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学忠诗底层书写的现实情结及意义

2020-12-26刘晓彬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底层书写诗人

刘晓彬

(江西省南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昌330038)

在熟知王学忠的读者心中,有人称他是一位优秀的“平民诗人”,也有人称他是优秀的“工人诗人”或“工人阶级诗人”,还有人称他是“杰出的诗人”,甚至也有人称他是古今中外少有的“大诗人”等等。不管大家如何界定他,但有一点,大家都认为他是真正的“底层书写者”和“时代记录者”。

一、王学忠诗底层书写现实情结的源泉

王学忠成长为一位真正的“底层书写者”,与他几十年的工作和生活经历有关。

记得在2001年的时候,我曾这样评论他的诗集《挑战命运》:考察一下当今一些优秀诗人的生平,不难发现有这么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他们一般很少有一帆风顺的时候,相反却长期身处逆境,在他们的生活道路上横亘着一个又一个的障碍。”[1]。这与他长期坚持底层书写的现实情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王学忠底层书写的现实情结源自于他与生俱来的文学梦想

他在工厂上班的时候,生活有保障,不用担心生计问题,那时的文学对他来说是工作之余愉悦的梦想,写诗的目的是为了体现自我,从而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下岗之后,生活没有了保障,每天必须为了生计在外面奔波,摆地摊、赶庙会、串集市,餐风露宿便成了他生命中的日日夜夜,但唯一能支撑他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支柱,就是写诗,实现自己与生俱来的文学梦想。王学忠说:“是诗歌女神支撑着我不倒的生命与信念。一介平民,生活中可以没有肉、蛋、奶,也可以没有音乐、美酒,但却不能没有诗,诗是我生命的支柱,是我生活的记录。我的诗,写在地摊前,饭桌旁,骑自行车进货的路上。”[2]看得出,长期身处逆境的生活成就了王学忠。

(二)王学忠底层书写的现实情结源自于他经历丰富的生活实践

他的这种现实情结主要是由于其曾经长期在底层工作和生活的缘故。他曾做过30年的国企工人,下岗后靠摆地摊维持生计,正如他的妻子英儿在其诗集《挑战命运》中的序言所写:“学忠是位诗人,是位生活在社会底层利用忙碌间的喘息而写作的诗人,是位从未拿过国家一分钱竟也无怨无悔的诗人。他的诗,是写给那些弱势群体中的人们的,是生活的真实记录。”[3]17王学忠的底层生活经历并不是每一位诗人都经历过的,他的这些经历本身就是一部诗集。

(三)王学忠底层书写的现实情结源自于他深刻思想的执着追求

由于工作的变故,从国企下岗之后,为了生计,王学忠接触到的几乎都是生活在底层的群众,真正体验到了工作的艰辛与生活的不易。从此,王学忠除了讨生活,一切的空余时间都交给了诗歌。执着的追求,他也终于找到了自己写作的方向。他的诗在告诉我们:关心自己的命运,一定要与关心底层群众的命运以及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为改变命运不断去奋斗。他的这种思想不仅反映了一个年代真实,也只有这种思想才能呼唤解决社会发展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正因为有了他这种底层书写的现实情结中对深刻思想的执着追求,他创作的诗歌才成为他的人品和人格、思想和情感最本真的地方。所以,他在这些诗歌作品中透溢出来的深刻思想和丰富情感,很自然也就呈现出了一个真、善、美的氛围。同时,王学忠从多年创作的探求中拥有了这种深刻思想之后,也让他收获了诗坛给予他的诸多荣誉。

(四)王学忠底层书写的现实情结源自于他崇尚美好的善良心灵

有一种观点认为,人对情绪的感受大多是主观的,尽管它也受生活的制约。而对于王学忠来说,他的现实情结在诗歌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则是在其底层生活中的情绪体验不断积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并通过诗歌的形式把蕴含在内心深处的情绪表现出来。当然,王学忠在诗歌作品中的这种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是受到其因长期生活在底层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情感的制约的。从他这几十年的诗歌创作中可以看出,王学忠的内心是博大的,心灵是善良的,情感是丰富的,应该说他是一位情绪诗化的平民诗人。他热爱生活、崇尚美好、善于思考,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责任感强。这一切都构成了王学忠在诗歌创作中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和美好心灵。

