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本硕专业中华才艺课程开设情况及衔接研究
——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
2020-12-27郭怀玉
郭怀玉,文 阳
(安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培养以外国学习者为教学对象,以汉语和中国文化为教学内容的汉语教师的专业,汉语教师是“将来汉语教学的工作者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者”。[1]文化传播是汉语传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中华才艺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不仅能适应汉语传播中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传播需求,还能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辅助汉语教师进行汉语教学,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2]。汉语教师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掌握一项或几项中华才艺并运用到海外教学实践,才能最大程度地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
中华才艺是汉语国际推广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黏合剂。“我国从1983年开始在高校设置对外汉语专业”[3],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通过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中华才艺的教学是汉语教师在海外教学中的亮点,但国内开设有才艺课的高校比例却并不高,其受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致使许多高校在设置该课程时所能依据的理论基础不足,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等没有统一标准[4],本科和硕士专业在中华才艺课程上有延续性差、不平衡性高的情况。对此,本文以安阳师范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华才艺课开设情况为例,分析当前汉语国际教育本硕专业中华才艺课的开设和衔接情况。
一、本科专业中华才艺课程开设情况
2012版《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要求汉语教师能掌握一些中华才艺并将其阐释和传播与语言教学有机地相结合,更要运用于教学实践[5]。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为海外汉语教学事业输送了大批汉语教师,是汉语推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坚力量。安阳师范学院从2007年开始向国外派送汉语教师志愿者,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华才艺课程十分重视,开设有民族歌舞、太极拳、国画基础及书法这四门中华才艺课程,每门才艺课有28个课时,每课时45分钟,教师在课堂上以讲解文化背景、实践技巧为主,辅以实际操练。除安阳师范学院以外,笔者了解到各个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中华才艺课的开设情况各不相同,且差别较大,如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开设的有国画、古琴,且还有一些供学生自愿选择的传统乐器社团,占2学分,以表演形式作学期汇报;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从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始开设才艺课,教学内容有书法、茶艺。由此可见,虽各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情况不同,但是对中华才艺课程的重视程度都在不断增强。
二、硕士专业中华才艺课程开设情况
2009年国家汉办公布了《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为了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中华才艺方面的能力,“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被设置为必修课[6]。安阳师范学院自2012年设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试点到现在,对“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这门课程一直比较重视。才艺课教学内容丰富,包括民歌、书法、太极拳、国画四门。调查发现,除已开设的才艺课程外,期待学校增设中国舞的呼声最高,中国乐器紧随其后。课时安排上,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学习期限短,四门才艺课共54个课时,有的同学希望可以加大才艺课课时量,因为每项才艺课平均只有13个课时,一个课时45分钟,对学习者来说刚入门,课程就结束了。学习时间短,比如说太极拳,一共6次课,12个课时,学的时候学习者感觉都学会了,但课程结束以后特别容易忘记。教学规模上,才艺教学以班为单位,每班30人左右,规模适中,比较适合实践性强的中华才艺课程的教学,课堂上老师占用的时间很少,学生练习的时间比较多,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都很好,期末考核也是实际操练性的考试,比较符合才艺课的课程性质。国内各个高校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中华才艺课的认识并不统一,对才艺课程的开设情况和重视程度也大不相同,大部分高校都能认识到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对汉语教师的重要性,但仍有部分高校不重视、不开设,如河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仅开设一门剪纸才艺课,南昌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还未开设任何中华才艺课程。
三、本科和硕士阶段中华才艺课程的衔接情况
现今,我国开设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高校有376所,开设硕士专业的有151所高校。在我国,本科和硕士都属于高等教育,本科教育是硕士教育的基础,从一定程度上说,其课程内容具有相似性和延续性。就该专业来说,本科阶段重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则更加强调实践性和专业性教育,后者在中华才艺课上应该有所拔高和加强,但实际情况却比较复杂。安阳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和硕士专业开设的才艺课都是民歌、太极拳、国画、书法这四门,硕士专业与本科专业相比才艺课教学在内容上更偏向实践教学,课堂上讲解的理论知识较少。安阳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硕专业才艺课程有比较强的衔接性,本科才艺课理论多、实践少,硕士才艺课实践多、理论少。但是,本科阶段在其他高校就读的同学较多,由于各高校在才艺课教学内容、教学深度及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都不相同,本科和硕士阶段学习的才艺内容有的断层,有的重复,比较混乱。
四、对中华才艺课程改革的建议
首先是才艺课程的开设,汉语国际教育本硕专业培养的都是将来的汉语教师,他们毕业后有很大可能到海外进行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所以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都必须保证学生掌握至少一项中华才艺,以确保同学们可以顺利通过汉办志愿者面试中才艺展示环节[7],帮助汉语教师在海外教学的顺利开展。其次是在才艺课教学内容上,笔者认为汉语国际教育本硕专业的中华才艺课可以分层次、分难度、分海外教学常用度等进行教学安排。调查表明,在海外汉语课堂中最常出现的是剪纸、中国结、书法、太极拳等才艺,所以,高校可以将这些才艺设置为才艺课的基础内容。一方面,本科阶段学制较长,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基础才艺课程的一到两门作为必修课,条件允许的高校还可以再安排一些带有本地地域风格的才艺选修课,如河南的高校可以安排豫剧、民歌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学习。另一方面,硕士阶段学制较短且不能保证学生本科学习的都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故可以开设多门才艺选修课,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及兴趣爱好选择两到三门才艺课进行学习。最后,由于一些才艺老师是艺术学院的专业教师,有很丰富的才艺理论知识和很高的才艺水平,但在汉语国际教育的课堂上不能过多讲解理论知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的,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可以配置更多的备选才艺老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时间、能力等具体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及合适的才艺,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对才艺课程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才艺的积极性。
总之,全国各个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都应该重视中华才艺课程开设,完善才艺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硕才艺课程既要有一定的衔接性,又要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