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研究
2020-12-25叶鹏程杨帆潘光
叶鹏程 杨帆 潘光
摘 要:大学生爱国教育机制应该在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针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方面,顺应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潮流、满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求。本文旨在发现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勇于创新思想引领的机制和内容,优化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流程,以此为基础更好地教育、引领学生,探寻相关路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人才,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后浪”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机制
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2-140-002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有重要的“后浪”作用。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其日后对祖国所作贡献。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设和创新予以高度重视。以“新时代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政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如何以新思想作为引领,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进行创新并贯穿教育工作全过程,是当代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分析历史沿革,激发传统情怀
各校历史背景和资源侧重各有千秋,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校的历史沿革,发掘特定文化底蕴。爱国主义传统是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思想结晶。但是,如何让爱国主义思想的传统精髓服务于随时代发展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这十分值得思考。“传承”和“激发”的程度如何把握,首先要对本校爱国主义历史进行厘定。我国拥有众多高等院校,每所院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沿革和人文底蕴,对于“爱国”的理解虽然相似,但是表达爱国情怀的方式方法可能不尽相同。寻找适合自己高校的育人方法十分重要,方法得当可以事半功倍,减少人力财力还可以起到十分良好的教育效果。以优良传统为烘托,凸显爱国主义的深远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既要足够“深化”,要将爱国主义的必要性和使命性充分灌输给学生,又要做到“接地气”,要在实际操作中结合特定的历史资源合理分析,不然就成为刻板的说教和灌输,教育的效率就大打折扣了。
梳理已有研究文献,将学校爱国主义历史进行总结,对于现今阶段仍然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包装和激发;对于某些特殊历史时期,如战争等时期衍生出的一些思想可以进行适当的摒弃。充分发挥历史厚重感引发的使命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不拘泥于刻板说教和讲述事迹,可以适当讲述卓越校友在这片校园中的生活往事。曾经和学生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师兄师姐、每天都朝夕相处的老师为国家做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这样,爱国主义就会另外附上一层“传承”的意义,如此,将优秀校友与后代学生的距离拉近,产生共鸣,既将爱国主义的传统进行传承,也给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
二、提升理工科专业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水平
严谨治学,恪守学术规范是理工科学习的准则,与实践紧密结合,不容许半点的弄虚作假。理工科课程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伦理使学生具备敬畏自然,探索真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素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悟人性、弘扬人性、完善修养。专业课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并不会改变课程本身的性质,更不是将传统的思政课程模式生搬硬套进来,而是要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方面的引导。
对现今时代“网易课堂”、“新东方”等成功的教学案例进行合理分析,思考什么样的授课方式是现今本科生所喜爱的。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差异制定出不同的授课风格模式,如青年型、趣味型、激情型等。教學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勇于淘汰部分陈旧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求道德教育与专业教学的结合点。传播途径也应达到年轻化,积极推进课程网络资源建设,获得“互动教学,积极反馈”的效果。挖掘前辈的优秀案例,为学生回答“我为什么而奋斗”和“我要为谁而奋斗”。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专业、自己的人生与国家结合起来,书写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和担当。鼓励学生学习科技,胸怀大抱负,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注入大学生群体,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三、爱国主义教育进宿舍
宿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将新时代爱国主义向宿舍延伸,充分发挥宿舍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方向。随着大学“完全学分制”的普及,班级的概念被逐步弱化,宿舍在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了出来。新时代大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追求个性。传统灌输式教育便略显落伍,而小范围、个性化、体验式的教育模式显然更符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宿舍恰好能够满足这些需求。宿舍爱国主义教育,要以“统一领导,分散行动”为原则,高度重视,做好爱国主义教育进宿舍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走向,把握方向,保证“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大方向保持良好态势。各宿舍建立“模范带动”制度,以共产党员、学生干部等学生发挥榜样作用,形成优秀辐射效应。在具体的活动形式上,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上课、写体会、唱红歌等,主题班会、联欢会等受大学生群体喜欢的形式,可以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加大宿舍范围内的爱国主义教育考察制度,广泛发动学生,接受学生的意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明白需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学生党员积极承担责任,要使得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辐射到自己所在学院,尤其是党员同志要积极联系低年级同学,发挥引导作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与宿舍管理工作相结合,实际上是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延伸和创新。新时代爱国主义不再是让学生进行机械地接受,而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明确爱国主义在自身的定义和要求,思考自己能为国家、为民族做什么。
四、用好高校所在地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以陕西省为例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理位置之间具有不小的文化差异。陕西省具有十分优良的爱国爱党传统。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今仍保留着许多革命根据地的遗址,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陕西省有一批具有优良爱国主义精神的高校,如具有“西迁精神”的西安交通大学、为国防建设发挥重大贡献的西北工业大学等。无论是作为革命根据地所发挥的重大作用,还是教育领域的优良传统,都是学校所在地的爱国主义优势。如果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做到“深入而浅出”,站位高的同时又要做到接地气,将情怀显得易于接受。将地理优势充分发挥到爱国主义教育中,要让学生真正走到基层去,走到当地传统的具体实践中去,在充满仪式感的氛围中感受“爱国”两字的具体含义。
五、结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充满了挑战,同时也拥有新的机遇。爱国主义教育的空间化、立体化使其不再是纸上谈兵。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负起责任,在权衡中寻找方法,找到最适合学校校情、学生学情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基金资助项目:西北工业大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3102019XSY08)
参考文献:
[1]刘洋.论爱国主义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9:157-157
[2]曲建武,胥佳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传承五四运动以来青年学生爱国的基本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7:64-68
[3]魏勃,李治勇.凝心铸魂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6:4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