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旱荒漠区造林技术探讨

2020-12-28潘从忠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11期
关键词:保水剂抗旱成活率

潘从忠

(民勤县林业和草原局,甘肃 民勤 733399)

1 干旱荒漠区造林技术的重要意义

干旱荒漠区造林技术是我国生态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举措,造林要结合不同的区域特点与环境限制来制定实施方案,从而保障造林技术的最终成果,实现改善环境和防风固沙的目的。干旱荒漠区造林技术的发展与实施是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必然趋势,其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还能够创造优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植被覆盖率,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1]。

2 干旱荒漠区造林的几种主要技术

干旱荒漠区降雨稀少且水资源十分匮乏,而水是保障造林技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求相关人员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特点与实际需求来进行综合考量,不断提升造林技术的可靠性与高效性。当前,已经研发出多种造林技术手段,但不同的技术之间的性能指标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实际的选择运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其各自的适用范围来进行不同技术之间合理搭配协调,确保良好的造林效果。

2.1 深栽造林技术

深栽造林技术比较适用于降雨较少,灌溉条件难以满足苗木生长需求,但是地下水较为充足的地区,能够有效提升苗木幼树时期的成活率与生长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整地、打井以及修渠等造林相关操作的成本投入。其主要的操作步骤是用钻孔机或人工操作下挖至地下水位,并在地下水中插入无根插杆或是带根苗,并保证苗木基部能够浸入地下水20 cm 深度的位置,然后填土砸实即可,一般来说,只要其地下水能够保持基本的动态平衡,就可以实现苗木的健康生长,从而保证一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2]。

2.2 容器造林技术

容器造林技术需要借助一定的容器来操作,可以是植树袋、啤酒瓶、塑料袋等物品,一次性浇足水,就能够在树苗成长初期至少2 个月左右的时间段内不用再次浇水的优势。其大大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以及造林的效率。操作步骤是将苗木根系浸入盛水容器中,在保证植物生长初期的需水之后,埋入土中,在此基础上,苗木从茎部重新发根,接着扎入土壤中,吸取生长所需的水分及养分,提升造林苗木成活率,但这一方式前期成本会相对提高。

2.3 保水剂造林技术

保水剂是一种高分子物质,能够很好地吸收空气或土壤中的水分,以供植物根部吸收,且可以反复释放水分循环利用。保水剂造林技术实际步骤较简单,一般需要一定量的保水剂与土壤掺拌,或者等保水剂吸收足够的水分之后再进行拌土,也可以配成一定浓度蘸根、浸种,然后开展造林工作,能有效规避重复造林工作。

2.4 滴灌造林技术

滴灌节水设备适用于沙地造林,其基本隐匿在阴影中,且湿润区小,滴灌水分不会渗透过深,使表面蒸发量很小。由此,可以更好地为植物的蒸腾作用提供水分保障,从而实现节水造林的目的,其具有不会让土壤盐渍化的优势,但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一次性投资过高,且设备容易老化、损毁,大大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2.5 树坑覆膜造林技术

树坑覆膜造林技术的应用需要保证造林地区有着完善的灌溉条件,其在节水基础上还可以为苗木初期提供保墒增温的生长环境,从而提升苗木成活率以及保存率。一般来说,在苗木栽种完且浇足水后,就利用地膜将树坑表面覆盖,用土压紧后,将树干基部周围的地膜撕取干净即可,其一般来说更适合退耕还林的干旱区域,运用较多的是绿色通道以及防护林工程。

2.6 抗旱树种造林技术

抗旱树种造林技术是干旱荒漠区造林的核心技术,其主要是选择抗旱能力强的树种,再搭配上适宜的抗旱节水技术,有良好的造林成果,并且抗旱树种与抗旱节水技术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抗旱树种是不断利用自身的能力去适应环境并不断改善环境。而且这一方式成本最低,操作也较为简易便捷,因此得到了许多地区的认可及应用,在实际的案例中也展示出很多不错的成果。

3 干旱荒漠区造林技术的实施要点

3.1 加强环境考察

在造林前对所处区域进行勘察分析,充分了解该区域内的固有生态条件。在环境考察过程中,要结合多方面的外界因素做综合考量,尤其是国家的政策要求以及城市发展的趋势等,从而制定良好的造林规划。

3.2 加强技术监督

实际的技术运用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标准来进行。发现问题需要及时分析及解决,确保按照实际规划完成造林工作。要健全完善技术监督体系,进行相应的职责划分,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积极性,加强对于工作人员操作的监督,避免其存在技术漏洞,以此更好地落实造林技术。

3.3 加强树种选择

树种的选择是干旱荒漠区造林技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尽可能地满足所在区域耐干旱、耐贫瘠、抗风蚀及沙埋的造林需求。通常情况下,可以用适应系数K 的取值来进行树种的选择,一般K的值越大,则树种的适应能力越强。而K 的取值为:

其中:M————成活率与保存率的差值与成活率的比值;N————最高生长量与最后一年生长量的差值与最高生长量的比值。

3.4 优化栽植技术

春季气温逐渐变暖,土壤随之解冻返潮,这一时期的土壤墒情较好,较为适宜造林栽植。一般来说土壤解冻初期就可以开始栽种,如果时间较为紧迫,需要对树种做抑制发芽处理。秋季树木因气温逐渐下降而开始进行休眠期,但其根系仍然在不断生长,也可进行造林,通常为了降低茎干干枯的可能一般采取截干栽植,这一时期造林可以为苗木恢复提供保障,且翌年春发芽较早。

4 结语

干旱荒漠区造林技术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相关人员需要不断优化完善造林,并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把控,不断提升造林苗木成活率及生长率,促进我国生态发展。

猜你喜欢

保水剂抗旱成活率
高料价下草鱼“伤不起”!30年养鱼人竟做到鱼种成活率100%,1亩赚5200元
2022年黄河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保水剂吸水保水特性的试验分析
坡位对南方红豆杉和檫树混交林早期成效影响
苗期发病率高达80%,成活率低至10%!石斑鱼肠道微孢子虫危害严重
北方茶园抗旱节水栽培关键技术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抗旱保水剂西沃特对玉米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小粒径保水剂利于蔬菜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