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檀香刑》英译本看英汉语言差异

2020-12-25何晓莉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3期
关键词:檀香刑英译本

摘  要: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许多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并在翻译时根据差异采用一定的翻译方法,有助于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的语用和表达习惯。本文以《檀香刑》及其英译本《Sandalwood Death》为例,说明英汉语言在分析与综合、形合与意合、动态与静态、具体与抽象、主题与主语,人称与物称等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檀香刑》;英译本;英汉语言差异

作者简介:何晓莉(1991-),女,湖北十堰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3-0-02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英语属印欧语系,汉语属汉藏语系,在语音、语法、文字、词汇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掌握两种语言、准确地进行翻译活动。本文通过对比《檀香刑》及其英译文,说明两种语言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以期为翻译实践活动提供借鉴及思考。

一、《檀香刑》及其英译本《Sandalwood Death》

《檀香刑》是莫言[1]的长篇小说之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背景,故事围绕刽子手赵甲、屠夫赵小甲、县令钱丁、底层民众孙丙、孙丙的女儿孙眉娘等人之间的恩怨展开,淋漓尽致地描述了各个阶层人民的无奈。《檀香刑》在语言上极具汉民族文化特点,莫言大量使用方言土语、歇后语、俗语等,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

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2]已译30多位中文作家的60余部作品,他认为翻译是重新写作的过程,他对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有充分的认识。他用通顺地道的语言,来表现源语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以及源语中的比喻和形象。[3]

葛浩文用地道忠实的语言对原文进行再写作,对比莫言原作与葛浩文译文,能够发现语言差异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提高翻译学习者的语言、文化意识和语言转换能力。

二、英汉语言差异在《檀香刑》及《Sandalwood Death》中的体现

《檀香刑》及其英译本《Sandalwood Death》充分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在以下方面的差异:

(1)分析与综合

分析语不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而通过虚词和语序来体现语法关系,综合语运用词的屈折变化来表现语法关系。汉语是分析语,词语本身没有复数变化,不依靠形态变化体现时态的不同,依靠语序和虚词成句。英语单词有单复数、所有格、人称、时态、语态等变化,体现了英语的综合性,而语序和助词的使用对英语也很重要,改变语序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功能,或造成句法错误,所以英语是以综合为主的综合-分析语。例如:

①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

That morning, my gongdieh, Zhao Jia, could never, even in his wildest dreams, have imagined that in seven days he would die at my hands.

②他在刑部当差四十年,砍下的人头,用他自己的话说……

During his four decades in the Board of Punishments, he had—to hear him say it...

例①中,原文“梦”和“手”没有复数的形态变化,但在译文中,“dreams”和“hands”都使用了复数。原文动词“想不到”没有使用屈折变化体现时态,而是通过“就要”表示“时”的概念,而英译文通过词的屈折变化,使用了“have done”和“would”表示时态。例②的译文中,出现了所有格his,主格he和宾格him,而在原文里都是“他”。在中译英时,需要注意两种语言在分析与综合上的差异,使用恰当的形态变化来表达原文的信息及语法关系。

(2)形合与意合

形合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意合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的意义或逻辑联系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4]英语属形合语言,注重显性连接,需要用连接词来体现分句之间的依附或从属关系,注重形式和结构完整;而汉语是意合语言,注重隐性连接,分句之间不靠关联词而靠次序来体现相互关系,注重逻辑顺序。英语的形合手段主要有关系词和连接词、介词、代词等,汉语的意合手段主要有反复、排比、对偶、紧缩句、四字格等。例如:

③千不好万不好也是爹啊

Even if he were 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 he would still be my di eh.

④狗哼哼还是狗,猪汪汪还是猪,爹不亲还是爹。

If a dog grunts, it is still a dog, and when a pig barks, it remains a pig. And a dieh is still a dieh, even if he does not act like one.

汉语原文虽没有关联词,但却可以根据语序与含义判断其关系,例③译文增添了even if表示原文的逻辑关系,例④译文增添了when, even if, and等关系词和连接词,来表示句子的从属、并列等关系。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形合与意合的差异,在汉译英时需要增加必要的关联词等,使译文的形式和结构更完整,逻辑意义更清晰。

(3)静态与动态

英语是偏静态化的语言,体现为名词化傾向、介词的大量使用及用形容词和副词表达动词的含义。而汉语具有动态化倾向,体现在汉语常连用动词,动词可以充当句子的任意成分以及汉语的动词常重复或重叠。例如:

⑤死得胜过一条忠于职守的老狗

...his death more momentous than that of a loyal old dog...

