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安徽省排灌行业补短板、强监管的新举措
2020-12-27韩玉文安徽省机电排灌总站安徽合肥230022
韩玉文 (安徽省机电排灌总站,安徽 合肥 230022)
1 引言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当前安徽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清醒认识新老水利问题相互交织的严峻形势,深入践行新时代治水方针,坚持“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及厅党组决策部署,奋力推进安徽省排灌行业高质量发展。
2 安徽省排灌行业存在的短板及原因
目前,安徽省排灌行业整体发展迅速,近年来新建了一批中小型泵站,大大提高了各区域的排涝能力,但在日常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及短板,其存在的短板主要表现在泵站工程管理缺少标准、规范,基层管理单位技术人员匮乏、技术力量薄弱,泵站管护经费不足,维修养护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方面,这些问题不解决,泵站工程安全隐患就难以消除,工程效益就得不到保障。而造成排灌行业存在短板的原因主要有:
①易涝区泵站排涝标准较低,不能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发展较快,传统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改变,高效农业种植面积增大,人们对排涝能力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目前安徽省仍有部分易涝区泵站排涝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基层单位技术人员匮乏,技术力量薄弱,基层泵站人才普遍老年化,新生力量不足,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随着社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新建和更新改造除险加固后的泵站工程,大多采用了计算机自动监控,电气设备集成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对运行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受编制、待遇、工作环境等条件限制,高素质技能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现有人员技能培训跟不上,难以适应工程运行维护要求。
③水管体制改革不彻底、不到位。安徽省水管体制改革从2004年开始距今已经16年,水管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管单位的定编和“两费”问题,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改革不彻底、不到位,没有完全实现预期目标,部分泵站人员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缺口较大。
④泵站管理不规范,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安徽省基层泵站管理单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业务水平偏低,管理能力不足,管理不规范等现象。一是泵站日常管理松懈,机房及管理区存在脏、乱、差现象,机电设备得不到很好维护;二是安全警示标识、标牌缺失、不规范,消防设施不齐全等。
⑤管养分离和物业化管理时机尚不成熟。管养分离作为一种新的管理体制,实现了工程管理与维修养护机构和人员分离,是水利工程管理、养护的发展趋势。但通过几年的实践,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实行管养分离后,泵站管理人员长期不参加维修,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难以发现泵站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二是维修养护市场化运行机制还不成熟,各地在推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市场化、物业化管理过程中都遇到诸如招标门槛设置没依据、参与市场竞争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公司专业化程度低、维修养护队伍能力建设滞后等问题;三是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市场化、物业化管理市场缺少主体信用动态评价体系。
⑥泵站信息化水平较低。一方面与安徽省经济水平有关,由于省内泵站建设普遍存在资金不足问题,在项目审批时,为节约资金首先削减的是信息化投资部分;另一方面与泵站现有管理人才匮乏有关,有的泵站建设中建了泵站信息化系统,但是由于没有懂信息化方面的技术人员,缺乏有效管理及运用,泵站很快坏了,或弃之不用了。
⑦泵站工程确权划界难度大。由于安徽省多数泵站工程建于上世纪,土地征用手续不规范,土地权归属不清,历史遗留问题多,现在要对这些泵站工程的管理范围进行划界确权,阻力大、难以确权,给管理、建设、执法等带来较大的困难。
3 全面提升安徽省排灌行业补短板、强监管的新举措
“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已经确定,我们要重新审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要破解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难题,以“建”完善现代泵站设施体系,以“管”保证工程长久发挥效益。针对安徽省排灌行业存在的短板,提出以下补短板、强监管的新举措:
①在水利规划上,应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在做水利规划时要处理好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水库、河道、泵站、灌区等关系,在项目谋划、工程建设等方面系统研究,不仅要注重排灌工程本身的建设,提升排灌能力,更要注重发挥排灌工程的综合效益,统筹考虑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以发展的眼光,与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议、现代化强国等长远发展相结合、相配套,提升排灌工程在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能力,努力打造“美丽泵站”。
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现有职工培训,创新人才培训模式,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一批勇担当、守初心的管理者;二是要畅通水利专业人才进入通道,加强和充实一线管理力量,特别是将一批年纪相对较轻、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基层,为基层管理带来活力,要用事业留住人才,要用新科技、新理念培养人才;四是提高职工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③不断深化泵站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维修养护经费投入。根据批复的泵站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合理设置岗位和配置人员。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5号),将泵站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及公益性工程运行、维修养护经费按隶属关系纳入本级公共财政预算,实行预算化管理。
④着力推进泵站标准化管理,提升泵站管理水平。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构建科学高效的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泵站管理现代化进程,不断提升泵站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建成“设施完好、工程安全、运行节能、调度科学、站区优美、管理高效”的现代化泵站。
⑤规范水利工程市场化运行机制。建议省级层面尽快出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市场化、物业化指导意见或办法,完善物业化管理市场准入规则,规范市场化运作行为的同时,引导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源进入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市场,积极探索开展物业化管理市场主体信用动态评价,建立水利工程管理市场诚信体系;探索构建“从业企业、从业人员、管理项目、信用评价”等监管平台,促进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向市场化和专业化有序健康发展。
⑥在水利现代化建设上强化“互联网+”应用,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全面提升水利行业管理能力。开展泵站信息化建设,推进泵站现代化改造和大中型泵站及重点小型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建设,一是要彻底改变传统观念,设计者要有现代化设计理念,建设者要建设高质量的基础设施,管理者的理念是决定排灌行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二是要制订一套不同类型(大、中、小)信息化、自动化技术标准,大型泵站实现智能控制,做大做全做细,引领全省泵站现代化新潮流;中型泵站实现智能感知、智能融合,便于统一调度,科学决策;小型泵站则简单操作,安全可靠,逐步向少人值守和无人值守方向发展。
⑦联合协作共同推进确权划界工作。对早期建成的泵站工程确权划界存在困难,建议从政府层面进行推动,出台有关规定,明确确权划界有关工作要求,实行多部门联合协作共同推进。
4 结语
文章通过分析安徽省排灌行业存在短板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安徽省排灌行业补短板、强监管的新举措,在坚持“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基础上,深化排灌行业管理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确保行业高质量发展、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