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培训模式促进保育员专业化的对策研究
2020-12-25卢素霞
卢素霞
摘 要:孩子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为了促进国家未来的发展,确保幼儿时期的教育质量是每一位从教人员不容忽视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幼儿教学的亲密传授者,除了幼教老师之外,还有一类人员也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那便是保育员。保育工作的优良中差,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一家幼儿园的整体教育水平所以,除了要求保育员做好保育工作之外,对保育员专业化培训的工作也同样需要幼儿园的重视。
关键词:优化模式;保育员;专业化;对策研究
幼儿园是每一位小朋友真正意义上开始脱离家庭,开始独立接触集体生活的一个场所,幼儿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引导,培养小朋友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培养幼儿独立的个性,帮助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说到确保幼儿教育质量,相信绝大部分人的重心都放在了幼儿教师的培育上,然而保育员也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一名保育员的责任心、综合素养、工作时的专业程度和是否认真的态度,都影响着幼儿园的工作质量。
什么是保育,字面理解是保护教育工作,简单地说就是做好幼儿园场所的清洁卫生和幼儿的个人生活护理,同时还要配合幼儿教师搞好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在传统的幼儿教学工作中,社会大众常常会忽视保育工作中的教育性,时常会感受到这样一种狭隘的认知,觉得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主要是依靠幼教老师的教导,而保育员似乎更倾向于生活的阿姨,只能给孩子喂喂饭,换换衣服,做做清洁卫生等无足轻重的杂事。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逐渐走入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家长也逐渐开始意识到了保育员工作的重要性,开始对保育工作的技术性提出需求,保育员队伍的平均年龄也在随之年轻化,同时,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着手通过专业化的培训模式来培养自己的保育员队伍,使之更加能够满足现代家庭的各种需求。
一、树立正确的保育理念,培養保育员师德师风
幼儿的教育需要教师和保育员共同承担才能完成,所以对于保育员的培训来说,不能仅仅从怎么做好保育工作开始,应当从根本上纠正保育员附属于幼儿教师的陈旧观念开始,帮助保育员先建立起师风师德开始,树立正确的保育理念。首先明确保育员的教学目标及工作制度,初步建立保育工作中的教学概念;其次定期开展工作研讨会,让教师和保育员共同参与,打破工作中的职位界限。通过分享工作中出现的事件及问题,交流讨论有效的解决办法,提升各自的教学经验,建立相互学习的教学风气;最后通过建立师德师风监督及奖惩制度,帮助保育员提升自我要求,养成自信积极的工作态度,从心理上认可保育员的价值所在,树立起正向良好的保育理念,优化和提升保育员队伍的整体素养。
二、改进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流程
许多幼儿园对于保育员的培训会有一个错误的时间线理解,在选择保育员的时候往往把重点放在招聘环节,认为只要紧紧卡住入职条件,选取有经验有证书的保育员就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大减少问题的出现。的确,把门槛设高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低级问题,但是孩子的事情无小事,所以要优化保育员的培训模式,促进保育员专业化,首先就要学会分时间,阶段性的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教育。首先保育员的岗前培训对于保育工作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培训要依据保育员的实际水平,结合幼儿园的保育实践,由老带新,帮助保育员切实地了解本园的保育需求,理清工作的头绪,掌握实际工作的流程,明确工作的重心,使新进的保育员能够快速的进入工作状态,同时,通过岗前的交流和考评,也能够使老员工尽快掌握新手的专业水平层次,帮助新人梳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战工作中去;其次开展常规跟踪培训,可以利用交流会、读书会、研讨会等形式,激发保育员的参与性,通过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防患问题的最终目的;最后面对各类突发事件,不定期开展预警类培训,除了在固定时期开展针对手足口病、呼吸道感染等预防性的培训之外,为了更好的应对各类突如其来的情况,幼儿园还应对保育员开展各种预防预警类的培训,提高保育员的应变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
三、完善培训体系,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
保育员除了承担着保教工作之外,更重要的其实是保育工作。虽然做的多,但是很多时候,这些工作缺少衡量的标准,保育员也不像企业职员一样,有绩效KPI的考核要求,这就在无形中降低了对于保育员工作质量的要求。因此,在注重培训的过程时,还应该将培训的结果也加入考量一个保育员是否合格的标准中去,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不要使保育员的培训游离在形式之中,而忽略了最终的效果。首先制定保育和教学相结合的工作目标,不仅涵盖幼儿的学习环境、卫生习惯、也包括幼儿的文明礼貌、文体活动等;其次明确工作细则和要求,通过规范保育员的操作,训练保育员的专业行为,采取定时、定点、定量的方法,帮助保育员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成效,时使保育工作有序地开展;最后结合工作的管理机制,制定培训的奖惩制度,把保育培训工作具体化、考核化、数量化,通过有形的激励或惩罚方式,刺激保育员的进取心,促使保育员在非培训期间仍然能够不断地开展自我提升,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延续培训的积极作用。
四、结束语
保育员在幼儿园工作中不再只是辅助陪衬岗位,随着幼儿园的发展,社会及幼儿家长对于幼儿园要求的提升,保育员的工作职责已经开始逐渐推广和深入。针对保育员专业化的培训也要与时俱进,采取不同层面、多元化、多效地激发保育员的参与性,促进保育工作的长效性和专业化,保护幼儿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邬玉花.优化培训模式促保育人员专业发展[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05):160-160.
[2]曹娅敏.在“研”中提升保育质量--浅谈保育员队伍建设[J].新课程:教研版,2014.
[3]刘武赟.多种方式提升保育队伍质量[J].教育实践与研究:幼教版(C),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