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省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对策建议

2020-12-28王燕王涛王淑文宁秀军邵超刘兵潘淼

安徽化工 2020年2期
关键词:化工行业化工企业化工

王燕,王涛,王淑文,宁秀军,邵超,刘兵,潘淼

(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51)

近年来,虽然外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增速不断放缓,面临下行压力,但我省石油和化工行业仍保持较快增长,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

1 发展现状

1.1 经济保持较快增速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石油和化工行业持续保持较快发展,经济指标好于全省其他工业。2017 年,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接近5 000 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三个主要行业合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 523.0亿元,同比增长6.3%,高于全省规上工业4.1 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83.3亿元,同比增长21.7%,高于全省规上工业2.0 个百分点。滁州市共238家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实现产值420亿元,同比增长18.6%,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13%。蚌埠市150家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实现产值402.5亿元,同比增长17%,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12.8%,均保持了较快增长。

1.2 落后产能加速出清

过去十年,市场的投资冲动导致化工行业尤其是基础化学原料、肥料制造等产业产能过剩现象严重。在去产能以及安全、环保政策日趋严格的背景下,全省化工行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安徽淮化集团、涡阳三星化工等一批化工企业未及时转型升级,破产关停,落后和过剩产能加速出清,全省化工行业结构逐步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2017 年,全省石油和化工企业比2016 年减少162 家,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和分别比2016年增长12%和7%。

1.3 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近年来,我省化工企业积极向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新型煤化工等领域进行转型,取得一定成绩。安徽丰原集团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濒临倒闭,经过体制改革、转型升级,从年产3 000吨的柠檬酸企业发展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掌握聚乳酸全产业链技术的国家创新型高技术企业。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自2006 年改制以来,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濒临倒闭的小氮肥厂发展成为安徽省首家氮肥上市企业,从传统煤化工企业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安赛蜜、麦芽酚等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商。此外,我省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安徽中盐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3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于2018年建成投产;淮南中安联合煤化有限公司17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于2019年8月打通全流程;阜阳昊源化工集团甲醇制烯烃、淮北碳基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推进,有力推动了全省化工产业传统格局的改变。

1.4 退城进园持续推进

蚌埠市自2009 年启动退城进园,目前丰原集团已全部搬迁至固镇县经济开发区,八一化工、天润化工、中粮生化陆续搬迁至沫河口镇蚌埠精细化工园区。2012年中盐红四方老厂区正式关停,搬迁至肥东县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2018年阜阳昊源化工集团启动搬迁改造,迁入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区,其他地区如天长市、明光市化工企业也逐步向化工集中区搬迁,黄山市分散的化工企业将集中搬迁至徽州区循环经济园区。退城进园企业新上马一批现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等重大项目,老牌化工企业实现蜕变和重生。

1.5 节能降耗、技术创新亮点纷呈

近年来,我省化工行业节能降耗、技术创新涌现一批亮点。阜阳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实现吨氨综合能耗1 105 kg 标准煤,吨氨电耗1 184 kW·h,荣获2018 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能效“领跑者”称号;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及张福锁院士团队共同组建“长江经济带磷资源高效利用创新平台”,不断推进转型升级、环保创新提升,荣获2018 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

2 存在问题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延伸度较低

当前我省化工产业结构仍然不够合理,以基础原材料生产为主,高附加值产品发展不足,形成“头重脚轻”的产业结构特点。肥料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比重较大,接近20%,而全国平均水平仅为10%左右,长三角地区比例更小;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仅为25%左右,长三角地区均接近或超过40%,差距明显。此外,产业链延伸度较低,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足,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程度不高,例如蚌埠市精细化工企业多数产品为原料型,外售占比较高,均未向下游延伸至高端化学品,资源转化增值深度不够,未形成产业带动力。较低的产业链延伸度影响了我省化工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亟待提高。

