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区大棚黄瓜管理技术
2020-12-27康蕾
康 蕾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农业农村局,安徽 六安237000)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青山绿水,空气质量好,无污染,地下水丰富,适宜发展设施蔬菜产业。黄瓜,也称胡瓜、刺瓜,属葫芦科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不耐寒冷和炎热,瓜条颜色翠绿或墨绿,瓜面有柔软白刺,世界各地均有栽培。裕安区大棚黄瓜生产已有20 多年,黄瓜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我们根据黄瓜的生长特点总结了大棚黄瓜的栽培管理技术,并提出了裕安区大棚黄瓜绿色生产的发展对策。
1 大棚黄瓜生长对环境的要求
1.1 温度
黄瓜喜温不耐寒,植株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为15~32 ℃,最适温度为25 ℃。高于35 ℃时,植株光合作用不良;10 ℃以下其生理活动失调,出现生长缓慢或停止发育;0 ℃以下会发生冻害。黄瓜生长要求有一定的温差,最理想的温差为10 ℃。夜间适当低温不仅有利于减少植株呼吸消耗、增加同化物积累,还可抑制植株徒长、防止落花落果,提高产量。
1.2 光照
黄瓜属于短日照植物,喜光又耐弱光,8~11 h的短日照条件能促进其生殖器官的分化和形成,适宜的光照强度为4.0万~6.0万lx,2.0万lx以下不利于获得高产,1.5万lx以下植株停止生长发育。春季栽培黄瓜,常出现因光照不足而化瓜的现象,因此提高光照强度是保证黄瓜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裕安区晴朗天气的光照强度能满足黄瓜植株顶层生长发育的需求,但不能满足植株中下层的光照需求,可用以红光为主的LED灯补光,有效提高植株中下部的光照强度。大棚内光照不足时,也可采用此法。
1.3 水分
黄瓜喜湿、怕旱怕涝,对水分敏感,其根系浅,叶面积大,为维持植株的热量平衡和其他生理功能,大量水分通过叶面蒸腾作用而消耗。应保持土壤湿润,以防植株缺水,但黄瓜结果期要合理调控水分供应,以促进植株生长发育。黄瓜的开花坐果率达85%~95%时,说明水分供应充足。
1.4 土壤和营养
黄瓜喜中性至偏酸性土壤,适宜的土壤pH 值为5.5~7.0,最适pH 值为6.5。pH 值过高易烧根死苗,发生盐害,pH值过低则易发生多种生理障碍。pH值小于4.3时黄瓜不能正常生长。
黄瓜对高浓度肥料敏感,易发生烧根,施肥应遵循勤施少施的原则。黄瓜苗期对磷敏感,结瓜期对钾需求量大,全生育期对氮需求迫切。磷肥宜作底肥在播种前20 d施入,结瓜期(尤其是结瓜后期)要增施钾肥,氮肥宜分次施用(苗期轻,结瓜期逐渐增加,后期减少)。
2 病害防治
大棚黄瓜病害主要有生理性病害和非生理性病害两种。生理性病害包括花打顶、化瓜、黄化叶、急性萎蔫、畸形果、沤根等,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且难以识别,常对黄瓜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影响。非生理性病害主要有霜霉病、枯萎病、炭疽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白粉病等。
2.1 生理性病害
2.1.1 花打顶
(1)发生原因:苗期水分管理不当、温度异常。定植后控水蹲苗过度造成土壤缺水、过量施肥导致土壤生理干旱、土壤湿度过高、株型矮和叶片老化等均可引起花打顶。生长前期昼夜温差较大,叶片白天制造的养分不能及时运输到植株其他部位,导致叶片浓绿皱缩、提早老化,影响光合作用;低温条件下植株营养生长受抑制,生殖生长超过营养生长,也易造成花打顶。(2)防治措施:加强苗期水分管理,适时移栽,合理蹲苗,降低昼夜温差,严防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及长期低温,保护顶芽和根系,疏除已受到严重伤害而不能恢复生长的顶花和瓜。
2.1.2 化瓜
(1)发生原因:温度异常导致雌花发育不良,氮肥过多致使植株徒长,光照不足、水肥不足、肥料配比不合理、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病虫危害等均会引起化瓜。(2)防治措施:合理调控温度,科学施肥,适当稀植,加强通风透光,培养壮根,加强病虫害防治,科学使用激素。
此外,对黄花叶、急性萎蔫、畸形果、沤根等黄瓜生理性病害,应采取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科学灌水、保持适宜温湿度等措施来预防。
2.2 非生理性病害
2.2.1 霜霉病
(1)发病症状和规律: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干叶子,黄瓜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和茎。叶片染病后,正面出现不规则黄褐色斑点,背面呈水渍状,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稀疏灰褐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子叶变黄干枯。黄瓜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真菌侵染引起的,该病菌靠气流和雨水传播,阴天多雨、湿度高、结露时间长、通风不良、排水不畅、肥水不足时,植株易发病。(2)防治方法: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栽培管理,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如波尔多液、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防治,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
2.2.2 细菌性角斑病
(1)发病症状和规律:细菌性角斑病由假单胞杆菌属细菌侵染引起的,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后,正面病斑呈淡褐色,背面病斑呈多角形水渍状,后期病斑干枯脆裂,形成穿孔,潮湿时叶片背面溢出白色或乳白色菌脓,严重时叶片变软腐烂。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有利于该病发生,发病适宜温度24~28 ℃、湿度70%以上,棚膜滴水可加重该病危害,低于10 ℃、高于30 ℃时不利于发病。(2)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瓜留种,用无病土育苗,加强田间管理,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如CT 杀菌剂、百菌通等)防治。
2.2.3 疫病
(1)发病症状和规律:黄瓜疫病俗称卡脖子,由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侵染所致,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茎、叶片和果实。茎节发病较多,病斑初呈暗绿色水渍状,茎节缢缩变细后全株枯死,湿度大时,病斑扩展迅速;叶部病斑呈软腐状,干燥时变褐破裂;果实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凹陷,潮湿时产生白色菌丝。(2)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降低田间湿度,合理轮作,及时拔除病株或剪掉病蔓;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或用45%百菌清烟雾剂熏烟,7~10 d 用药1 次,连续防治3~4 次。如结合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灌根防效更好。
3 裕安区大棚黄瓜绿色生产的发展对策
经过多年发展,裕安区大棚黄瓜生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大棚利用率不高、土壤盐渍化严重、品种更新缓慢、大棚环境调控不合理、病虫害发生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棚黄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1 提高大棚利用率,合理调控大棚环境
大棚黄瓜生产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通过合理调控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实现周年生产,以获得较高的种植效益。菜农需掌握大棚黄瓜的种植技术,不断提高设施栽培水平,根据市场行情合理安排种植茬口,提高大棚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
3.2 土壤盐渍化和病虫危害
大棚建造成本高,为尽快回收成本,农户常多年连茬种植。黄瓜需肥水量大,长期连茬种植黄瓜导致大棚土壤盐渍化和病虫危害不断加重,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增施有机肥、灌水洗盐、合理轮作等措施能有效缓解土壤盐渍化、预防病虫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