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文职护士战伤救护技能培训方法的探讨

2020-12-28姜虹英

实用医药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职人员培训

姜虹英,何 莲

随着部队编制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军人医护数量减少,文职人员已成为军队医院的骨干力量。文职人员不仅在日常工作中担负临床救治的任务,还是构成战时战伤救护的重要因素[1]。该文针对我院文职人员战伤救护技能培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积极探索文职人员战伤救护技能的培训方法,促使文职人员战伤救护的实战化水平不断提高。现就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1 存在问题

1.1 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文职人员均毕业于地方院校,因受地方院校教育职能限制[2],虽经部队理论及技术操作考核合格后录入军队医院工作,但未经正规军事基础训练及部队教育,缺乏对个人人格特质、爆发力等综合素质的要求,表现为军事训练考核表现不佳,训练中拈轻怕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同志找各种理由不参训,训练时走形式,甚至中途临阵逃脱,缺乏军人有血性的战斗精神。

1.2 “真打实备”的战场意识不强 经调查发现,部分文职人员认为“打仗离自己很遥远,即便真打仗了,也是军人参与,轮不到自己。”正因为这些错误观念导致实战化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战伤救护知识掌握不牢和技能操作不规范,虽然能满足平时的训练需求,但缺乏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在遇到突发事件或实战演习时表现出应激能力薄弱,战场救护操作手忙脚乱,心理素质极差,与“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目标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1.3 战伤救护的培训方法和制度不健全 军队医院文职人员日常中担负着临床科室的救治任务,仅凭每周1~2次,每次2~4 h的训练时段,难以达到系统性、针对性的训练效果[3]。因此要有效解决战伤救护训练与日常工作的矛盾,针对文职人员的训练薄弱项目,探究战伤救护的培训方法和制度,把战备训练科目融入科室日常工作,做到平战结合,以适应卫勤保障任务的需求,确保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

1.4 临床救治技术与战创伤救治的要求脱节 随着现代化战争的不断升级,毒气伤、放射性物质沾染伤、烧烫伤将是战伤救护的主要内容[3]。伴随着实战化训练的开展,陈旧的战伤救护材料、过时的操作方法与现代战伤救治理念不符,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与现代化战争所致复杂伤情伤势脱节[4]。因此,在训练中应增加仿真模拟操作训练,提升战伤救护操作的实操性。

2 主要做法

2.1 磨砺战斗精神和使命意识 针对文职人员缺乏了解军队性质和军队生活的问题[4],建立健全的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和参观活动,深入开展价值观教育,引导文职人员迅速转变角色,适应军队生活,提高战备意识,强化打仗意识,培养随时参战的勇气,定位使命职责,通过定期拉练、实战化训练并在训练中摔打,在任务中磨砺,树立练为战、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2.2 加强战场心理环境建设 加强战场环境的模拟构建,包括医疗设备及环境的模拟,逼真实战实情,促使文职人员在日常培训时从心理和生理上逐步过渡、提前适应真实的战争环境,锻造其生理适应性及强化心理应激性,以便实战时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从而提高战伤救护的能力。

2.3 锤炼过硬的身体素质 针对文职人员未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普遍身体素质不高的问题[5],从平时吃苦耐劳抓起,制定体能训练计划表,严格按照计划施训,每周2次集中操课训练,每次训练2 h,合理设置训练科目[6],特别是体能训练,依据每个人体能达标要求,针对每名文职人员体能弱项进行强化训练,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一阵风”,持续有效地实施训练计划,切实提高了文职人员身体素质,通过年终考核,78%的文职人员体能考核成绩合格,其中13%的同志已达优秀,并将考核成绩与年终考评、表彰奖励挂钩,作为晋级晋职的加分项目,极大地提高了文职人员体能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完成战场救护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2.4 解决战伤救护训练与日常工作的矛盾 因文职人员分属于各科室,平日长时间集中训练困难,因此要充分发挥卫勤训练示教室的作用,设立专职人员,专人示教,全天开放,分期、分批进行系统培训,较好地解决了工作与训练相冲突的矛盾,为文职人员战伤救护训练提供了业余训练时间。

2.5 积极探索战伤救护能力的培训方法 (1)模拟训练与实地演练相结合的方式。以集中合练和分组轮训相结合(集中示范训练每周2次,每次2 h,分组指导训练每周2次,每次1.5 h)训练时使用多功能模型或化妆模拟伤员,编制不同的战场环境及案例,逼真实战情景,文职人员立即对伤情进行判断,对救治方式、病员处置方法进行选择,教练员再根据文职人员的操作流程、处置效果、完成的时间、动作娴熟程度等进行评分,增强培训效果。此外,有计划地安排文职人员野外驻训、演习、执行应急医疗任务,积累实战经验,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7]。(2)“一对一”帮带的形式。采用专人示教,针对文职人员各自训练弱点,重点加强战伤救护基本操作“六大技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基础生命支持的训练[8]。 (3)实施一专多能训练[6]。 针对文职人员因分属科室专业所限,可能导致其他专业领域的救护能力相对匮乏的弱点,通过合理编制各种伤情战救流程,反复加强文职人员薄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确保“一专多能”的本领。(4)设立奖惩机制。开展大比武活动,评选出军事训练、战伤救护技术的先进个人和技术能手,给予物资和精神奖励,调动文职人员参训热情[6]。此外,制定严格的考核方案,将战伤救护技术、军事训练、军事演习、参加卫勤保障任务等纳入年终考核中,作为评优评先、晋级晋升、续聘解聘、发放奖励工资的依据[7]。

3 取得成效

3.1 操作流程不断规范合理 文职人员的军事训练工作仍存在不足;实战化救护训练操作流程不完善,训练内容不够科学,训练标准不高,训练时间不足;缺乏对战伤救护操作流程合理性的有效检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8]。通过教员讲解示范、一对一模拟演练、分组考核等系统化的培训后,规范了战伤救护操作流程及步骤,细化了救护操作的环节。

3.2 应急救援能力稳步提升 文职人员的战伤救护培训,要立足于平时[8],做好长期系统的培训,除了安排战伤救护技能培训外,还可定期安排文职人员到医院创伤外科、重症监护室或急诊科进行临床实践,拓展战救知识,丰富救治经验,提高战场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9],通过临床接诊创伤患者提高应急包扎救治处置能力,既巩固了原有临床救治知识,又补充了缺乏的战术战伤救护的理念,有利于其胜任未来战伤救治任务,确保平时战备,战时应急。

3.3 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效果显著 探索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如专人示教、集中合练、分组轮训、模拟训练与实战演练等相结合,合理编排培训计划、训练内容及战救流程,充分利用战救器材,结合实战需要,分阶段施训[9],同时考虑现代战争的真实情境,提升实战能力,及时解决训练中的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训练任务,并对训练目标定期组织考核,有效提高了培训效果。

猜你喜欢

文职人员培训
军队文职人员制度规范完善探讨
欢迎订阅《中小学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关于构建文职人员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于加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加强军队文职人员管理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解读世界“第二军人”:外军文职人员你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