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2020-12-26刘秀芳

安康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习者知识点内容

刘秀芳

(山西工商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一、碎片化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对碎片化学习的内涵与特征进行分析探索,是探索移动互联时代新型学习方式的基础。

(一)碎片化学习的内涵

“碎片化学习”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但对其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梳理了近几年有关碎片化学习的概念。王竹立认为碎片化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碎片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碎片化媒体学习碎片化资源中的内容,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习两种;狭义的碎片化学习是指广义定义中的非正式学习范畴[1]10。黄建峰认为,碎片化学习是“互联网+”时代学习者通过网络和智能终端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寻找自身所需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2]。贺镇坤认为碎片化学习是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开放性思维在学习方面的表现,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主体在个性需求的驱使下寻找自身价值的方式方法,是相对于系统化学习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3]。综合上述对碎片化学习的认识,本文将“碎片化学习”定义为:学习者根据自身所需,通过互联网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的学习,并对所学内容进行加工、整理,以符合自身需求,是非正式学习形式的一种。

(二)碎片化学习的特征

碎片化学习形式在古代就已存在,除了学校教育的系统化学习以及其他系统学习方式之外,利用空闲时间进行的学习都可看作是碎片化学习。由于当时的学习方式较简单,仅局限于口耳相传以及文字的形式,其间的碎片化学习形式较为统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来自网络纷繁复杂的信息越来越多,获取信息的方式与途径也逐渐多样化,人们利用网络增长知识、满足需求的频率逐步提高。基于智能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电子书籍等设备的学习软件逐渐完善,碎片化学习的工具越来越简便,学习的形式与内容也逐步丰富,碎片化学习逐渐被研究者重视。在移动互联时代,碎片化学习已从知识碎片化发展为行为、思维的碎片化。其特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习时空的碎片化

快节奏引领下的生活方式使忙于工作的人们缺乏大量完整时间进行系统地培训学习,只能利用自身空闲时间获取所需的各种技能与知识。而目前不少人的时间被工作、生活、娱乐等事情划切成一段段的碎片。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里无法完成整体学习。为了在适应生活、工作的同时而不落后,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4]。而只要拥有移动互联网,学习者便可进行不受时间空间约束的学习,例如上班路上,地铁、公交上,餐后餐前的空闲时间,排队等候时间等。大学生在进行了一天的课堂学习后,课后想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便可通过互联网与移动设备在课余进行学习。

2.知识的碎片化

知识的碎片化是指知识从整体转为部分,从系统化的知识转变为细微的知识点,而这样的方式会使学习者学习起来杂乱、缺乏程序,导致学完之后难以形成系统化的体系,影响学习效果。一方面,知识内容受互联网发展的影响,传统的知识载体由纸质转为电子形式,以网络为载体的短视频、小文章等碎片化知识快速兴起并传播,部分图片、文本等都可以超链接的方式进行扩散传播。基于网络的信息知识以快速、简短、微小的形式不断冲击着学习者的思维,使庞大的知识被分解成为细微的知识点进行传播学习,知识点之间及知识点与整体知识之间缺乏有效的线性连接,导致知识体系构建的难度增加。另一方面,时间的碎片化迫使知识的学习方式发生变革,从而与时间的碎片化进行配合,知识的碎片化使得单位时间利用率更高,符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3.学习形式的碎片化

由于知识呈现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因而学习的方式也产生了不同。首先是学习使用工具的不同。学习材料由传统的纸质书籍向网络电子书籍转变。其次是学习形式的不同。线下面对面授课向网络视频直播形式转变,微信、微博、QQ等各大APP相继推出不少网络课程。大学生可定期定时对这些知识进行学习,既可补充课堂知识的不足,又可充分利用零碎闲暇时间进行选择学习。

4.学习思维的碎片化

时空的碎片化、知识内容的碎片化、学习形式的碎片化最终导致学习思维的碎片化。根据短时记忆的特点,碎片化学习的知识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学习之后不进行整合规划,过了一定的时间便将之遗忘;另一种是在学习之后进行整合归纳,将所学碎片化知识化零为整,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进而进入长时记忆,达到学习的最终效果。思维的碎片化产生于学习碎片化知识时的想法,可由一个点扩展到一个面,进而进行思维延伸,但如果不进行及时记录整理便会遗忘,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二、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现状

移动互联网以其随身、便捷、开放、共享的特点广受欢迎,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支持下,移动互联综合了二者的特点,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平台、微博、微信、小视频等各种软件,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还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呈现样式,使大学生充分利用其便捷性进行课内课外的知识学习,发挥其个性化学习的优势。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手机上网比例达99.1%,学生网民占比26%,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占网民整体的27.2%,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较2018年底增长530万,占手机网民的23.6%[5]。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使用手机参与在线教育的用户在日益增长,移动互联带给越来越多人学习的便捷,对教育的影响逐步加深。日常使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时,要特别规避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定时的整理归纳,使碎片化学习发挥其作用。

