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良性溃疡的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研究新进展
2020-12-25周有际
周有际
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西河池 530700
食管溃疡指的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下所诱发的食管各段坏死性病变, 发病后患者食管黏膜层到肌层之间形成炎性病变,以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等为主要症状表现,有贫血、食管破裂穿孔等重症并发症的风险。 临床中,一些良性疾病可能会引发食管溃疡, 但是在症状表现上与恶性肿瘤相接近, 且活检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为避免误诊、漏诊等情况的出现,要求对食管良性溃疡的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形成正确的认识,综合判断病情,因此该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提升诊断结果精准度。
1 非感染性疾病
1.1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十二指肠、 胃内容物反流并进入食管后引发的不适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反酸、上腹部疼痛感, 发病因素多与患者食管括约肌功能衰减有直接关联性,是引起食管溃疡中最为主要的非感染性疾病;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经内镜检查后,于食管下段可见有水肿、充血症状,病情严重情况下,可有溃疡发生,且溃疡分布多呈斑片状,或为纵向分布状态,具有多发性,但溃疡以表层居多,深层较少累及[1]。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中,以质子泵抑制剂为首选药物,一般用药后不久溃疡即可愈合,但如果患者伴有体重急剧下降、贫血症状,则应完善的内镜检查,以排除恶性疾病的风险。
1.2 药物性食管炎
药物性食管炎指的是由药物引发的食管溃疡, 临床中此类药物超过百余种,如抗菌药、非甾体抗炎药等,如果老年患者在服用此类药物之后,未能充分饮水,或者服用药物时的体位不正确, 都可能会增加药物性食管炎的风险,继而成为食管溃疡的诱发因素[2]。 药物性食管炎发病后,患者症状表现无特异性,以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症状为主要,不排除有出血及穿孔的可能性,其中吞咽疼痛的症状表现占比例最高,可达79%左右,其次为胸骨后方疼痛以及吞咽困难,其他症状发生较少[3]。 药物性食管炎与食管癌鉴别诊断中可以发现, 药物性食管炎患者发病急促,病情进展速度快,多发生在用药体位不当、饮水不足之后, 且药物性食管炎患者停用诱发药物之后并对症治疗,溃疡即可治愈;而食管癌患者相反,发病速度缓慢,病程进展中吞咽困难症状具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需进一步做活检判断[4]。
1.3 腐蚀性食管炎
腐蚀性食管炎指的是吞咽了强酸性、强碱性物质后,带有腐蚀性的物质对食管造成了损伤, 临床诊断中可通过对患者有无服用腐蚀性物质的病史进行判断, 在内镜检查中,患者病情早期以充血、水肿、溃疡为主要表现,随后转为瘢痕,并引发食管狭窄症状,例如吞咽匹可硫酸钠的患者,经内镜检查后,食管全周溃疡均清晰可见[5]。 一般情况下, 腐蚀性食管炎患者溃疡程度与损伤性因子具有直接的关联性,如果损伤性因子的浓度高、剂量大、性质严重,则造成的溃疡程度也比较严重[6]。 此外,腐蚀性食管炎患者内镜检查中,食管损伤一般呈弥漫性,尤其是在病情的早期急性发作阶段, 食管内的血肿及充血症状尤为显著, 溃疡分布范围广泛, 如果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病情加剧后会引发食管狭窄症状,此时需要行内镜下食管扩张治疗[7]。
