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研究的取向分析
2020-12-25才项仁増群太加才华
才项仁増 群太加 才华
摘 要:本文通过对2010-2019年小学语文教材做具体的梳理,确实可以发现内部研究的文献较为丰富。但是,在具体分析的过程中,还是要从“研究过程取向”“教材素材取向”和“学生和教师接受取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材;教材研究;研究取向
一、研究過程取向
(一)人与自然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语文教材的研究内容包括很多方面。本文主要从价值功能取向、教材编制中表现出很强烈的“人与自然”的取向。
盘点多数语文教材的内容,分析78个讲述“人与自然”的人物形象,可以发现体现与自然及崇高事物之间关系的书中人物形象中,热爱生活的有22个,占据总人物形象数的28.3%;热爱大自然的形象有19个,占据总人物形象数的24.36%;热爱生命和热爱科学的形象有20个,占据总人数的25.65%。热爱生命和热爱科学的形象有17个,占据总人数的21.80%。
目前,多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书中,诸如《祖父的园子》中的“我”、《触摸春天》中的安静、《快乐的节日》中的“我们”。其实在这些平常的生活情境中,学生都可以感受到节庆、农耕和游戏所带来的乐趣,并用一颗天真的心去感受来自生活中的美好。又如《清澈的湖水》中的小洁、《找春天》中的“我们”等都会通过讲述儿童和动物之间有趣的故事来全面地表现儿童对生命的爱护。学生也会因此变得有更加强烈的好奇心,并更好地尝试探索自然的奥秘。
教科书中的人物大都非常热爱大自然,他们会在自然环境中发现和享受自然的真实和美好,并尽情地释放儿童的天性,这也更好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意味着人与天地万物必须要和谐共生,更会表达出人对自然的臣服和接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中小学生需要注重和把握自然万物的生长规律,最终才能够突出生态和谐的思想。
(二)人与社会
任何学生都是在社会中去学习一些道德规范。纵观教科书中的人物,热爱祖国的形象有7人,占据。这些人物包括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再见了,亲人》中的小金花和《难忘的一课》中的孩子们。这些材料都体现了孩子在和社会相处时的一些事情。在国家危亡的时刻,他们都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坚定的信仰。
教科书中的形象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充分地领悟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学生可以学习书中人物的品质。在广泛交际情境下的儿童形象不仅能够体现出学生对家人的小心,还能够展现出学生和师长、同伴和陌生人交往时存在的道德规范。学生在和不同群体进行交往时一定要具备公平、公正、诚信和友善等品质。
二、教材素材取向
吴永军教授认为教科书中分析的内容主要指的是教科书中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特征。分析的样本可以是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科书,也可以是某些语文课本单元中的课文、段落和词语。吴康宁教授同时提出了“课程价值认可”的概念。国家队现存的知识进行筛选和加工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租用的是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其实这就是“课程价值认可”。
(一)智育取向
智育取向主要是由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知识获得等诸多方面的内容组成的。在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中,几乎所有教材中的语文文字都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这是向学生渗透智育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在阅读课文之后将文章中的内容内化成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就能够恰到好处地位学生解释智育的作用。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中会有很多描写景色的诗句和文章。学生如果在表达的过程中感觉到词句贫乏和语言苍白,不妨多背诵和积累一些这样的语句,这也属于智育的一部分。
(二)德育取向
德育取向主要包括友爱助人、文明礼貌、勤劳诚实和其他不同类型的品德。在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有些课文的内容是和德育的内容有效地联系在一起的,这将同时具有显性和隐性的教育特征。如果能够借助这些内容进行德育教育,自然就能够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在接受相关学科知识之后就能够全面地被感染和熏陶。
(三)审美取向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价值主要包括审美愉悦和审美的理解力。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不断强调:语文教学不应该只限于让学生掌握语言,更应该让学生学习文化。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图像来理解图像的审美功能。例如,在讲述《草原》一文时,当教师在讲述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两幅插画,之后再让学生根据以往的印象来描绘记忆中草地的样子,之后再全面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学生也就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略草原风光之美,最终感悟人情之美。
三、学生与教师的接受取向
(一)教师对语文教材取向的看法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够只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二十要“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教师重申用教材是在教书和教人。广大教师更应该参与到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并认真地研究教材和吃透教材。正如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智能作为教课的一句,要想教得好,使学生受益。广大教师一定要善于运用。”这样一句话提示我们,教材并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所以,对于不断变化的教材,大多数教师还是保有赞成的态度。
(二)学生对语文教材价值取向的看法
众多学生对于不断变化的语文教材也多数表示接受。很多学生表示,语文教材将会朝着开放和富有活力的方向发展。它能够以各种形式联系到课外,并帮助学生学习其他科目。多数学生能够通过语文教材来直接了解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和民族文化各个方面的内容。教材中的选材也非常丰富和广泛,也就能够为学生们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和增进互相了解而提供良好的载体。多数的课文更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四、总结反思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中小学教材的研究取向都停留在大框架和比较散的层面上,更没有具体深入地探究蕴含在教材内部的不同价值取向。但是,在大多数研究的过程红,还只是对选文系统的编排方式、文化特征、价值取向和作业系统进行研究,之后缺乏真正权威和系统的论述。教材研究的取向是语文教学的精髓,只有全面地研究取向的内容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教学的精髓。
参考文献
[1]李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13
[2]土娟.教科书道德子及承载方式研究以小学《语文》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2010:38
[3]傅建明.“隐性课程”概念辨析.课程.教材.教法,2015(08).
作者简介
才项仁増,群太加,才华,青海师范大学19级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