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术预后及健康教育相关性研究
2020-12-25潘秋霞纪海燕曹丽琴
潘秋霞,纪海燕,曹丽琴
(东台市人民医院骨1科,江苏 东台 224200)
股骨粗隆间骨折(ertmchanteric fracture,简称IF)多发于老年患者,导致出现行动障碍等并发症,影响日常生活行动,疾病多采用固定术治疗,但是研究显示,该术式患者预后不理想,为了更好的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需要结合有效的护理配合[1]。为评定健康教育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术患者预后的效果,展开调研。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纳入我院接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2例,收治时间在2018.2-2019.2,抽签法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股隆间骨折固定术治疗,对照组(31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接受健康教育。对照组,18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介于65-82岁之间,均值(72.15 3.11)岁。观察组,16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介于65-85岁之间,均值(72.36 3.26)岁。2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相比较,(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于患者的饮食、功能锻炼进行常规指导,检测生命体征等。观察组接受健康教育,①心理健康教育,老年患者情感细腻,在长期卧床治疗中易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需要关心患者,平稳其情绪,帮助老年患者积极的影响治疗[2]。②疼痛教育,可以指导患者采用呼吸训练缓解疼痛,还可以采用听音乐的方式降低对疼痛的注意力。③饮食教育,术后为患者补充影响,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④功能训练教育,告知患者开展早期功能训练的重要性,强化老年患者的认知,同时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3]。
1.3 观察指标
(1)骨折愈合时间、弃拐时间以及Harris评分。
(2)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使用(%)表达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以卡方检验;使用(均数±标准差)表达骨折愈合时间、弃拐时间以及Harris评分,组间差异以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骨折愈合时间、弃拐时间以及Harris评分相比
观察组(n=31):骨折愈合时间(周)11.23 2.58,弃拐时间(周)20.84 5.28,Harris评分(分)87.85 5.67;对照组(n=31)骨折愈合时间(周)14.68 3.84,弃拐时间(周)25.14 6.84,Harris评分(分)80.25 5.88。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弃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具有较大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2 并发症发生率相比
对照组(n=31):坠积性肺炎2(6.46),尿路感染2(6.46),褥疮2(6.46),下肢深静脉血栓1(3.23),并发症发生率7(22.58);观察组(n=31):坠积性肺炎0(0.00),尿路感染1(3.23),褥疮0(0.00),下肢深静脉血栓0(0.00),并发症发生率1(3.23)。观察组的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褥疮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总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具有较大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3 讨 论
股骨是人体跌倒后最严重的部位,老年人其钙质流失严重,所以容易跌倒等,所以老年人是股骨损伤的高发人群[4]。股骨骨折常见的治疗方法为内固定术治疗,但是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较差,预后多不良,易出现伤口愈合缓慢和诸多并发症,影响正常生活[5]。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疼痛教育、饮食教育、功能训练教育四方面展开,有利于提升临床护理的针对性,改善患者的认知和依从性。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老年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不良情绪对术后的消极影响,通过疼痛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缓解疼痛,降低疼痛感,通过饮食教育,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程度,提升免疫力,通过功能训练教育,可以促进患者更好的提升医嘱的执行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总而言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预后效果较差,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