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生猪防疫存在的问题分析
2020-12-28
基于生猪防疫实际情况,加强生猪防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意义重大。结合疫病传播途径,提高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分析能力,可以提升疫病防控水平,满足规模化养殖需求。所以应探讨基层生猪防疫存在的问题分析情况,为采取有效防疫措施提供有力支持。
1 基层生猪防疫存在的问题
1.1 诊疗设备简单
当地兽医部门技术人员的诊治水平及诊疗设备代表一个地方应对疫病暴发的应对能力,以前大部分基层兽医工作部门的技术人员出诊时,随身携带的仅是一个药物简易箱与一只体温表。因此,当疫病出现复杂病情时,会大大增加兽医部门技术人员诊断难度甚至无法诊断,尤其是新病发展成混合感染。
1.2 兽医部门技术人员诊治水平低下
很多基层兽医部门除缺少必需的诊疗硬件设备外,还缺少具有很高专业素养、较高疫病诊治水平的技术人员。兽医部门技术人员鲜有机会接受专业知识及相关技能培训,也无法获得进修深造的机会。在防疫工作中遇到病情复杂的病例往往无从下手。
1.3 免疫程序不科学 生猪接受免疫的时间一般定格在每年春、秋两季,但是新引进的仔猪、新购入的种猪等在这两季不能接种免疫。如猪瘟、猪口蹄疫等,国家规定强制要求免疫接种,其抗体在免疫时处于较高水平,是可以检测到,但是两季之间,出现了免疫空档,可以使80~90%的生猪处于病原体威胁之下。除此,有一部分养殖人员不能做到适时免疫,为了加快免疫进度,尽快完成免疫密度,不做免疫档案记录,也不观察生猪免疫后反应,使得有些猪因发生免疫反应而死亡。
1.4 免疫操作不合规 由于部分人员在生猪疫病防控工作中的疏忽,使其没有严格按照疫苗说明进行防疫操作,导致防疫过程中免疫接种频频达不到规定要求。另外,接种后,有些兽医人员未告诉养殖户需要注意的地方,使得生猪出现免疫反应。
2 基层生猪防疫策略
2.1 注重设备引进方式 针对疫病防控中设备不足情况,应根据兽医部门诊疗实际情况,加强病理分析及检测过程,以引进的方式建立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同时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设备操作技能相关培训,以应对生猪疫病防控中病情复杂、诊断难度大的情况。
2.2 提高兽医部门整体诊疗水平 生猪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一支诊疗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兽医队伍,因此,在疫病防控过程中,必须加强与完善兽医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活动,并且多创造机会让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进行进修深造。针对兽医部门技术骨干力量缺乏的情形,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延长退休时间,以给知识及经验不足的新工作人员传道解惑,提高兽医部门的整体诊疗水平。
2.3 强化免疫程序管理 针对免疫缺乏科学态度问题,兽医部门技术人员除了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病防控操作外,还应该加强防疫知识及技能宣传,使畜主认识到免疫工作的繁杂性及免疫的重要性,以引起其高度重视。在生猪免疫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加强与畜主的沟通,询问生猪免疫接种情况,做好免疫记录。同时根据疫病种类,全面科学地加强疫病监测工作,尤其在免疫空档期,应从多个方面对免疫抗体水平进行探测。另外,对于部分养殖人员防疫违规操作,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4 培养免疫基础意识 首先,对生猪进行免疫接种前,须认真阅看相关疫苗使用说明书,注意外包装上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保质期等,以免盲目对生猪进行疫苗注射,引起不良反应发生。对生猪免疫接种后,兽医应该及时告知养殖人员要及时观察生猪反应情况。其次,兽医在接种过程中,对接种过的生猪应做好标记提示,保证防疫接种工作有序进行。一般在疫苗稀释完后,应在一定时间内(2h以内)用完,否则药效将降低。最后一点是注射部位要准确,注射深度必须合乎要求。
3 结语
通过对基层生猪防疫存在的问题的了解,在生猪疫病防控工作中,加强对策研究对降低疫病发生有积极意义。结合当前生猪疫病防控实际情况,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对防疫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探讨,有利于提高养殖场疫病防控能力。因此,应立足于养殖场实际条件,研究防疫问题分析、探讨情况,为生猪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