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12-28河南省鹤壁京立医院458030刘彦美
河南省鹤壁京立医院(458030)刘彦美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危重症,是导致中老年人猝死的重要原因,随着近些年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AMI发病率亦在快速上升[1]。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挽救AMI患者的关键[2],此次研究以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8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优化急诊护理在提高AMI患者抢救效果中的作用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征得院伦理委员会许可后,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82例AMI患者分为A、B两组(A=41,B=41)。A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60.17±4.79)岁。B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60.28±4.91)岁。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生化检查确诊为AMI;意识清醒,具备正常的沟通、理解能力;治疗依从性良好;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发病至入院时间>12h;精神障碍;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家属或患者拒绝治疗。
1.2 护理方法 A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交接患者资料、迅速评估病情、建立静脉通道、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检查等。B组接受优化急诊护理:①优化急诊流程,在接到急诊电话迅速准备药品、器械,并在5min出诊,出诊人员与院内医护人员随时保持沟通,向其详细交代患者病情,院内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预判抢救方案,做好抢救准备;②实施首诊责任制,患者到达医院后,护理人员要在10min内安置好患者,并通过视、触、问等方式初步评估患者病情,初步评估需在2min内完成,建立静脉通路及采血送检需在4min内完成,然后迅速连接心电图,完成心电监护;③加强心理干预: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等方式放松,并向患者解释每项急救工作的必要性,督促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④做好交接工作,AMI患者确诊后需要立刻接受治疗,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联系相关科室,并叮嘱相关科室做好接诊准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和转运时间;使用自拟护理满意度问卷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共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SPSS22.0分析数据,定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和转运时间比较 B组急诊停留时间(1 8.7 1±2.0 9)m i n、分诊评估时间(1.7 6±0.1 9)m i n和转运时间(3.7 7±0.4 1)m i n均低于A组(25.14±2.31)min、(2.68±0.24)min、(5.48±0.53)min(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B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2.45±4.31)分高于A组(84.76±4.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2,P=0.000)。
3 讨论
AMI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其治疗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恢复心肌供血、供氧,而抢救过程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抢救效率亦是十分必要的[3]。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优化急诊护理干预的B组AMI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和转运时间均低于接受常规护理的A组,这表明优化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优化急诊护理可通过优化护理流程明确护理人员工作职责,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避免护理人员因个人能力不足而导致的护理、抢救效果不佳。护理过程中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还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和抢救质量。而在心理干预过程中还可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相关理解和沟通,这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是十分必要的,B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亦高于A组。
综上所述,优化急诊护理在AMI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抢救效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