2.2 企业平均规模较小,缺乏大型龙头企业

我省化工企业平均规模偏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50%,远低于长三角地区。2017 年我省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合计2 646 家,其中大中型企业181 家,仅占6.84%。以蚌埠市为例,目前全市共有化工企业15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不足50%,高新技术企业不足20%,除丰原集团、八一化工、天润化工具有一定规模外,绝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企业产品结构同质化严重,缺乏产品竞争力,抵御市场冲击能力较弱。

2.3 园区核心竞争力不强,难以承接大型项目

我省化工园区产业特色不够鲜明,部分园区发展定位、主导产业不明确,对入园项目审核把关不严,未遵循相关规划进行产业布局。部分园区公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给入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制约和影响。部分园区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不强,难以承接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优质项目及相配套产业转移。

2.4 企业搬迁改造、转型升级面临融资难

近年来,随着我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边界不断扩张,不符合安全和卫生防护距离的化工企业纷纷列入搬迁改造计划。然而化工企业退城进园成本巨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仅仅依靠企业难以承受。此外,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从银行申请贷款手续复杂、周期过长,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问题。

2.5 人力资源短缺,难以吸引高端人才

多数化工园区周边生活配套设施难以满足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教育、医疗需求,企业招工难、寻工难等问题十分突出。全省化工行业创新平台薄弱,创新人才、专业技能人才更是缺乏,高层次领军人才“一人难求”,无法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撑。

3 对策与建议

3.1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立足我省实际,以更广阔的行业视角和前瞻性编制全省化工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促进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进淘汰低端落后产能,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实现“三个延伸”,即产品由原料型向材料型延伸,产业链由上游向下游延伸,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延伸,逐步提升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加快我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3.2 加快培育壮大龙头及骨干企业

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制定我省培育扶持化工龙头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的实施方案。坚持招大引强,注重扶优扶小,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好项目、大项目,加快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上下游重点产业集群,突出龙头牵引,促进化工产业上下游一体化发展,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筛选一批综合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研发投入大、发展潜力较大的创新型骨干企业重点培育,做大做强,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3 科学承接长三角化工产业转移

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接近1/4,化工产业发展水平领先于全国,是我省化工项目投资的重要来源地。我省化工产业应发挥自身优势,在积极参与和支持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赢得发展机遇。聚焦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持续不断完善软硬发展环境,积极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化工行业间的交流对接,积极承接江浙沪地区上下游企业,大力开展园区共建,加快推进毗邻地区率先融合发展。采取选择式承接、集群式承接、提升式承接等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承接产业转移,逐步提升我省化工产业层次,与长三角地区形成错位竞争和良性发展,开创安徽化工发展新格局。

3.4 积极推进化工园区建设与管理

明确各地化工园区(集中区)发展定位及主导产业,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完善软硬件配套设施。对入园项目严把环保、安全关,对项目的安全风险、污染控制等进行动态评估、综合评价。利用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平台,推动园区、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产业创新转化平台,建设高水平化工中试基地,促进科技成果优先在安徽落地开花。加强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事权集中、管理统一的开发机制,建立选优、用优,效率优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步伐,鼓励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推进园区产业智能化改造,培育智慧园区试点示范,提高园区安全环保监管的有效性,加强应急管理智慧化建设。

3.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出台一系列人才扶持新政策和支持人才培养的激励办法,实施“招才引智”,重视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技术带头人等高端人才的引进,充分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创造具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建立和完善灵活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积极推行员工持股,激发员工创新动力和潜力。鼓励化工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根据企业需求订单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化工、环保、安全、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

3.6 拓宽融资渠道,助力行业发展

积极为化工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多渠道、多方式的融资平台,发挥政府引导资金的杠杆效应,支持引导主营业务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的化工企业进入科创板上市,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支持退城进园企业发行债券筹措资金,促进发展。政府给予转型升级、技术改造的中小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援助。鼓励商业银行对经营状况好、发展潜力大、安全环保优良的化工企业积极放贷。

猜你喜欢

化工行业化工企业化工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气体灭火技术在化工企业消防中的应用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某化工行业生产废水处理含氟污泥危险属性鉴别研究
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化工类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