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滨水景观的城市郊野公园规划设计

2020-12-26吴国玺武盈希翟小会李彦克

安徽林业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干渠郊野滨水

吴国玺,武盈希,2,翟小会,李彦克

(1.许昌学院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河南 许昌461000;2.河南科技大学,河南 洛阳471023;3.花之都实业有限公司,河南 许昌461000)

城市郊野公园是优化城市空间格局、供人们游憩和健身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生态城市建设备受关注,很多景观规划师就城市绿化隔离地区、河流环境景观风貌、绿洲城市滨河景观、近郊山地郊野公园生态修复进行了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实践[1-8],他们通过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郊野公园规划案例进行总结,规划设计城市郊野公园,为滨水景观设计提供了优秀案例。但是,针对缺水的平原城市利用废旧的农业灌溉设施而改造建设的城市郊野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案例不多。

1 项目现状分析

项目位于许昌市区西郊颍汝干渠,南起任庄,北至前戴庄,全长8 100 m(其中有三段共计1 700 m属于建安区的管辖范围),设计区域总长6 400 m。设计范围包含左岸宽112 m(含12 m 管理范围+50 m 景观生态防护林带+50 m 产业林带)、右岸宽115 m(含15 m 管理范围+50 m 景观生态防护林带+50 m 产业林带)。该干渠主要承担许昌市河湖水系生态用水,同时兼顾市区生活用水功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此处农田与堤岸接壤处落差较小,地形较为平坦。整个河道以自然景观为主,河岸两侧现有的杨树林,80%分布在河道蓝线之内,20%分布在临河两侧。任庄至许禹路段有一条地方铁路,该铁路尚承担一定的运输功能。附近有大任庄村、叶庄村、吴庄、郭庄四个村庄。河道自南而北横跨天宝路和许禹路两条主干道,连通附近四个村庄有四座小桥、两座涵洞,一座渡槽横跨干渠。任庄至许禹路段属于游泳爱好者的集中运动区域,冬泳夏游者常年不断;许禹路至天宝路段经常有垂钓者,是城市居民垂钓的集中区域。

2 设计依据、原则及思路

2.1 规划设计依据

郊野公园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首先依据《城市水系规划导则》《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导则》等相关文件,遵循河南省《城市集中制引用水源保护区划的通知》《关于印发许昌市颍汝水利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等地方法规,将河道景观、农业生产统一纳入乡村振兴、城市发展规划,积极打造城市郊野滨水绿化带、生态带、产业带,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形成美丽的滨水景观。项目以颖汝干渠综合治理为契机,通过保护水资源、恢复水生态,建设水景观,实现调水、治水、管水、用水的多目标共赢。

2.2 规划设计原则

2.2.1 生态性原则

从景观的生态功能出发,提倡将自然融入到生活中,倡导绿色环保,设计出一种融自然、美观、经济舒适为一体的生态环境。在具体设计中,尊重干渠的自然风貌,合理利用乡土植物,妥善处理滨水廊道,使设计与建设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以自然为基础,以环境保护为目的,从空间布局、交通流线设置、绿化设计和生态驳岸等方面,将颍汝干渠打造成融乡村生态和城市功能于一体的整体景观,推动景观设计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2.2 特色性原则

打造城市郊野特色。由于城郊所处的地域特殊,既有山水林田湖,又有城市社区和居民点。因此,景观设计应以郊区基本农田、片林、水系和自然村落等现有的生态基质、人文资源为基础,建设森林氧吧、果园采摘、林下拓展等具有地域特色、自然野趣城市郊野公园景观。抓住地域性特色,进行多样化、差异化设计景观节点,实现人、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

2.2.3 效益性原则

充分对原有自然景观和设施保护和利用。保留河道两侧自然景观,作为竖向景观的背景;保留现有小桥,稍加改造和提升;减少硬化面积,增加绿地绿量,保护并利用好历史遗存,打造贴近百姓的自然景观。总之,既打造怡人的环境,又压缩投资成本。

