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低产林的成因与综合改造技术
2020-12-25项立平
项立平
(桐城市公墓管理处,安徽 安庆 231400)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桐城市曾进行了规模化油茶(Camellia oleifera)造林,种植面积约 380 hm2。但在后期的生长进程中存在相当规模的低产林。如何对其改造,促进油茶生产增产、农民增收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2015年桐城市科技中心组织科技力量,对唐湾镇大塘村、吕亭镇红桥村、大关镇麻山村三个村民组5个小班,15.33 hm2低产油茶林进行改造。运用油茶良种长林4号、40号和27号,采用高干枝接方法,经过四年精心培育,平均籽产量由19 kg/667m2提高到2019年的47 kg/667m2,不仅油茶籽产量有了很大提升,而且油茶树体生长旺盛。此改造措施无需造林整地,节省了整地、幼苗抚育等费用,实践证明,具有成本低、增产高、见效快的优点。
1 油茶低产林的鉴别
油茶低产林分主要表现为品种杂、病虫害多、林分残缺荒芜、杂草灌木丛生、疏密不匀、长势衰弱、结实不多、林相紊乱等。
2 油茶低产林表现及原因分析
2.1 油茶低产林表现
2.1.1 品种杂,品质劣
桐城市现有油茶多为中龄林油茶,多为实生苗,林分植株没有经过优选,植株间良莠不齐。林分生长表现出花期不一,早熟的已挂果,迟熟的才开花,甚至因低温所致,授粉受精不良,有的开花不结果,有的结果品质差;挂果不一,不便采摘,不便储藏及加工,且果皮厚、果小、量少,出油率低。油茶林分经过历代的混交种植,产生的后代会发生不同的变异,在自然繁殖的状态下,变劣的特性更是多数。据桐城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室资料数据显示,现有油茶低产林中,受子代品种劣质影响产生的低产林面积约占全市油茶低产林的75%左右。
2.1.2 林相衰退,病虫害严重
油茶初始造林密度达到220株/667m2,由于后期管理不善,造成林分内杂草灌木丛生,至中龄林结果时,其个体发育严重受到病虫危害。据调查,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地区虫株率高达40%,使得油茶树势生长不良,生理机能渐弱,根系吸收能力、叶片光合作用等能力减弱,生长发育没有充足的养分供给,主要表现为新梢生长量少,花芽分化少,枯枝日渐增多,冠幅瘦而小,主干和主枝上附生着苔藓、地衣和桑寄生,病虫害增多,长势弱,落花落果严重。林相衰退严重。
病虫危害较普遍且严重,造成大量油茶林的蕾、果、叶脱落或干枯,甚至死亡。2016年唐湾镇大唐村红旗林场油茶林发生炭疽病,因未及时防治,油茶落花落果率15%~20%,单位面积产量下降1/4~1/3。吕亭镇红桥村油茶林地出现油茶象甲等虫害,单位面积产量比上年度减少了10%。
2.2 低产林形成原因
2.2.1造林初始期没有做到适地适树
油茶同其他作物一样,若要生长发育良好,需要林地土层60 cm以上,且油茶栽植受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的影响较大。由于造林初始对油茶栽培技术掌握不够深入,具有历史局限性。在2015年实施低产林改造的3个乡镇中,唐湾镇大塘村第二小班坡向东北,油茶林地土层约30 cm,光照、温度和土壤性状等因素也不理想,油茶林分的生长势颓萎,发育不良,连年产量低下。
2.2.2造林方法不科学
造林方法与油茶的生长和发育息息相关。过去造林粗放,因造林立地条件不同,冬季没全面进行整地,影响油茶的成活率,也不利于幼林生长。春季造林时,没有按照技术规程,仅仅运用简易“一锄法”栽植。据统计,“一锄法”林地造林平均成活率只有70%,树高166.5 cm,冠幅156 cm,根茎1.87 cm,均低于“挖穴施基肥法”和“带状整地法”。
2.2.3油茶经营管理粗放
由于投资时间长、见效慢,加上多数林农经济条件差,所有油茶生产投入相对有限,致使油茶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状态,林内杂草灌木丛生,根系生长受阻,水分、阳光、养分不足,树体衰弱。桐城市梅雨季节时雨量集中,很多油茶林地土层出现沟状流失,尤其是在经营管理中存在不合理的纵向垦复,导致土壤肥力越来越差。有的油茶种植区每年茶果成熟季节,把林地杂草铲干净,年复一年的铲草,造成严重的水、土、肥流失。
3 油茶的综合改造技术
3.1 调整林分
林相紊乱是油茶林低产低效的主要原因。通过林相调整,改善林分结构,清除油茶林分内杂草杂木,挖除影响油茶生长的树木以及老、残、病油茶树,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为油茶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2 土壤改良
对长期荒芜的林地,需要进行土壤改良,主要解决土壤板结、不透气、不保水、不保肥的问题。土壤改良以冬季垦复为宜,对于坡度较大的林分,采取水平带状深挖,深度30~40 cm;同时,施复合肥50 kg/667m2和腐熟的猪、鸡粪肥800~1 200 kg/667m2。之后每隔2年在深秋时对造林地进行深挖一次,深度20 cm左右,以疏松土壤。
3.3 合理施肥
油茶有“抱子怀胎”的生理特性,全年花果不离枝头,消耗了大量的水分养料,必须进行补充。施肥要因地而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施用不同的肥料。春、夏季以速效肥为主,秋冬季则施有机肥;小年施氮肥或复合肥,大年施磷肥,油茶不耐氮肥。施肥量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过多会存在过度营养化,造成油茶树体生长旺盛,易引起严重病虫害,从而影响产量。667m2油茶施肥标准:茶果产量为500 kg的林分,施磷肥50 kg、钾肥20 kg或复合肥50 kg。
3.4 整形修剪
荒芜林分中油茶枝条生长紊乱,重叠枝、挤压枝众多,林分通风、透光条件差。因此进行改造时首先要改善林分生长条件,通过整形修剪调节林分结构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修剪的要求是:上控高度,下剪弱枝,中疏密,整齐冠; 剪去病枝、虫枝、枯枝、弱枝、重叠枝和下脚枝。每次修剪强度不宜大,以免消耗养分。通过修剪整形,促使树体结构良好,林间通透,养分集中,病虫害减少;调整枝条生长部位、方向,形成良好的树冠;促进油茶生长发育,尽快恢复树势。
3.5 更新改造
3.5.1实生苗栽培的衰弱中龄林油茶林分
采用嫁接方法,1年可嫁接2次。第一次夏接,5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第二次秋接,9月上旬至10月底进行。嫁接方式主要为剖接。目的在于通过嫁接优良品种更新林分,提高林分产量。主要方法:在油茶距地面20~100 cm处进行截杆,截口要平,2~3 cm粗的树杆接2个接穗,3~5 cm粗的树杆接3个接穗。
3.5.2衰老的中幼林油茶林分
立春前后,采用平茬萌芽方法更新。截干高度不低于20 cm,截口涂层树木伤口愈合剂,每株选留3~5根长势良好的枝条,嫁接优良品种油茶。
3.6 加强管理
在抓好土壤耕作管理和改造林相、林分结构同时,还要注意林地卫生状况,清除病叶、病果,砍除病株,减少侵染病源。油茶病虫害会造成林分长势衰弱,大量的叶、蕾、果干枯脱落。因此,一旦发现病虫害发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通过生物与药物防治有机相结合,力争做到防早、治小、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