(一)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优势

1.保持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个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便不会感觉枯燥,学习效果也会达到预期的目的。系统化的课堂学习模式下,无论学生是否对所学知识有兴趣都需进行学习,对部分学生来说,不感兴趣的课程缺乏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便会不理想。碎片化学习可根据学生的需要自主选择,学生选择了感兴趣的资源后可按自身学习特征进行学习。碎片化除了学习是可选择之外,其学习时间、学习地域都不固定,学生只要具备手机,便可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开展学习。另外,碎片化学习的学习方式也是自主的,学生可选择自己偏好的形式进行学习。因此,碎片化学习使得学生在保持了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又全面凸显了学习的个性化,为学习者带来无限可能,成为大学生课余增长知识手段的首选。

2.灵活便捷,提高时间利用率

碎片化学习的优势还体现出灵活便捷的特性。学习者可依据自身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学习,这样可将时间有效安排、避免浪费。碎片化学习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碎片化学习区别于传统的线性学习,将系统知识从整体切割为部分,以知识点的形式呈现,一般学习时长不超十五分钟,在时间的安排上较灵活便捷。二是学习思维的灵活,由于碎片化学习时间短,要想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前便需要进行资源筛选,学习完成后还需整理归纳,强化了学习的主动性。碎片化学习的便捷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可随时随地利用相关设备获取合适的资源开展学习,既方便快捷,又节约时间,更能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的目的。

3.学习内容精细,提升知识吸收率

碎片化学习将知识内容分成了精细的知识点,知识的学习从整体向部分转化,从传统课堂一节课掌握一部分内容转换为十分钟掌握一个知识点,时间简短和内容的细小完美结合使教与学更加简单方便。由于学习内容简短,课程制作者在制作时也会将所学知识点进行细化,阐述明白一个知识点涉及的所有问题,制定在有限的时间内需完成的学习目标,根据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供学生选择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简短微小的知识内容不会产生烦躁拖拉、拖延学习的现象,在注意力还未消散前便可完成学习,更有助于知识的吸收和学习效率的提升,且在学习完成后进行回顾也较方便,不浪费时间与资源。

4.容量大,与时俱进

碎片化学习将整体的知识分解成部分,总体看来,相应的课程知识较为繁多、资源比较广阔,多量零散的知识内容需要多个学时来完成,因而其整体容量较大,学习时需要考虑其系统性,按顺序进行学习。因碎片化学习资源来源广,其中包含了很多相关学科的前沿理论与技术,这些信息利用互联网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到受众学习者,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可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随后便可掌握、应用这些知识。

(二)大学生碎片化学习存在的问题

1.知识学习分散不深入,没有形成体系

首先,碎片化知识由于时长限制在制作过程中容易简化知识点间的关系,缺失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导致学习起来难以形成相关链接。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较为分散,学完后进行组织整理也需较长时间,若学生缺乏相应的组织概括归纳能力,则其碎片化学习形成的是零散的知识,很容易被遗忘。其次,碎片化学习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的学习,学习者学习时进行的是浅层的表面学习,缺乏相应的深入细化,对知识的理解停留于概念层面的意义,无法深入思考。由于时间限制,教师制作时也无法深入讲解,只能进行简单概括说明,学生了解到的仅是最基础的内容,导致其感觉有收获,然而深层挖掘又难以进行。最后,由于知识的分散和浅层,知识与知识间缺乏逻辑关联,而部分学生欠缺相应的组织概括能力,在自身的知识体系中难以构建完整的体系,只能形成零散的知识碎片,导致学到的知识杂乱无章,长此以往,其认知体系便会混乱,深度思考能力缺乏锻炼,不利于系统知识的学习。

2.资源选择缺失,造成学习偏差

互联网的学习形式下,海量的资源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被选择,短而快的碎片化信息在不停地冲刷着人的大脑。大学生虽然想进行碎片化学习,但总被各种娱乐、消遣信息诱惑,这些信息中包含着不完整、不确定的虚假信息,若被这些信息干扰,其进行的学习便会无疾而终,下次学习还需重新开始,而被动且缺乏深度思考的学习会影响系统学习思维的形成。另外,在学习中,大学生会被这些虚假学习信息迷惑,从而遗漏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受手机及其他智能终端的诱惑,学习者的课堂学习也失去以往的面貌,学生沉迷手机不重视学习,这对学生发展有重大影响。信息选择不当影响学生自身发展,没有深入的思考使其在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方面存在困难,杂质信息误导学生引起学习障碍,使学生在学习认知上产生偏差。学习了相关碎片化信息后,还会对系统的课堂学习产生厌倦等消极影响,感觉课堂学习时间长,知识内容繁琐复杂,没有碎片化知识学习起来轻松,进而造成学习能力减弱,学习没有明显效果。