二、王学忠底层书写的现实意义

王学忠不是体制内的专业写作者,他只是在维持自己正常生计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的诗人。痴迷诗歌创作四十余载,这些年来数以千计的诗一本一本地结集出版,让他在诗坛享有诸多的盛誉,同时也被诗歌学术界称为“底层书写”的“王学忠诗歌现象”。这么多年过去了,热度依然不减。

学术界之所以提出“王学忠诗歌现象”,并把他的创作定义为“底层书写”这个概念,是因为王学忠的诗歌作品具有典型的独树一帜的底层文学特质。关于底层书写,其实在中国现代文学发轫期的五四新文学运动时就开始出现,这一类写作也一直都存在,但直到进入21世纪才真正被大家所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当时“打工文学”这个概念的提出,学术界以及批评家才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底层书写”这个文学创作领域。对底层书写的重视,“作为社会的良心的作家,民众生活的苦难,自然引起他们人道主义的关怀,通过作品反映社会现实,表现底层大众生活的艰辛与努力,并给人以奋进的力量。”[4]王学忠的诗歌创作是来自最底层人们群众生活的真实记录,他曾经长期生活在底层,他在底层写,写底层人、底层事、底层情、底层心态、底层喜怒哀乐等等。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底层书写”会成为“王学忠诗歌现象”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这些诗作之所以成为诗的最本真的质地。而且,王学忠的诗不是在虚构底层生活,他是在用酸涩的泪倾述底层生活;他写诗也不是为了得到名和利,正如王学忠自己所说:“因为,我写诗的目的压根儿就不是为了钱。”[5]他写诗是为了在自己的精神家园中呵护那颗痴情了几十载的诗心,更是为了那份真正的良心和社会责任心。记得2001年我对他的诗集《挑战命运》有过同样的评论:“他的诗字里行间随处可见他的平民意识,饱含着对最底层人们群众的感情,且毫不掩饰诗人对人们群众的敬爱、赞美、关注与同情。”“一种真正的良心与社会的责任心经过调节变成了汩汩流动的清泉。”

王学忠几十年如一日的底层书写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这些均充分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之中。

(一)王学忠底层书写的现实意义体现在真实地记录了来自底层的群众生活

这几十年来,王学忠始终在重复着的一件事,那就是奔波在讨生活的路上。正是这种在底层的奔波,不仅成就了王学忠的诗歌写作,也使得他底层书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为“王学忠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朴实的信奉者,但他没有自己的写作教条,他的写作植根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完全没有伪饰现实和扭曲自我的成分,真实是他追求的最高创作原则。”[6]所以,他的诗作没有那些奇谈怪论,更没有所谓的先锋技术,他只是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以自己的道义和良知,真实地记录来自底层的群众生活。比如他的《中国民工》:“喝罢元宵汤/黄土地依然冰封雪冻/民工们已开始起程/先亲亲宝贝的儿子/再给病榻上的母亲深鞠一躬/柴门边等候的是羞答答的妻/一双水汪汪的眼睛里尽是情……”体现了诗人的良知和社会责任心,以及中国民工对生存与命运的追求。还有诸如他的《三轮车夫》:“蹬得动要蹬/蹬不动咬牙也要蹬/就像做了一回上弦的箭/只有折了/句号才算画得完整……”,以及《劳动者》《民谣》《建筑师的思考》等诗作,都真实记录了底层群众的生存状态,是诗人与底层群众近距离的接触和切身感悟。

