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艺术与运河历史名城建设
2020-12-26李云杰产婵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扬州225127
李云杰,产婵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扬州225127)
0 前言
在运河历史名城的建设中,如何在城市环境创新中传承古代留下的经典,尤其如何使经典的园林艺术从深宅大院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去拥抱开放的、生机盎然的现代城市环境,将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是运河沿岸名城新城市环境建设面临的共性问题。文章通过对古典园林结构研究,提出园林艺术三重结构特征,对运河运河历史名城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1 园林艺术的三重结构特征
1.1 文化结构
园林艺术,是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也是一种原始的自然生态观,要分析园林的文化结构,不能与其中的人文内涵分离,我国园林艺术的营造深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老子的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人法地,地法人,天法道,道法自然”,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将道法自然纳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我国园林艺术深受道法自然的影响。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倡导万物复苏,回归本色根源,只有进入原始状态,方可实现万物和谐,这一审美形式反映出道家思想的精华,在道家思想中,之所以自然如此之美,并不简单在于自然的形式,而是反映在无为而无不为之道,古典园林的自然美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万物的理解,也蕴含着古人的自然精神。
1.2 诗性结构
①无尽
从空间角度来看,园林可以划分为“室内”、“室外”两部分,其内部空间是借助廊、窗、门之间相互贯通,以虚、实、明、暗做出对比;在外部空间上,则采用山、石、池、树来进行划分,组织各类空间,在廊、亭的穿插组合下,相互融合贯通,形成各异的意境,让园林景色变得多彩丰富,这是古典园林中常用的空间感营造手法,与古典诗歌的描述方式如出一辙。同时,古典园林常常借助溪水,度柳荫、穿小桥,看似到达尽头,却又没有尽头,创设出活泼、自然、生动的意境。
②以小见大
在古代山水画景物意境的塑造上,强调“小中见大,咫尺千里”,这种审美趣味,不仅在绘画中有所表现,在哲学、文学等领域中,都有体现,古代哲学强调“一花以世界,一鸟一天国”,古代诗歌则推崇“著一字而境界全出”,以小见大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设计中常用的技法与理论。在园林空间中,大与小是相对的关系,园林空间越是变化多端,就越能够体现出大小之间的对比。古典园林艺术的以小见大,不仅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也拓展了古典园林的空间,为园林空间的拓展提供指导,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可以永葆青春的原因之一。
③先抑后扬
在中国古典园林之中,曲线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管是园林中的曲廊、曲桥、水岸,还是园中的植物、蜿蜒的小路,都蕴含着曲线规律,曲线让园林若隐若现,欲显而先隐,与诗歌中先抑后扬的手法一致,打造出了曲径通幽的魅力。在视角的变化与时空的转换下,园林层层曲折、先抑后扬、回环往复,充满诗意魅力。
④春夏秋冬
在中国文化中,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古典诗歌中,与季节有关的内容也十分多元,古典园林艺术也深受季节元素的影响,尽管各地园林风格多变、气象万千,但是也随处可见季节的影子。以苏州园林为例,苏州园林的设计与“春夏秋冬”几个元素对应,沧浪亭、狮子园、拙政园、留园分别对应不同的季节,颇具艺术性。
⑤虚实相生
虚为空灵,实为充实,虚实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虚是一种艺术留白,古代,庄子提出了唯道集虚的空管观念,将虚白、虚空作为道的展现。虚实相生对于园林艺术也有深刻影响,在古典园林中的主体建筑、洞门、门窗、山石等,都具有虚实相生的特征,通过这种艺术方法,再现了唯道集虚的空间意识。
1.3 审美结构
中国古典园林,既有居住功能,也包含多种艺术类型,园林中居住的人,往往都极具文化修养和艺术品味,这也赋予了园林技术极高的审美品位。从空间来看,古典园林不仅要在有限空间中构造出适宜的建筑风格,将山水、花木、房屋等融于一体,合理安排其中的花木、建筑、山水建构,以精密的空间布局来构建出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构造出千岩万壑、声色光影的景色,再现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进一步丰富了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从时间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与西方不同,在古人眼中,时间是“一维”的,生生不息、无限循环,任何艺术意象的塑造,都需要在特定的时间中进行,在传统“诗”、“画”、“书”中,都将时空的统一最为最高追求,古典园林艺术也是如此,在设计时,利用四季变化,在空间、时间的融合下,让人感到意境无穷。
2 园林艺术三重结构对运河历史名城建设的启示——以扬州为例
扬州位于江苏中部,南邻长江、东和盐城,泰州毗连、北接盐城与淮安、西与淮安、南京交接,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处于京杭运河与长江交汇处,是典型的运河历史名城。运河城市扬州有近二千五百年的建城史。经历几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新城市空间生产实践中如何彰显地域文化的可识性和避免千城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始终是如何有效提升城市品位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在扬州城市建设中,即可借鉴园林艺术的三重结构,具体需要关注如下两方面内容:
2.1 新城市景观设计的启示
新城市景观设计上,要处理好城市景观营造与现代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
①城市性质的定位