1.4 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属非特异性炎症, 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得到完全的阐述, 但不能排除食管并发克罗恩病的可能性,有调查数据显示,克罗恩病发生于食管的概率在0.2%~1.8%之间,在引发食管溃疡的良性疾病中占比仅为0.2%,与其他诱发食管溃疡的良性疾病相比而言,克罗恩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并不高[8]。 基于这一情况,克罗恩病食管溃疡的内镜检查与诊断的可供参考经验相对较少、难度也相对较高,临床中不仅要进行内镜检查,同时要参考其他的检查技术手段,包括既往病史、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诊、漏诊情况发生[9]。 克罗恩病在中年、青年群体中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病初期病情进展速度比较缓慢,病程绵延,发病之后的症状表现具有异质性,以胸骨后疼痛、吞咽疼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表现, 也有患者会并发食管狭窄症状[10]。
1.5 贝赫切特病
贝赫切特病属于血管炎症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发病后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 皮肤性损伤等,对胃肠道也可造成一定影响,尽管贝赫切特病引发食管良性溃疡的可能性较低,仅有2%~11%左右,但并不能排除这一可能性[11]。 贝赫切特病引发食管溃疡后,多数情况下会引发患者胃肠道的病变, 经内镜检查贝赫切特病的同时, 还可以将贝赫切特病国际诊断标准引入其中,进行更加全面、客观的判断,补充诊断内容,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12]。同时,在内镜诊断的过程中,需要对贝赫切特病引发的症状表现进行观察,通常情况下,贝赫切特病患者的食管溃疡形状大小不一,溃疡深度不等,形状以圆形居多,单发性与多发性均有,且溃疡之间的边界比较清晰,出血及水肿症状的发生较少,治疗措施以免疫调节为主[13]。
2 感染性疾病
2.1 食管结核
在食管溃疡良性疾病因素中, 食管结核的发生率不高,原发性疾病相对较少,但是仍然不能排除感染诱发疾病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食管结核以继发形式发生于肺结核、 喉结核之中, 发病之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部疼痛、体重骤减等[14]。 经内镜检查可发现,食管结核患者表现出溃疡、黏膜增生情况,少数情况下有颗粒型表现,其中溃疡多发生于食管的中段位置,可能会引发食管肌层同时病变,病情严重的情况下,会进一步引发穿孔的风险[15]。 经内镜检查可见有食管深处大面积溃疡,如果排除了食管癌等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则需要进一步筛查是否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必要时需结合其他器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筛查,使病情得以尽快确诊[16]。
2.2 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通常发生在糖尿病患者、 器官移植患者群体当中,该群体的共同特点是免疫力低下,其中白色念珠菌病原体引发真菌性食管炎的风险性最大, 内镜检查结果以白斑、浅度溃疡为主要表现[17]。部分情况下,内镜检查下真菌感染的特异性症状比较欠缺, 此时便需要进一步活检做病理检查来进行确认[18]。 此外需注意,在免疫力低下的群体中, 真菌感染以及病毒性感染不排除有同时发生的可能性,真菌感染并发、单发性因素,临床中需要对二者加以辨别[19]。
2.3 病毒性食管炎
病毒性食管炎通常在老年患者群体当中具有多发性,且接受化疗、激素治疗等免疫力缺失的群体中也较为常见,原因是此类群体遭受免疫缺陷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等病毒感染之后,病情会进一步侵及食管,继而诱发食管溃疡症状[20]。 以疱疹病毒性感染食管炎为例来看,患者在发病初期并发水疱,食管分布大小不一的溃疡,形状以圆形为主,内镜检查下可见有清晰的黄色液体外渗,深度不等,且有呈火山口状的深度溃疡,但黏膜未受累及[21]。在对食管良性溃疡患者做内镜检查时, 如患者溃疡呈火山状,且经多次病理活检后排除恶性肿瘤可能性,则要分析是否为病毒性感染, 判断患者是否为免疫力低下的病毒性食管炎高发群体[22]。
3 结语
临床中引发食管溃疡的良性疾病可以划分为非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两种,非感染性疾病中包括胃食管反流病、药物性食管炎、腐蚀性食管炎、克罗恩病、贝赫切特病;感染性疾病中包括食管结核、真菌感染、以及病毒性食管炎。 在临床检查中,针对内镜诊断困难的情况,需结合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等手段做鉴别诊断,结合内镜检查的特点以及诊断要点, 为临床诊断结果准确率的提高提供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