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保健干预措施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的效果分析
2020-12-28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妇幼保健院472100孙变亮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妇幼保健院(472100)孙变亮
儿童脾虚主要是由饮食不当、外邪侵袭引发,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泻、饮食减少,会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相关研究表明,儿童脾虚治疗期间制定科学护理方式,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有积极意义。中医保健干预护理以中医健脾法为主要原则,联合太子参等中药,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本研究选取86例我院脾虚体质儿童,旨在分析中医保健干预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86例儿童脾虚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研究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98±0.87)岁;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76±1.05)岁;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均确诊为脾虚体质儿童;家属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家族病史、重大系统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定期测量体格发育指标、密切监控病情、饮食及康复练习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保健干预。①中医膳食护理:中药方剂组成:太子参10g,茯苓10g,淮山药15g,薏苡仁15g,瘦肉50g,洗净,取水1000mL,武火煮沸后文火煮30min,年龄>2岁80ml/次,2次/d;年龄≤2岁,剂量减半。②穴位按摩、贴敷护理:按摩足三里穴5~10min,1次/d;双侧足三里穴外给予健脾固元膏贴敷2h,1次/d;③捏脊法护理:安排指导家属学习捏脊方式,嘱托每日为患儿捏脊,1次/d,具体方法:首先辅助患儿保持俯卧姿势,护理人员两手呈半握拳形式,站于患儿左侧,然后两手指抵在患儿脊背两侧位置,食指、拇指前伸,然后合力提起患儿脊背肌肉,最后食指前伸,拇指翻卷向后,双手同时从长强穴向前移动至于大椎穴,将捏脊动作重复5次,但在进行第3次动作时,改成捏3下同时提起1次皮肤,全部过程保证力度适中、操作轻柔。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身高、体重、胸围、腰围等体格发育指标;两组发病情况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格发育指标 研究组身高增长(3.1 2±0.5 6)c m,体重增加(1.19±0.21)kg,胸围增加(0.24±0.05)cm,腰围增加(0.22±0.04)cm;对照组身高增长(1.66±0.45)cm,体重增加(0.13±0.08)kg,胸围增加(0.11±0.02)cm,腰围增加(0.13±0.01)cm。研究组身高、体重、胸围、腰围增长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发病率 随访6个月,研究组脱落2例,1例感冒;对照组脱落1例,3例感冒,2例发烧,4例腹泻。两组发病率比较,研究组2.44%(1/41)低于对照组21.43%(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脾具有转运、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等作用,因此儿童脾虚,则无法保证充足营养,不仅影响患儿生长发育,而且易增加疾病发生率[1]。而在儿童脾虚治疗同时,通过有效护理干预对改善症状极为重要。
中医保健干预主要包含中医膳食、穴位按摩、贴敷、捏脊法护理等方式。中医膳食中茯苓可健脾安神、淡渗利湿,此外还可以有效保护免疫器官,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太子参又被称为孩儿参、童参,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捏脊法护理是一种小儿推拿方式,通过对督脉、膀胱经按摩,可以平衡阴阳、调和脏腑,进而可促进气血循环,达到疏经通络之效;此外捏脊措施还能够促进机体分泌胃液,强化胃蠕动功能,提升对蛋白质、淀粉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2]。通过对总三里穴按摩、贴敷可以刺激穴位与经络,从而有效调理脾胃、气血,以达到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身高、体重、胸围、腰围增长情况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中医保健干预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可明显降低发病率。
综上可知,脾虚体质儿童治疗期间结合中医保健干预护理可促进患儿生长发育,降低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