3.思维跳跃性大,导致注意力难集中

移动互联时代信息资源范围广、更新速度快,上一秒传播的信息经过短暂几分钟便被下一秒的信息覆盖,在这样快速变更的环境下,人类逐步形成跳跃性思维模式。在信息刷屏的环境下,碎片化学习需要学习者具备很强的自控能力,尤其是进行非正式学习时很容易被各种娱乐、热点等信息吸引注意力。人的感知、思维、记忆具有连续性[6],若整个过程没有按序完整进行,便不会有很强的注意力,思维快速飞跃,但停留时间却较短,碎片化学习关联性小的内容在学习者学习新知识时便会被抛之脑后。知识的快速更新,使学生对很多不了解的内容都产生学习兴趣,感觉对自身有用,都想学习,但学习过程中又会被其他内容吸引,导致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固定内容上,深入学习情况也较少,大量连续的内容时刻冲击着学生的思维,如若缺乏注意力的集中,便会导致其没有专门针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学而不思是只停留于形式上的学习,长时间不使用便会遗忘,不仅影响学习结果,也无法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失去学习的本意。

三、大学生碎片化学习路径优化探索

碎片化学习是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型学习方式,利用手机与移动终端可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受到大部分学生的支持,很多大学生已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了碎片化学习,但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出部分问题。虽然当前碎片化学习被认为是非正式的娱乐学习方式,而且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视程度也较弱,但碎片化学习的优势还没完全展示且有待开发,在此提出相关策略以改善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状况。

(一)正确认识碎片化学习,转变学习思维

大学生虽处于信息碎片化时代,但大多数大学生都没有认识到碎片化学习的真实涵义,缺乏对碎片化学习的系统了解,没有认真对待碎片化学习。因此,当代大学生面对信息爆炸的冲击,首先要重新认识碎片化学习的意义,端正自身态度,正确利用碎片化学习来提升自己。不能将碎片化学习认为是随意浏览、了解知识,应当从内心纠正碎片化学习是随意学习的认识,将其看成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进行碎片化学习时要有目的性、带着“大脑”去学习,保持探究精神,不能抱有一种我知道、我了解的态度,这容易使大脑陷入懒惰状态,长久下去导致思维迟钝。其次,大学生要锻炼自身的控制力,根据目标按照计划进行学习,随时进行知识的补充与复原,保证碎片化学习的整体性。大学生在日常的网络浏览中也要有一定的自制力,及时识别网络中的各种干扰因素,在学习时避免被干扰信息影响,从而保证碎片化学习的完整性与连续性,在连续不间断的学习中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提升碎片化学习的效果。最后,教师要向学生普及碎片化学习的优势与缺点,指导学生利用碎片化的优势进行学习并克服其缺点。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将碎片化学习融入课堂教学中,“勇敢尝试”,在不断探索中改进碎片化学习的不足,引导学生利用好碎片化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二)提升信息素养,培养碎片化学习管理技能

学习资源的优劣直接影响学习结果,大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时,面对互联网中海量的知识信息,各种诱惑、虚假信息不胜枚举,这就需要大学生在挑选学习资源时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从知识的搜索、识别、获取到知识的利用,一系列过程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大学生的互联网信息素养。因此,教师要提升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素养,教会其正确搜索需要的学习资源,推荐专业经常使用的网站及相关APP,教会其对虚假诱惑信息的识别,示范获取有效知识信息的方法及如何整理相关知识进行利用。网络信息素养是移动互联时代碎片化学习的防火墙,做好基本的安全保障,才能有效地管理大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在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管理方面,教师要从时间、目标、资源等方面进行合理管理。目标管理方面,大学生要明确每次碎片化学习的目标与意义,完成短时学习目标之后,要进行整体目标安排,在一定时间内对所学的碎片化知识进行整理归纳,避免所学内容被遗忘。时间管理方面,大学生要培养自身的时间管理意识,根据制定的计划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学习,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如设置备忘提醒。资源管理方面,大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学习特征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将自己想要学习的资源选取、收藏、共享,学习完成之后及时进行加工、分类,对资源进行点评、反思等,关注相关资源的发布情况,以便继续进行学习。大学生只有认识到碎片化学习管理对碎片化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去管理,以达到预期目的,保证碎片化学习的有效性。

(三)利用互联网整合碎片化学习,构建碎片化学习文化

碎片化学习作为移动互联时代学习的趋势,与传统课堂的系统性学习相比有其特殊的优点。如今大学生人人都拥有手机,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系统性学习与碎片化学习相结合,将系统学习中需要细化分解的知识点制作成相应的微视频,供学生空闲时间进行学习。课堂教中教师也可将碎片化学习引入系统学习中,给学生留几分钟的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模式,又培养了学生碎片化学习的思维。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可指定相应内容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自行查找资料,并在共享群里分享寻找的资料。通过教师将碎片化学习引入课堂与系统化学习结合教学,学生对碎片化学习的认识不断加深,可提升碎片化学习的效率。课堂内外系统化学习与碎片化学习相互配合,以正式与非正式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碎片化学习将会成为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进而成为大学的一种学习文化,可望为师生创造更多的学习价值。

猜你喜欢

学习者知识点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主要内容
关于G20 的知识点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