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露天铜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实践

2020-12-28周全生彭无瑕

湖南有色金属 2020年6期
关键词:铜矿污染源环境影响

周全生,叶 涛,姜 雪,孔 波,彭无瑕

(北京百灵天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1)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在通过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且稳定运行一定时期后,对其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者改进措施,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方法与制度。重庆和新疆分别发布了环境影响后评价导则地方标准,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河流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规范》(NB/T 35059-2015),生态环境部于2018年发布了水利水电和煤炭采选两个行业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目前水利水电、煤矿开采、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类等行业建设项目关于环境影响后评价方法、内容、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的探索研究较多[1~5],整体而言我国环境影响后评价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6]。

有色金属矿山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具有长期性、累积性、滞后性特征,许多环境影响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逐渐显现,环境影响评价阶段难以对其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准确的模拟和预测,因此该类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十分必要。本文以某露天铜矿建设项目为案例,初步探索建立一套适合该项目的环境响后评价体系,以期为有色金属矿山类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提供借鉴。

1 某露天铜矿工程分析

某露天铜矿项目位于东北地区,地处小兴安岭西北部之南坡,整体北高南低,地形较缓。该项目为采选一体,设计规模750万t/a,规划占地面积950.9×104m2,生产工艺流程为露天开采—破碎筛分—磨矿—浮选—精矿脱水,主要产品为铜精矿,2014年通过环保验收正式投入运营。生产工艺流程与产污分析如图1所示,工程组成、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因子见表1。该项目总体呈现出占地面积大、固废处置量大、持续周期长的特征,主要环境影响表现为土地占压与破坏、区域地形地貌和景观格局变化、土壤、地下水重金属累积污染、尾矿库泄漏、溃坝风险等。

图1 某露天铜矿生产工艺流程与产污分析

2 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该露天铜矿工程分析及环境影响特点,采用清单法从生态影响和污染影响两个方面构建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相应指标体系见表2。

表1 某露天铜矿主要污染源及污染因子一览表

表2 某露天铜矿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

3 环境影响后评价程序与方法

3.1 环境影响后评价程序

该露天铜矿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分为6个阶段:(1)收集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划与政策、历史资料等;(2)现场踏勘,开展污染源及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工作;(3)对比分析项目符合性、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污染源达标评价,验证环评预测结果、评估环保措施有效性;(4)发现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补救措施和整改建议;(5)汇总资料数据,编制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6)专家评审与备案。

3.2 环境影响后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后评价基本方法均为对比分析法[7],需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结合该露天铜矿环境影响特点,环境影响后评价通过资料收集法、现场勘察法、现状实测法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所需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法、“3S”技术方法,对项目环评阶段环境本底和预测情况与项目建成后环境质量现状和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对比分析。

4 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内容

环境影响后评价内容重点为工程运行现状、评价标准更替变化、区域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调查与分析,结合污染源持续、稳定达标情况,进而评估验证已采取的各项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发现存在的环境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或整改建议。

4.1 建设内容变化后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价首先需要关注的就是项目实际运行规模、生产工艺、产品方案、工程组成、环保设施、污染源、环境保护目标是否发生变化。通过现场实勘,该露天铜矿项目建设内容、污染源和环境保护目标均与环评基本一致,未发生变化。

4.2 项目符合性后评价

4.2.1 现行政策规划符合性评价

采用有无对比分析法,该露天铜矿项目符合现行产业政策、“三线一单”、矿产资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十条”、“土十条”、“气十条”、“蓝天保卫战”等现行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等要求。

4.2.2 标准变化分析

近些年我国相关环境标准更新较快,环境影响后评价应核实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变化情况,特别要关注当地关于特别排放限值的要求和新颁布实施的标准。该露天铜矿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划没有变化,但是环评至今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变化较大,见表3。

表3 执行标准变化情况

4.3 区域环境质量变化后评价

通过收集项目环评以来的历史监测资料,结合现状监测数据分析区域环境空气、水、噪声、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趋势,验证环评预测结果,评估项目运营至今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程度,其中生态影响、土壤和地下水的重金属累积污染情况应给予重点关注。

4.3.1 生态影响后评价

该露天铜矿项目生态影响主要是工程占地影响,以及大气沉降和地表径流造成重金属累积对周边土壤的污染。永久占地区将长期改变土地利用类型,破坏了原有地表植被,废石、尾渣堆积体改变了原有地貌形态及自然景观,后评价阶段较验收阶段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明显,占地面积增大约92.7%,水土流失有加大趋势,企业边开采边治理,已对废石场稳定边坡、工业场地实施了复绿恢复工作。

