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之愈笃 知之益明

2020-12-25吴国英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做中学科学教育幼儿

吴国英

摘 要:“做中学”是幼儿科学教育方式上的一种新的改革。在实践中,我们引领并积极参与幼儿做中学, 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从而发展了幼儿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对“做中学”实施的具体做法进行了着重探讨。

关键词:幼儿; 科学教育; “做中学”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2-090-0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的科学教育应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以实践操作、游戏等形式,感知身边的自然现象,学习简单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注重幼儿科学的个人生活行为和习惯的培养,从中受到科学技术的熏陶和体验。依据《纲要》的精神,我们着重探讨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之策略——做中学。

一、“做中学”教学理论的现实意义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随着科学的发展与教育的进步,它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怎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激发幼儿对科学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新的课题。我园对幼儿的科学教育进行了重新定位与探究,在实践中认真开展了“做中学”活动,使我们对幼儿的教育有了新的领悟与理解。可以说“做中学”是幼儿科学教育方式上的一种新的改革。

首先,“做中学”打破了原来“听中学”“静中学”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它强调了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简而言之,使幼儿学习由被动型变为主动型。

其次,“做中学”反映了幼儿自然的发展的开始,表现了幼儿天然欲望,体现了幼儿的真正乐趣所在,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幼儿探究科学的积极性。

最后,“做中学”强调的不是让幼儿单纯地简单地学习某一方面科学知识和技能,而是让幼儿从中受到科学技术的熏陶和体验,注重培养了幼儿科学的个人生活行为和习惯。几年来,在实践中,我们引领并积极参与幼儿做中学,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从而发展了幼儿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二、科学合理选择科学活动的内容是“做中学”成功实施的基础

教学内容是目标实现的载体,恰当的方法用在合理的内容上,效果才能显著。在幼儿生活的周围世界里,科学活动涉及的面广,动物、植物、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吃的、穿的、住的、用的,无不与科学息息相关,但在这样宽泛的内容中,以什么内容做为幼儿园孩子的科学教育内容呢?再者由于科学领域的知识明显地具有“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这就对如何选择好科学活动内容提出了要求。需要我们去思考“做什么、怎么做”。

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儿童所选的内容,主要是那些符合儿童心里发展年龄特征的,生动有趣的,发挥儿童个性的具体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内容,从而体现出玩中学、 想中学、问中学、做中学。

1.科学教育内容生活化

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选择幼儿易于理解,符合他们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的较简单、粗浅的科学知识。使幼儿体验这些内容对自己生活的意义,发现周围世界的神奇,领悟“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2.科学教育内容具有兴趣性、生成性

兴趣是儿童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兴趣使幼儿敢于冒险,教育就要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这需要教师发现、支持、扩展、利用幼儿感兴趣的生成活动,进行随机性教育活动,这是幼儿内化科学经验的根本保障。

3.科学教育内容体现时代性、广泛性

教育要显示前瞻性,因此内容要跟上时代。为了满足幼儿认识世界需要,有利于幼儿适应周围世界、理解世界、关心世界、积累丰富多样的经验,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产生广泛兴趣,这对于幼儿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做中学”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应用的五部曲

1.创设环境

幼儿的认知具有直观性特点,环境则为他们的认知提供直观的物质基础和依托。科学教育活动良好环境氛围的营造,则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幼兒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幼儿关心环境、观察环境、主动与环境互动的情趣和良好习惯,引发幼儿主动产生探索环境科学现象的行为。

因此,我们非常注重营造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环境氛围,让幼儿在找一找、试一试、玩一玩、做一做的活动中,动手动脑。在科学活动《认识蚯蚓》中,要求孩子初步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活动中,老师通过图片资料进行讲解,大部分孩子对蚯蚓的外形,习性有了初浅的了解,但是他们对蚯蚓的爬行和吃什么显得似懂非懂。老师精心设计提供了一个蚯蚓活体场景,采用“做中学”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探索活物,他们发现原来蚯蚓尖的一头是头部,圆的一头是尾部,爬行时是用尖的一头蠕动前进的。当孩子们往泥盆里注入水时,发现原本钻在湿泥里的蚯蚓们纷纷爬出了盆,为什么呀?大家相互讨论,寻找答案,原来是水里没有氧气,蚯蚓呼吸困难,所以它要爬出水面来透气。有个喜欢观察的孩子还突然联想起来,兴奋地说“怪不得下雨天蚯蚓都要爬到操场上啊”。

还有个有小朋友不小心用小铲子切断了一条蚯蚓,由此而又生成出了新的问题“蚯蚓会再生吗?”。根据孩子们的研究兴趣,我及时整理了自然角,开辟出“蚯蚓之家”一角,专门用来供孩子们研究蚯蚓。孩子们把切断的蚯蚓饲养在自然角中,天天观察,还找了腐烂的叶子来喂养,过了几周,发现一条蚯蚓长出了尖尖的头,一条蚯蚓长出了圆圆的尾,都能爬动了。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彼此合作,亲自动手动脑,发现了问题,分析了问题,解决了问题,对蚯蚓的探究兴趣高涨,活动效果非常好。

猜你喜欢

做中学科学教育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