改善区域内人民生产、生活条件。
3 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1 水环境保护措施
3.1.1 生产废水保护措施
工程所需混凝土骨料等采用商品料,所需填筑料利用开挖料,因此,施工区不布设砂石料筛分系统,则不产生筛分废水。考虑混凝土高峰强度较小,混凝土用量分散,不布置集中混凝土拌合站。同时由于工程量较小,施工期短,因此在工地不建机械设备修理加工厂,只布设机械设备停放场,用于机械设备一般性保养工作[3-4]。因此,施工生产废水主要产生于在混凝土拌合、养护等工序,产生废水量较小。这部分废水在施工现场因蒸发等因素自然消耗,对生态环境影响甚微。
3.1.2 生活污水保护措施
(1)生活污水排放情况
废水主要产生于施工临时生活区,包括施工人员洗浴用水、食堂排水和卫生用水,施工高峰人数为685人,生活用水量按120 L/(人·d),则生活用水量为82.2 m3/d,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按用水量的80%计,则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为65.8 m3/d,此工程共布置三处施工营地,各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排放量均为21.9 m3/d,主要污染物为人体排泄物、食物残渣、阴离子洗涤剂等有机物,这些污水需采取措施处理后综合利用,禁止直接排入河道[5-7]。
(2)生活污水处理措施
采用化粪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具有造价低、运行费用低的优点,适用于污水量较小、排放标准要求不高的工程,在以往的水利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将生活区排放的污水集中经管线收集排入化粪池后,定期对其进行杀菌、消毒。夏季经杀菌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可用于绿化灌溉。冬季由于工程基本停工,无外排污水。经过以上处理后,可确保生活污水不污染附近水体[8]。
(3)化粪池典型设计及管理
施工区修建的化粪池以容纳1 d污水量为设计依据。每个化粪池设计纳污能力为22 m3,长×宽×深=4.4 m×2.5 m×2.0 m。该池采用混凝土砌筑,厚20 cm,底部为砂砾石垫层,厚10 cm,每套处理设施配备1台潜污泵,用于抽取处理后的污水,化粪池典型设计见图1。
图1 化粪池典型设计(单位:m)
施工结束后,临时生活区将拆除,对化粪池清理后采取消毒、掩埋的方式处理,以消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冬季不施工时,须将池内污泥、污水清排干净,防止化粪池冻裂。由于化粪池存在沼气中毒、爆炸等安全隐患,需做到定期检查、清掏,以确保使用安全。
3.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3.2.1 陆生植物保护措施
(1)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对陆生植物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小影响,应明确施工用地范围,禁止施工人员、车辆进入非施工占地区域,避免对附近非施工占地区域陆生植物造成破坏。(2)对工区工作人员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禁止毁林、烧荒等破坏植被活动。(3)施工结束后应将工程占地范围分区进行植被恢复。
3.2.2 陆生动物保护措施
(1)在施工期间对施工人员和附近居民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以减轻施工对当地陆生动物的影响。(2)禁止施工人员进入非施工占地区域;建立生态破坏惩罚制度,严禁施工人员非法猎捕、食用野生动物;严禁狩猎、毒鱼、炸鱼等活动;禁止施工人员野外用火,将对野生动物的干扰降至最低程度。
3.3 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3.3.1 环境空气质量保护设计
施工扬尘一般会造成总悬浮微粒(TSP)浓度超标,影响范围为其下风向300 m范围内。施工扬尘主要由工程开挖、施工车辆运输产生,场内主要的施工道路为碎石路面,车辆在道路通行过程中,由于施工区主风向为西,产生的扬尘危害道路东侧施工人员的生产、生活。因此,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求对施工道路定期洒水防尘,洒水次数根据实际起尘情况确定;给一线作业人员发放防尘口罩等必要防护工具。
3.3.2 噪声控制措施设计
为保护施工生活营地的声环境质量,拟在公路进入项目区前200 m处设置警示牌,限制车速,禁止鸣笛。规划生活营地布设警示牌10块,此警示牌可与环境保护宣传牌相结合。做好施工组织优化设计工作,使强噪声源远离施工人员生活区;加强个人防护,给作业一线强噪声源现场人员发放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具,严格进行劳动保护。
3.3.3 生活垃圾的处理
生活垃圾产生于临时生活区,据初步统计,工程施工高峰期日产生活垃圾658 kg/d,为有效收集生活垃圾,采取如下处理措施:(1)在各施工营地设置移动式垃圾收集点3处,并在施工区根据需要摆放垃圾桶20个,向施工人员做好卫生宣传工作,养成向垃圾收集站投放垃圾的习惯。(2)租用垃圾清运车1辆,每隔1 d清运一次垃圾,生活垃圾拉至当地环保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处理。
3.3.4 施工期人群健康保护
(1)施工进驻前对施工生活区喷洒84消毒液、洒石灰等消毒处理。(2)饮用水源就近利用玛河河水,对饮用水采取净化和消毒处理。(3)施工人员进驻后,对生活区等进行防蚊、灭蝇、灭鼠工作。(4)人群健康卫生检疫,根据工程施工现场疾病流行的相关调查统计,以及外来施工人群来源地的主要传染病种类,对施工人群采取检查、建档等措施。
3.3.5 环境保护宣传
为做好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需对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进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教育方式为宣讲和印制材料宣传;在主要施工区显眼处设置宣传牌,宣传或说明该工区主要的环保要求,以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4 生态环境监测分析
4.1 地表水环境监测
针对玛河水源地工程地表水,选取水源区上游200 m处断面作为对照断面,以监测施工期上游水质状况,选取水源地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集中排放口断面作为控制断面,监测污水排放达标状况,选取水源区下游200 m处断面作为衰减断面,以监测施工期水质污染状况。监测项目包括:pH、CODMn、BOD5、SS、氨氮、石油类、粪大肠菌群等。监测时段为整个工程施工期,按玛河的丰、平、枯三个时段分别进行。
4.2 地下水环境监测
计划布置地下水监测点位3处,选择在水源区上游布置监测点一处,在水源区玛河两岸各布置地下水监测点一处。监测项目包括地下水水位、色度、浑浊度、气味、水温、pH、矿化度等。监测时段为整个工程施工期,仍按玛河的丰、平、枯三个时段进行监测。
4.3 生态环境监测反馈管理
鉴于玛河水源地工程的实际情况,在玛河水源地工程管理部门配备专职的环境管理人员,负责工程施工与运行期的环境管理工作,并接受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环境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工程初步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及运行等各个阶段,尤其是施工阶段应设立专职环境监理人员负责监督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的实施情况。
生态环境管理内容主要是通过对各项环境因子的监测,掌握其变化情况及影响范围,及时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在地下水监测过程中,一旦发现因地下水开采出现水源区地下水水质劣变、地下水水位下降剧烈、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需及时提出治理对策并予以实施。
5 结 语
新疆玛河水源地工程的修建为石河子市和玛纳斯县的生产、生活及抗旱供水提供保障。本文通过玛河水源地工程修建对水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的研究,针对工程区河流、土壤、空气、动物、植物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科学的保护措施,同时基于生态环境监测,以监测反馈的方式对玛河水源地水质等进行管理。该工程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合理的水利工程开发可促进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