2.3 规划设计思路

依据许昌市自然和人文条件,以“城市郊野公园”为主题,设计一个集郊野旅游观光、度假休闲、文化展示和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城市郊野公园。通过构建多重绿化区块、小岛、湿地及多变的岸线,创造许昌市郊野生态,打造水生态文明城市品牌。在设计过程中,以颍汝干渠为轴,合理利用滨水自然地貌与文化元素,通过设计节点、片区,将颍汝干渠打造成为水生态保护的示范基地、城市的绿色客厅。

3 总体设计与分区设计

3.1 总体设计

该项目属于典型的带状滨水景观,应结合自然特征,融入许昌地域文化,将其规划成“一带、三区、十景”的城市郊野公园。构建带状城市郊野开放空间,规划建设以文化、休闲为主,商务、体育为辅的特色滨水景观。“一带”是指颍汝干渠(魏都区段)城市郊野景观带,形成中心河道、绿带、功能三个层次。“三区”指以许禹公路、天宝路为分界点,依照有机穿插、线性布局的理念,形成郊野体验区、滨水活动区、文体康养区三个片区。在三个片区中,充分利用生态、人文资源,以科技、特色为设计手段,构筑“多元、动感、现代”的十个景点,形成多项功能有机整合的景观风貌。

3.2 分区设计

3.2.1 滨水活动区(任庄至许禹路)

该区域以水上游乐为主,利用颍汝干渠的水资源,采用水利工程技术手段,整治河道,处理驳岸,设计以水上游乐为主题的水上活动,打造休闲旅游文化水上活动带。该区域自南而北,设计有运动场、三味书屋、水上游苑和森林氧吧。设计元素通过“水”景的构建,呈现“水”与人的和谐统一。

(1)水上运动场:该区域以水景灯光、水上运动等娱乐活动为主。设置包括水中漂浮、换洗衣服的房屋、停车场等,形成多功能的水上娱乐场所,并配套必要的避雨、车辆停靠设施,使游客在度假休闲的同时,享受到一流的、人性化的品质服务。

(2)三味书屋:该区域以展示中原民俗风情为主。设置多个活动场所,开展读书活动、展示各种民俗特色。

(3)水上游苑:是游客休憩的场地。

(4)森林氧吧:选用水杉、欧洲枫香等高大乔木,营造森林景观,打造森林氧吧,为夏季纳凉、秋季观色提供林下游憩空间。该区域设计有儿童乐园(爬设施、滑梯、秋千)、动物雕塑,以及许昌当地与三国有关的历史人文故事等,寓教于乐。

3.2.2 文体康养区(许禹路至天宝路)

文体康养区主要体现运动与休闲功能。理清原有农田杂乱场地,完善交通与绿化,形成回归自然、现代、充满活力的环境景观,打造自然、亲切的开敞空间。利用该区域内独特的地形条件,配置具有拓展训练功能的林下索道、攀爬、水上索道、浮桥、软梯等设施,打造运动休闲区。文体康养区包括:拓展运动区、郊野垂钓区、武林苑三个景观节点。拓展运动区设置小型赤足戏水、小型激流回旋等项目,打造康体运动岛。郊野垂钓区是根据人们的习惯,设计垂钓驳岸及必要的避雨、车辆停靠设施,以垂钓娱乐活动为主。武林苑是指根据地形特点设计梅花桩、三合土地面,以便于爱好者练舞,设计太极或武生雕塑,彰显武术文化,该区域以健身运动为主,服务周边市民。整个区域以“绿”为主,序列展现生态与休闲,全方位、多层次构建整合设计系统、丰富的绿色空间。

3.2.3 郊野体验区(天宝路至前戴庄)

在天宝路至前戴庄区段,设计郊野体验区,主要展现郊野露营、休闲与郊野采摘。包括:露营主题园、休闲驿站、果园采摘园。露营主题园规划范围南北长约为200 m,东西长80 m,设计林地阳光草坪,提供野餐露营地,以郊野露营、民风体验为主。休闲驿站是为车友和骑游者设计的休憩场地、花海田间观光体验区。果园采摘园区以农业观光体验、采摘为主,主要设置樱花和桃花花海、生态种植基地、果林采摘和田间漫步等场地;同时,密林中留一片观赏草地,设计花海野径空间。该区域通过演绎中原地区农业风景,让游客体验农产品种植采摘等农事文化活动。

