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研究现状
2020-12-28张力之王雅梅何悦付利霞
张力之,王雅梅,何悦,付利霞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0 引言
失眠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醒后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白天嗜睡等,长期的失眠会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下降、情绪低落、及其它心理障碍。近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成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约超过3亿人口存在睡眠障碍[2]。
围绝经期是女性从临床特征、内分泌学及生物学上开始出现绝经趋势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的阶段。在此期间出现以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减低为主的性激素不同程度的波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变动,导致女性的身心发生一系列相关性的变化。睡眠障碍便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之一,据相关调查显示有39%-47%的围绝经期妇女深受睡眠障碍的困扰[3]。目前围绝经期失眠药物治疗常选用激素替代疗法、镇静催眠类药物及抗抑郁类药物,但毒副反应及耐药性不容忽视[4]。针灸是目前中医非药物治疗中运用最广的治疗方法,安全易行且不良反应较少[5]。本文对近年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
1 研究现状
1.1 针刺疗法
徐梦[6]选取阴阳调衡透刺针法调衡任、督、冲三脉之阴阳、气血,治疗8周后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达90%高于对照组83.33%。吴坤朋[7]等观察涤痰醒神针刺法治疗痰热内扰型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治疗组予涤痰醒神针刺治疗,对照组予温胆汤,结果显示涤痰醒神针刺法和温胆汤均能提改善痰热内扰型更年期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且涤痰醒神针刺法的早期效果优于温胆汤,但二者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张巍等[8]治疗组主穴选取百会、四神聪、安眠、肝俞、膈俞、太冲,根据“从肝论治”理论原则分别配穴,对照组予艾司唑仑1mg qd,疗程结束后 PSQI 减分率疗效效率为 86. 67%,针刺治疗对患者睡眠的改善明显优于药物 (P<0.01) 。
1.2 针刺联合中药疗法
单醒瑜等[9]选取围绝经期失眠患者,予对照组单纯服用黄连阿胶汤治疗,基本组方为黄连 12 g、黄芩10g、阿胶 10 g、白芍 15 g、鸡子黄 2 颗,1 剂/d,早晚各服用 1 次,治疗组在服用黄连阿胶汤的基础上采用孙氏腹针联合针刺四关穴进行治疗,观察组中医症候改善总有效率为 95.00%,高于对照组 62.50%(P<0.01)。可见针药联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状态,提高睡眠质量。
1.3 艾灸疗法
张婉容[10]等以引气归元穴组为主穴,分别采用针刺和麦粒灸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且艾灸组评分较针刺组降低更明显(P<0.05),艾灸组总有效率为89.29%,明显高于针刺组的75.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冰洁[11]研究中对照组为常规针刺组,治疗组则包括常规针刺、四花穴针刺和双侧涌泉穴艾灸,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38%,常规体针法总有效率为77.42%,总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4 温针灸疗法
王俊倩[12]将60例临床更年期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五脏俞(双侧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结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予口服乌灵胶囊,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8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 73.33%,治疗组对患者失眠症状的治疗明显强于对照组。
1.5 放血疗法
孟方[13]等采用耳揿针联合耳尖放血,选穴为肾、心、肝、神门、交感、内分泌和耳尖几处耳穴,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1mg。两组治疗后PSQI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和总分改善上优于对照组,效果更佳。
1.6 耳穴疗法
邱权英[14]选取104 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取肾、肝、心、内分泌、交感、皮质下行耳穴压豆和服用养肝肾药治疗,对照组只予以口服夜宁糖浆,足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7 皮内针疗法
范颖[15]将受试者分为三组,针刺组针刺百会、印堂、引气归元穴、子宫、心俞、肝俞、肾俞后,取心俞、肝俞、肾俞埋皮内针;假针刺组取同样穴位釆用1寸套叠式钝头针直刺穿过固定垫刺达皮肤表面不刺破皮肤,后取心俞、肝俞、肾俞将王不留行籽用医用胶布粘贴固定;非穴位浅刺组取上述穴位旁非穴位点刺入穴位皮肤浅层,出针后取心俞、肝俞、肾俞将王不留行籽用医用胶布粘贴固定。2疗程后针刺组量表评分均优于另外两组,表明针刺结合皮内针更加有效。
1.8 腹针疗法
徐欢[16]筛选出68例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试验组(腹针加头针透刺组)采用以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双侧滑肉门和外陵)、双侧商曲和气穴为主穴的腹针疗法,并联合百会透四神聪针刺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3疗程后两组间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为81.25%,P<0.05,总体疗效差异显著,腹针联合百会透四神聪治疗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明显。
2 小结
失眠属祖国医学“不寐”范畴,亦称“不得眠”、“不得卧”,《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矣。”其病理变化主要以阳盛阴衰、阴阳不交为主,因此,临床上医者常从调和阴阳角度治疗失眠,《灵枢·根结》曰:“针之要,在于知调和阴与阳,调和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围绝经期失眠属于中医“经断前后诸证”范畴, 为女性特殊生理阶段期的失眠,存在精血亏虚、阴血不足的基本病机,并易在此基础上出现心神受扰,病机常以肾虚为本,与心、肝、脾密切相关。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冲任二脉渐亏虚,在此期间受内外影响,极易导致“先天之本”——肾阴阳失衡,从而波及它脏,扰乱神明,导致失眠,故目前临床上医者常从补肾虚泻邪实,平衡阴阳、调节脏腑气血出发,从而使阴阳平衡,阳可入阴,则失眠可愈。
也有医者认为眠与醒是人体阴阳消长变化出入、卫气昼夜规律运行而产生的周期性生理活动。《灵枢·营卫生会》道: “人受气于谷……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白天运行于阳经,人寤而活动; 夜间行于阴经及五脏,人则卧寐。而肝通过其藏血的功能来调节人体睡眠昼夜节律性,《血证论》云:“肝藏魂,人寤则魂游于目,寐则返于肝。”肝藏血功能正常,血化神功才能得以正常运行;肝不藏血,血不化神,则不寐。故目前虽然在文献中鲜少有直接述及针灸从肝论治失眠症的报道,但已有医者从肝入手研究论证运用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
目前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成效已逐渐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疗效确切,并且相对安全、经济、无严重不良反应,可选择的针灸疗法亦多种多样。但依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研究质量较低,样本量较小,多数研究随机、盲法、对照方法不够严谨,研究结果说服力不够,尚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2)现有的临床研究主要关注点还是集中在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近期疗效上,而对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的追踪、探讨不足,仍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