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甲状腺癌术后并发乳糜漏的观察与护理
2020-12-25李婷
李婷
(贵港市人民医院 耳鼻喉头颈外科,广西 贵港 53710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改变,甲状腺癌发生率显著增高,且女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甲状腺切除、甲状腺峡部切除、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是当前临床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段,术后乳糜漏是一种极为棘手、少见的并发症,多在术后患者进食后出现,具体表现为引流管出现奶水样液体,对患者机体康复等均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加强对甲状腺癌术后乳糜漏护理对于促进患者机体康复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对本院1例甲状腺癌术后乳糜漏患者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 病例回顾
患者,李某某,女,31岁。者自述三年余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颈部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水平,约花生大小无疼痛,无流脓无咳嗽无咳血,无胸闷气促呼吸吞咽困难,无声音嘶哑无涕中带血无痰中带血当时未予处理。此后病情迁延不愈,左侧颈部肿物逐渐增大至鹌鹑蛋大小无疼痛,无流脓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呼吸困难无吞咽困难,患者视病重,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检查后,拟“左侧颈部肿物待查”收住院治疗。入科查体:T:36.2℃,P:74次/分,R:20次/分,BP:93/60mmHg,患者神清,精神好,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左侧胸锁乳突肌前缘水平可触及一囊性肿物,质地软,无触痛边缘清晰,活动良好。双侧颈部对称,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无肿大,未闻及血管杂音。既往史:无特殊病史。个人史:过往无吸烟喝酒习惯。
2018-09-21,8时全麻下行左侧甲状腺切除+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中病理标本冰冻诊断:左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因切口敷料渗出液较多,于9月24日15时全麻行颈部置管探查术。9月25日,伤口敷料无渗血渗液,24小时引流量:左侧两条颈部引流管引流约240毫升淡红色血性液,右侧颈部引流管,引流约830毫升,乳白色乳糜样+淡红色血性混合液。
2 护理问题
2.1 肺部感染。与长期性卧床、无法有效咳嗽有关。
2.2 不良情绪,与患者对乳糜漏认知程度以及心理状态有关。
2.3 疼痛,与手术创伤性有关。
2.4 免疫功能低下、便秘。与饮食不当有关。
2.5 淋巴漏、出血等并发症。与甲状腺癌手术淋巴清扫范围较大,涉及到较多的器官和组织有关。
2.6 局部肿胀、气管压迫。与引流管放置不当有关。
2.7 胸膜腔感染:与胸腔闭式引流不当有关。
2.8 出现脓性分泌物、渗血、痛、热、肿、红等炎症反应。与股静脉置管不当有关。
3 护理措施
3.1 基础护理。术后患者禁食期间,护士应鼓励患者多漱口,并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由于TPN(全胃肠外营养)时间较长,患者术后长期性卧床,极易引发压疮等并发症。因此护士应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或者更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确保受压部位皮肤干燥、清洁。同时鼓励患者深呼吸,指导其进行有效咳嗽,防止肺部感染[1]。
3.2 心理护理。护士应综合患者文化程度、性格特点、职业、经济收入、心理状态等展开针对性心理干预,总结以往成功治疗的案例,将其作为心理干预素材,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指导患者正确的看待乳糜漏,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尽可能减轻患者消极情绪[2]。
3.3 疼痛护理。护士应详细记录患者术后每次疼痛部位、程度、持续时间、性质等,综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干预;对于疼痛较轻的患者,可指导其通过看电视、听音乐等形式转移注意力,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对于疼痛阈值较低的患者,则遵医嘱予以吗啡等药物进行镇痛治疗[3]。
3.4 饮食护理。乳糜液丢失主要是由于肠道吸收的三酰甘油增多。患者吃得越多,乳糜液丢失得就越多。因此术后患者饮食应以低脂为主,但应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满足机体康复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禁食刺激、生硬、辛辣、熏制的食物。
3.5 病情监测。由于甲状腺癌手术淋巴清扫范围较大,涉及到较多的器官和组织,术后护士应予以患者吸氧等基础护理,同时密切监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以及切口情况,如果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局部肿胀、呼吸不畅等现象,应高度警惕淋巴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立即告知主治医师,进行对症处理。
3.6 引流管护理。术后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有无肿胀、局部皮肤是否存在漂浮感,引流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量等,如果引流不畅,渗出大量的淋巴液会聚集在颈部,则会出现皮瓣波动感、局部肿胀等现象,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气管压迫等现象。因此护士应密切观察乳糜液引流是否通畅等,维持持续强负压吸引,详细记录负压值。大夜班时护士可用量杯准确测量引流出的乳糜液量,判断保守治疗有效与否,严格遵循无菌原则等相关操作完成负压吸引器更换。
3.7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者往往处于半卧位,目的是利于呼吸和吸引,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 cm,不论是何种情况,引流瓶均应低于病人胸腔,防止引流液逆流到患者胸膜腔,引发感染。定时对引流管进行挤压,一般30-60 min挤压1次,防止血凝块堵塞管口。详细检查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水柱波动范围等,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
3.8 股静脉置管护理。术后护士应妥善固定股静脉置管,防止导管脱出、受压、扭曲、移位。定期对穿刺点消毒,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脓性分泌物、渗血、痛、热、肿、红等炎症反应,高营养液输注静脉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完成输注之后,更换新的输液管或者以生理盐水冲洗管腔,而后将其他液体输入。
3 结论
颈部淋巴管包括右侧右淋巴导管、左侧胸导管,右淋巴管、胸导管在颈根部汇入静脉系统,静脉系统中注入胸导管时解剖变异性较大,脆性大,管壁较薄,在清扫颈部淋巴结的过程中,解剖左颈内静脉角、静脉下段,极易损伤胸导管以及相关分支,进而引发颈部乳糜漏,临床表现为术中引流出清亮的液体,或者术后引流出乳状、浑浊的液体,是一种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存在严重危险性的并发症[4-5]。引发乳糜漏的原因有:颈部胸导管结构变异性较大;手术医生对于颈部解剖结构了解不全,盲目的操作导致胸导管受损;淋巴结核或者转移癌一般发生在颈静脉角,且大部分粘连,为了彻底将瘤体切除,导致胸导管损伤几率明显增加;术中未仔细观察,没有及时发现瘘口,未及时缝扎或者结扎;术后患者剧烈躁动、咳嗽等导致结扎线脱落,或者结扎部位的胸导管破裂。乳糜漏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引流量较多时,极易导致机体丢失大量的抗体、蛋白质、电解质、水分等,最终造成免疫功能紊乱、代谢紊乱,增加感染率[6]。从本次研究可知:加强对甲状腺癌术后并发乳糜漏护理,重视患者精神、心理等健康状况,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妥善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股静脉置管,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加强营养干预以及疼痛干预,尽可能减轻患者术后消极情绪和应激反应,提高配合度、依从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抵抗力,可促进患者机体康复,极大地提高了护士对风险事件的预见性,有助于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