后评价阶段实测数据表明露天铜矿项目区域土壤各项指标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第二类用地筛选值。由于历史监测资料中存在较多土壤监控点位明显不一致性的现象,单点位历史数据对比分析不可行,采取区域范围值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经过对比矿区表层土壤历史监测数据,主要重金属指标自环评阶段至今无明显升高现象,且占标率均较低,可见项目投入正式运营至今未对周围土壤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表4 表层土壤重金属历史监测数据对比表 mg/kg

4.3.2 污染影响后评价

固体废弃物如果处置不当,不仅对地表植被影响较大,且无组织扬尘沉降和淋溶液下渗可能造成地下水重金属累积污染。该矿尾矿与废石均为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尾矿库和废石场满足Ⅰ类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废矿物油属于危险废物,危废暂存间满足危险废物暂存场所污染控制标准要求。

地下水主要指标历史监测数据对比表见表5。由表5可知,自环评阶段至今,矿区及周边地下水监测结果中的耗氧量、氨氮、氟化物、铁、锰均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其中后评价阶段现状监测仅铁、锰存在超标现象。该区域属地质成矿区,地质构造致使区域地下水中氟化物、铁、锰等超标,矿区枯枝落叶腐殖质较多,多年积聚的腐殖质进入地下水中,造成地下水耗氧量、氨氮超标。本次同样采取区域内的历史监测数据范围值进行对比分析,总体来说项目运营至今,区域地下水的主要指标未发生明显升高现象。因此,本项目各项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效果较好,自投入运营以来采选生产活动对项目区域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

表5 地下水主要指标历史监测数据对比表 mg/L

4.4 污染防治设施有效性验证

环境影响后评价通过实测评估露天铜矿项目污染源达标排放情况,同时通过对污染源历史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来评估达标排放的持续性与稳定性。结合区域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结果,以验证各项污染防治设施的有效性。

该项目主要的排放污染源为燃煤锅炉,2015年10月1日后在用锅炉开始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14)表1标准。燃煤锅炉历史监测数据对比表见表6,由表6可知,2015~2016年锅炉颗粒物排放浓度不能满足最新标准限值要求,SO2排放浓度也较高,可见原有锅炉烟气处理系统已不能满足新颁布实施的标准要求。企业启动技改项目对锅炉烟气净化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2017~2019年锅炉烟气排放均满足现行排放标准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

表6 燃煤锅炉历史监测数据对比表 mg/m3

4.5 风险防范措施有效性验证

该露天铜矿项目主要环境风险源是尾矿库、废石场。环境影响后评价通过现场勘查进行风险源隐患排查,核实各项截排水、拦挡、在线监测、事故池等风险防范设施的维护和运行情况,以及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预案演练的执行情况,从而验证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同时,对运营期突发环境事件、环境投诉、环境处罚等情况进行调查,总结经验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预防措施或整改建议。

4.6 环保手续合规检查

环境影响后评价应检查企业各项新、扩建和技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许可、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危险废物转移处置等环保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需核查排污许可制度执行情况。

5 结语与建议

1.该露天铜矿项目符合现行各项环保法律法规、政策规划要求,废气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废水回用不外排,固体废物处置方案合理,配套的环境保护措施运行正常,项目正式投入运营至今未导致区域大气、水、声、土壤环境质量发生明显变化。

2.区域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应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重点分析内容之一,需要指出的是实际工作中发现历史监测资料中存在较多监控点位明显不一致性的现象,可以采取范围值进行对比分析。为更有效跟踪观察重金属累积污染问题,建议企业根据自行监测指南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固定土壤、地下水等监控点位。

3.通过此次环境影响后评价,系统梳理、分析了该露天铜矿项目投入正式运营5 a以来已采取环保设施的有效性、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验证了环评预测的准确性,从而全面了解项目运营至今环境影响累积效应,可为企业运营期环境管理和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事后监管提供有力支撑。建议此类项目可以在运营5 a或更长一段时间后,或者工程内容发生较大变化时启动环境影响后评价,对项目的实际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发生环境污染事件。

猜你喜欢

铜矿污染源环境影响
静压法沉桩对周边环境影响及质量控制
气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有组织废气中的苯系物
柴北缘联合沟铜矿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前景
水产养殖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及其环境影响
全球十大铜矿公司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新疆寨北山铜矿成矿新认识及找矿预测
陆良县档案局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验收指导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