3.3 城市郊野公园的生态控制

3.3.1 绿色廊道的生态控制

首先,沿颖汝干渠设置滨河绿线,形成沿河绿色生态绿廊;其次,利用乡土植物,设置种类丰富的绿色空间,建立自然生态群落,营造森林景观,形成水、林、路相互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网络;最后,营造绿楔,将植物融入商业开发、居住等空间。

3.3.2 河道水景的生态控制

根据生态设计原则及功能分区,通过疏浚、深挖、拓宽等形式,形成骨干河道,实现河道总体线型、流畅、多变,构建形态空间与生态景观空间。结合生态绿廊,对河岸两侧进行绿化改造,插入不同大小的绿化片区,形成收放自如、完整流畅的绿化空间序列,对郊野公园的河道进行生态控制。

3.3.3 植物资源的生态控制

依托滨水的优势,选用水杉、山樱、乌桕、枫香等高大乔木,打造森林氧吧。选择观花植物,如碧桃、山杏等,打造“桃花源”“杏花林”春季景观,为春季观花、夏季纳凉、秋季观色提供游憩空间。选择木瓜、枇杷、柿子,打造野区采摘景观,增强公众参与的乐趣。通过林下预留部分“白地”,为野生草类提供生长空间,打造独特的自然生态。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的配比控制在6∶4,体现景观的层次性与多样性,打造层次丰富的郊野景观。

3.3.4 滨水游乐区景观控制

通过码头空间、线性交通与开放广场的结合,形成“点、线、面”系统化的滨水游乐空间。利用改造后的宽阔舒展的水域,组织丰富流畅的水上游览观光活动,形成滨水游乐场;通过滨水绿线、河堤二级道路线,缝合景观肌理中的碎片,打造线性交通网络。将建筑群与水体、驳岸、广场、绿地等有机组合,形成多变的复合面状环境。通过建筑、桥、灯、大型动景(水幕电影、喷泉阵列)等诸多元素,构建滨水游乐区具有鲜明地标特点的环境系统。

以城市郊野公园为主题,实现郊野景观的一体化控制。通过阳光草坪、郊野驿站、野餐露营地设计,为市民提供休憩场地,满足回归自然、放松心情的渴望。通过农业观光体验与采摘园设计,满足游客体验农产品种植采摘等农业文化活动。结合道路交通、桥涵,以堤顶路和生产路为主干道,中间自由设计园路,沟通内部车行、人行园路,结合广场形成“环通”“穿叉”“开放”的交通网络,满足区域内外交通的需要。

4 结语

滨水景观承担着城市生态、景观、游憩等多重功能。对于平原地区的缺水性城市而言,在设计理念上,必须从水体景观的生态功能出发,将景观融入自然中,设计出一种融自然、美观、生态为一体的滨水环境。坚持系统性,将水体与公园、绿地、建筑融为一体,构成整体的城市生态环境。在规划设计上,植入水体生态环境的理念,利用生态策略,运用重构生态岸线、湿地恢复、水生态修复工程等技术手段,对河流干渠进行生态规划设计,打造出一个稳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水生态系统。在项目建设与管理上,应充分考虑滨水景观的多样性、功能性,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提升水系的景观效果和亲水性,建设一个集环境保护、文化展示、市民 休闲、游憩和滨水体验于一体的新型郊野公园。

猜你喜欢

干渠郊野滨水
浅谈景电干渠梯形土渠改造措施及质量控制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策略研究——以昆明市盘龙区东干渠为例
南干渠儿童活动空间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策略探析——以北京市昌平区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为例
郊野公园环体系布局研究——以香港郊野公园环为例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滨水景观的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为例
如何开展新闻踏访——“三千里干渠探访”报道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