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2020-12-28
1 畜牧业的含义
畜牧业是指用放牧、圈养或者二者结合的方式,饲养畜禽以取得动物产品或役畜的生产部门。它包括牲畜饲牧、家禽饲养、经济兽类驯养等。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提供肉、奶、蛋类等动物性食品;为工业提供羊毛、山羊绒、皮、鬃、兽骨、肠衣等原料;通过畜产品出口取得外汇;促进畜牧业投入品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劳动就业机会为农作物生产提供有机肥料。
2 发展畜牧业的意义
会昌县具有悠久的畜牧发展历史、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越的地理区位,发展畜牧业是我县经济社会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落实党的十九大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对推进我县农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和拓展养殖业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畜牧业,是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扶贫、促进贫困户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 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生产方式快速转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市场有效供应能力不断加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 ,对于“吃”的需求越来越高,动物性食品消费处于“上升”阶段,特别是牛羊肉、禽肉、液态奶和乳制品、水产品,还在出现迅速增加的态势。未来畜产品消费将进入稳定增长时期,畜牧业的发展仍具有较大的潜力。
4 十三·五我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4.1 畜牧业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我县畜牧业发展迅速,肉牛产业再创新高,饲养量达到8.3头,其中出栏3.7万头,存栏4.6万头,同比分别增长21%和18%,养殖大户10头以上187户,100头以上的10户,引进西门塔尔肉牛352头,建设循环肉牛养殖场栏舍面积达10000万,存栏达1000头,利用现代生态循环发展畜牧业。生猪饲养总量全年达102.78万头,其中出栏71.32万头,存栏31.46万头(含母猪存栏),出栏和存栏同比增长0.52%,0.35%,2019年被列入江西省“省级生猪调入大县”称号。
4.2 畜牧业主要特点
4.2.1 县乡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工作。会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县委县政府《优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会昌县生猪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会昌县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会昌县畜牧业“十三·五”规划》等规划、决议、意见的相继出台,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反应强烈,纷纷制定贯彻意见,提出有关举措,表现了对发展畜牧业的共识和信心决心,力求打造会昌现代农业畜牧产业园,同时也明确了全县畜牧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4.2.2 依托县域资源,畜牧业开发模式多样。会昌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川秀丽,名胜众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种类多、品位高,具有传统优势,湘、绵、贡三江交汇,发展畜牧养殖项目;依托现有农业基础,充分展现农业乡土特色、客家特色;开发荣昌谷、珠兰金色等现代生态农业养殖园,即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带动农(渔)家乐、餐饮、交通、住宿等。
4.2.3 畜牧业促进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畜牧业作为全县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带动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龙头的拉动作用。大部分畜牧业企业都能围绕“绿色、安全、生态”主题,积极发展生态养殖。畜牧业不仅带动了餐饮、旅馆等服务业,也带动了种养和加工业,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
4.2.4 发展畜牧业加快乡村振兴。畜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全县以筠门岭、庄埠、周田镇、庄口、珠兰等为代表的畜牧业产业扶贫示范点,全年累计吸纳贫困户达80%以上,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农户等养殖业发展模式,提高了农民收入,加快了乡村振兴。
5 存在问题
5.1 产业规划布局有待改善 我县畜牧业产业市场发展呈现较大的传统性,仍属于自由式发展状态,除少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产业规划外,很多畜牧业项目经营项目雷同、特色不突出、规模偏小、效益低下等问题。
5.2 从业人员素质能力水平不强 我县畜牧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农民,大多以农民自我管理为主,存在知识层缺失、资金缺乏和管理技术经验不足等问题,管理和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对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的需求,从而影响畜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