就扬州市来看,得益于江苏省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旅游强省”的目标,在城市建设上,迎来新的机遇,扬州的城市定位为“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建设上,要充分发挥出历史名城的优势,实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扬州属于我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名人、名史、名河、名花、名木、名诗、名肴等诸多名城元素,在唐诗、宋词中,都可以寻觅到扬州的历史。在新城市的景观建设上,要高度重视“宜居性”,这对于具备丰富文化、历史、生态、自然资源的扬州而言,具有突出优势,根据扬州的城市定位,需要构建出“自然”、“生态”、“区位”于一体的生态城市,在遵循生态文化的基础上,注入现代文明内容,倡导以人为本。
在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扬州市以主城区作为中心,借鉴了丰富的水系,结合沿河绿化带、风景区、道路防护林等构建了团块状结构,以老城区、周边区域作为城市中心,河东、西部、瓜州分区中心,作为城市副中心。扬州新城市的建设,需要基于悠久的人文生态、优美的自然景观、优质的生态资源为特征,朝着互补共生经济、开放循环经济方向发展,探讨跨越式城市发展新模式。
②新城市景观设计的启示
第一,塑造中心城区特色
在中心城区的建设上,要保护好运河历史名城的特色,致力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遵循可读性、整体性、用续性、原真性原则,构建和谐家园,大力推动新城区的建设,凸显出现代化的城市特色。同时,保护好传统城市文化,从新原则出发,创新观念意识,正确分析扬州“古运河”、“古城”、“瘦西湖”文化遗产保护形势,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方式。如,在古城维护上,要做到开发、保护并举,针对古城中重点街道、居民、文物古迹来维护,予以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塑造中心城区特色。同时,以新城市建设要求,采用新技术来完善消防、排水设施,通过新媒体彰显扬州古城文化,让城市建设能够集齐休闲、文化、教育、休闲等内容于一体。
第二,界内文化空间的创新
在界内文化空间的构建上,要充分应用城市中的“借山”、“用水”、“透绿”,尤其是城市中的山水,不仅是宝贵的景观财富,也是具有特色的景观元素。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古典园林艺术的建设方式,凸显城市原有地貌,营造出宜居环境,围绕城市中的湖泊、森林来建设新城市,而不是简单的依靠“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来建设城市,要让城市建设为森林、山水、湖泊让路。
第三,诗性文化空间的建设
在运河历史名城的建设上,也要注重挖掘出城市特有的人文风采,建设诗性文化空间。以扬州市为例,其诗性文化,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文化内涵丰富,在新城市的建设上,要定期举行形式多元、内涵丰富、主题明确的文化活动,体现扬州独有的地域风情,不能让古城街巷沦为与其他城市一样的“美食一条街”。
第四,审美文化空间的建设
在审美文化空间的建设上,要以全局着手,做到点、线、面、块之间的连接与沟通,将原本零散的生态资源、文化遗产整合起来,连接为整体,如,依托运河两岸的水利工程、人文古迹、城市风貌、绿色廊道将盐商文化历史街区、明清古城、宋城、唐城街区相连,让沿途的古寺、古城、古镇、水乡融为一体,并赋予度假、体验、观光、娱乐功能,开辟出新的审美文化空间。
2.2 城市公园建设的启示
现代化城市公园应符合现代化城市与当代大众审美需求,让其具有对古典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①对古典文明的传承
古典文明是一个地区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积累的精神力量,是在扬弃、继承基础上发展而来,代表着运河历史名城的综合实力,这种文明涵盖至城市变迁、城市政策、地域文化、区域文化等,这种文化具有无形化的特征,依靠民俗风情、传统活动以及建筑遗留等形式来表现。城市公园作为古代文明的传承载体,在建设上,自然也要考虑到上述因素,充分反映出城市的文化元素,在公园规划设计调查上,要明确城市古典文明内容,以此为背景开展下一阶段的设计,体现城市文脉,让居民能够产生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
②迎合大众审美需求
在植被的设置上,要多选择保健植物、芳香植物,如“银杏”、“松柏”等,这些植物美观,也具有净化空气、杀灭病菌的功能。在植物色系搭配上,要选择对比强烈、明度偏高的园林植物,如季相分明的植物、色彩鲜艳的花卉,搭配色叶木、花乔木、花卉上,并搭配常绿树种,满足人们的观赏要求。
建筑也是公园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常见的建筑内容有榭、亭、轩、阁、厅堂、台、楼等,还有墙、园门、塔、桥等。建筑的设计,要满足造景功能,为市民提供活动、休憩空间,在建筑设计上,也要融入运河历史名城的各项历史文化元素,与城市文化之间相得益彰,确保建筑风格与公园风格一致,从色彩、外形、肌理等方面来把握,烘托出公园的建设风格。
在景观小品的设计上,也要满足审美需求,景观小品的内容有座椅、雕塑、垃圾箱、路灯、标识牌等,虽然占比不高,但是恰当的点缀不仅可以烘托公园氛围,美化环境,对景观小品的尺寸、材质、肌理、色彩、外观造型进行合理搭配,如,为了体现出公园的历史感,可以直接用遗址中的石板、条石来堆砌书桌、座椅等。以扬州唐城遗迹公园为例,在园内,随处可见旧石板堆砌而成的桌椅,旁边点缀了乔木、花卉,与公园风格相得益彰,也可以节约成本。
水体是创设宜人空间的载体,是公园景观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与其他景观一起组成公园基本景观,公园水体有湖泊、河道、水池等。在扬州,公园周边一般有湖泊、护城河道环绕,在水体建设上,要充分借助现有的水体,将其转化为公园景观元素,根据公园结构布局和文化主题来选择,避免过多人工雕琢。水体不仅要有静态的面,还要有动态变化,设置小型水闸,形成高差,提升了公园的审美欣赏效果。
3 结语
运河历史名城与城市生态建设研究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当代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大众文化已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存在空间,抹平了历史与当代、区域与整体文化空间的差异化属性。后现代对历史文脉的呼唤促使我们重回对传统文化空间的记忆,每座城市应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空间品格,已成为当下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城市文化空间生产的潮流。文章针对相关理论内容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以扬州为例,从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公园建设两个方面探讨了运河历史名城的创新方式,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