(二)王学忠底层书写的现实意义体现在真实地刻画了来自底层的人物形象

来自底层的他们不怕苦、不怕累:“躺下是夜晚/站起来便是黎明/拉煤工和他的板车/从来不知道苦和痛/轱辘辘走在大街小巷/每一辆煤车都是沉重的山岭……”(《城市拉煤工》);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战胜生活中的重重困难:“谁说旗帜上的那把锤子/已随铁人远去/吼一声/地球也要抖三抖的情景/只是遗落枕边的一幕回忆//落架的凤凰不如鸡/那是懦夫的见识/今天的工人兄弟/跌倒了再爬起/擦干血迹照样顶天立地”(《工人兄弟》);还有,每当看到他们孤独无助的企求眼神,都会让我们感到心疼:“那晚的风儿刮得很凶/星星全都眯着眼睛/被白衣天使丢弃的无名氏/静静地躺在路边/躺在绝望与恍惚中”(《企求的眼睛》)。这是一群来自底层的老百姓,他们成为王学忠底层书写的主要对象,也为“底层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增添了深刻性。

(三)王学忠底层书写的现实意义体现在真实地披露了来自底层的第一手材料

与其他文学作品创作不同的是,王学忠偏向于对个体的抒写,重点把笔墨放在人和事的一些小范围,并注重底层百姓生活中的悲欢愁苦等日常点滴。比如《夫妻店》这首作品:“夫妻店开在下岗的日子/下岗的日子常常阴雨绵绵/妻子愁眉/丈夫苦脸/淌不尽的泪珠/诉不完的无奈与辛酸……”。诗人通过对具体人物和具体事件的描写,热情讴歌了底层百姓的伟大和坚强,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依然充满着信心。比如王学忠在《挺起你的腰杆》这首诗作中这样写道:“下岗是旧日子的结束/也是新生活的开端/跌倒了再爬起/迫使阎罗交出生死簿/把命运改变……”这样的抒写无疑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也增强了作品的震撼力。同时,诗人这种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又进一步增加了对底层百姓的情感力度,比如《小商贩儿》这首作品:“下岗后倒腾点小玩意儿/不是为了发财是不得已/就像断奶后的牛犊、马驹/呼哧呼哧地干一天/为的只是填饱肚皮//不是女人就是汉子/五千年的历史每一页都如此/为了家庭不再贫困/一家四口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无需躬身屈膝/就得没明没夜的干/牙床咬出血来咽进肚里”以及《呼唤铁人》《一群女工》等诗作。

(四)王学忠底层书写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语言朴实无华和且通俗易懂

由于常年生活在底层的特殊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特殊心境,王学忠在忙于生计的喘息之余进行诗歌创作,就不可能会持有一种歌舞升平的平和心态,但他会慢慢地进行精雕细琢,特别是注重语言的朴实无华和通俗易懂。他的妻子英儿说:“学忠做啥事儿都颇认真,写诗也一样,无论那些诗是写在报纸缝里的,还是写在废纸片上的,他总是要一首首地念给我和集市上的伙伴们听,大伙儿说哪句不行,他就改哪句,大伙儿说行,他脸上便会露出喜悦的笑容。”[3]18-19看得出,王学忠随手拈来的诗,不仅是写给生活在底层老百姓的,更是在真实记录底层老百姓的生活。通过阅读他已经正式出版的几本诗集,我们不能不为他的诗歌创作感到惊讶:朴实无华的语言流淌着浓浓的诗意,通俗易懂的口语化不失其作品的深刻性,比如他有几首这样的短诗:“我是贼/喜爱黑夜/在万物俱寂的时刻/肆意行窃//我是妖/喜爱黑夜/趁人们进入了梦乡/叮在弱者身上吸血//我是幽灵/黑夜是我的世界……”(《自嘲》)“拣来墙角的叶/折断树上的枝/锅里的水终于开了/却无人使用//一场皑皑白雪/压灭了燃烧的火/滚沸的水/连同锅子变成了固体的冰”(《滚沸的水》)“剪去尾巴的鱼/在水盆中拼命游动/每一次的努力/都是缭绕在餐桌上的血腥/圆圆大大的眸子里/有尖刀划过腹部时的痛/有突然明了的感悟/也有昨天浑浑噩噩的愚蒙//唉,主人的宠爱/原来是许多伎俩中的一种”(《感悟》)等。这些来自现实生活的诗作不仅语言精确通俗易懂,而且具有深刻的哲理。口语化中流淌着的诗性,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