⑥俺公爹头戴着红缨子瓜皮小帽

In his red-tasseled skullcap...

⑦摆脱了狗的追赶

Now free of the dog...

例⑤中,原文“死得”为动词,译文将其转换为名词“death”,例⑥中“头戴”为动词,译文处理为介词“in”,例⑦中,原文“摆脱”为动词,译文使用形容词“free”表达原文动词的含义。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静态化与动态化的倾向,汉译英时,应注意动态与静态之间的转换,不局限于原文的形式,使译文表达更符合英语静态化的倾向。

(4)具体与抽象

西方思维注重科学性,常用抽象的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而汉语倾向于用实的思维表达抽象的概念。具体体现为英语可使用词缀对词义进行虚化、用介词表达虚幻的含义等。汉语的具体性体现在,汉语是意向性语言,文字符号有象形,会意和形声等特点,非常形象,用词有具体化倾向。例如:

⑧爹啊爹,本来你已经过上了四平八稳的好日子。

You had lived a steady, conservative life, Di eh.

⑨他人高马大

He is tall and he is big.

例⑧中,原文使用具体的数字,“四”和“八”构成的成语,表示稳定,而译文略去了原文的具体数字,使用形容词表达出了原文的含义;例⑨使用“高”、“大”、“马”等具体描述,赵小甲魁梧的身材跃然纸上,译文没有按照原文的具体意象翻译。

(5)物称与人称

英语叙述常不用人称主语,倾向描述客观事物如何作用于人的感知,采用没有生命的抽象名词做主语(无灵主语),而谓语动词常用有生命特征的事物才能做出的动作(有灵动词),达到拟人的效果。而汉语习惯从自我的角度描述事物,常用人称,采用有灵主语和有灵动词的搭配。例如:

⑩那天夜里,俺心里有事,睡不着。

My thoughts kept me awake that night.

?俺爹的头很有经验

Experience has told Dieh's head that...

例⑩中,原文使用“俺”做主语,而译文对主语进行了转换,选用无生命的“thought”做主语,与有灵动词“kept”搭配,译出了心事萦绕心头的感觉;例?原文使用“俺爹的头”做主语,而译文使用“experience”做主语,使用有灵动词“told”使句子拟人化。在这种差异下,将“人称”转化为“物称”是汉译英的常用手段。

(6)主题与主语

英语是形合语言,注重结构的完整,主语不可或缺,是主语显著的语言,谓语的人称和数要和主语保持一致,句子的主要结构是主语-谓语结构。而汉语属意合语言,主語可以省略,主语不决定谓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主题位于句子的开头,不一定是句子的主语,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是话题-评论结构。例如:

?吵死了,烦死了。

The noise drove me crazy.

?三更天了。

It was already the third watch.

在例?、?中,中文原文都没有主语,译者在翻译时加上了相应的主语“The noise”,“It”,在例?中采用了形式主语。

通过对比《檀香刑》原文及其英译本《Sandalwood Death》可以发现,中英两种语言在形式上差异明显,葛浩文在翻译时,充分意识到了两种语言的差异,考虑了目的语读者的表达和语用习惯,使译文更能被目的语读者接受。其翻译策略以“顺”作为最终的裁判,体现了他对原作文化内涵和语言特点的充分尊重。[5]

三、结语

英汉语言在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如分析与综合、形合与意合、动态与静态、具体与抽象、主题与主语,人称与物称等,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两种语言的差异,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尽量使译文忠实、流畅。

参考文献:

[1]莫言.檀香刑[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

[2]Howard Goldblatt.Sandalwood Death[M].Norman: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2013.

[3]卢巧丹.莫言小说《檀香刑》在英语世界的文化旅行[J].小说评论,2015(4):48-55.

[4]刘宓庆.汉英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5]王宇弘.论葛浩文的层级式文化翻译策略——读莫言《檀香刑》译本[J].双语教育研究,2017(4):46-54.

猜你喜欢

檀香刑英译本
《孙子兵法》罗志野英译本研究
基于语料库中英译本译者主体性的对比分析——基于韩国作家韩江的《素食主义者》中英译本平行语料库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檀香刑》的生命意识解析
莫言小说狂欢人物的动物性诉说
新时期长篇小说语言、内容结构和思想性的新突破
横看成岭侧成峰——浅析《红楼梦》两个全英译本
操控理论在文学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