(五)王学忠底层书写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情感真实动人且平易亲切

由于王学忠在诗歌创作中是以自身的底层生活经历为“经”,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为“纬”来进行编织的,所以他的诗歌创作情感是真实自然的流露,是诗人真实心态的反映。正如《毛诗序》所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这也是王学忠有着真情实感的底层书写与那些言不由衷且虚情假意的无病呻吟、风花雪月的小资书写的主要区别所在。他的诗,首先是写给身边的那些兄弟姐妹的,写的也全部都是真实的现实生活。比如他在《一帮姐妹兄弟》一诗中这样写道:“一帮姐妹兄弟/头顶晴天霹雳/告别曾奉献过青春的工厂……”,写出了当时下岗工人们的共同心声,能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而且这一类的有血、有肉、有情的现实主义诗歌作品,读起来能让人为之振奋,为之共鸣,为之感动。

应该说,王学忠底层书写的现实意义,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首肯。比如吴投文、晏杰雄、江腊生主编的《底层书写与时代记录:王学忠诗歌研究论集》,从学术上对王学忠的底层书写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研究,于2013年1月由线装书局正式出版。这是一部学术性比较强的评论集,“对王学忠诗歌的研究不再停留于印象式的评论,而是显示出一定的研究深度和某种新的研究进展”[6]。而且收入这部评论集的论文,大部分都曾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文坛》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另外,关于研究王学忠底层书写的论著还有:余小刚、申秀琴主编的《平民诗人王学忠:作品百家谈》,2003年4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吴投文、钱志富主编的《王学忠诗歌现象评论集》,2006年11月由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正式出版;陈福成著的《中国当代平民诗人王学忠诗歌札记》,2012年4月由台湾文史哲出版社正式出版;陈福成著的《王学忠吁天诗录:读王学忠“我知道风儿朝哪个方向吹”的扩张思索》,2014年11月由台湾文史哲出版社正式出版;陈才生著的《用生命种诗的人:诗人王学忠评传》,2015年11月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陈才生著的《地摊上的诗行:王学忠诗歌研究》,2015年4月;文星编著的《诗坛百家致王学忠的信》,2018年5月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这些论著都从不同角度对王学忠“底层书写”的“王学忠诗歌现象”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这在中国当代诗坛是不多见的,特别是在“底层文学”创作中的表现应该属于一枝独秀。

当然,对以上的论述中把王学忠底层书写定义为“底层文学”,相比较其他文学领域的创作而言,应该是合乎情理的。不过,由于他是从国有企业下岗的工人,所以他的“底层文学”又带有浓郁的工人阶级文化气息,比如《国企妈妈》《呼唤铁人》《镰刀与铁锤的旗》《工人阶级》《然而,我不属于下岗工人》《劳动者》《工友聚会》《我们是工农》《工农》《不忘初心》等诗作。从这些诗歌作品中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这种国有企业造就的工人文化传统仍然在王学忠的诗歌中得到表现,而这种传统和精神在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打工诗歌中是读不到的。这种传统和精神是一种精神的‘钙’,对于患上软骨症的当代文学来说需要补充‘钙’,因此王学忠的诗作具有难得的现实意义和精神价值”[7]。

底层文学与打工文学,都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当前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学内涵。从王学忠这几十年的诗歌创作中可以看到,如此鲜明的底层书写,定位于“底层文学”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对此,学术界都有这个共识。

回顾王学忠这几十年的诗歌创作发现,到目前为止,他是植根于底层书写的成熟诗人之一,他也已成为了“底层文学”创作的最重要代表。中国新诗发展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不能缺少中国底层书写的,更是不可缺少王学忠和他的底层书写的。

猜你喜欢

底层书写诗人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书写春天的“草”
诗人与花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中国底层电影研究探略
My Story以笔相伴静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