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女科玉尺》辨治崩漏特色

2020-12-25杨丽平王俊入毛天旭杨丽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5期
关键词:沈氏升阳四物汤

杨丽平,王俊入,毛天旭,杨丽娟

(1.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2.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0 引言

《女科玉尺》为清代医家沈金鳌撰写的一部妇产科专著。沈金鳌(1717-1776),字芊绿号汲门,晚年自号尊生老人,清代江苏无锡人,是清代著名医家,曾师从孙庆曾,后研习各医家名论。在妇科治疗方面经验颇多,著《女科玉尺》,本书共摘引有《素问》、《脉经》、张仲景、李东垣、陈自明、王肯堂、万全、张介宾、朱丹溪等40 余家相关论述[1],参以己见,相互考订而成,旨在为妇科疾病的诊治提供有效实用的准绳。《女科玉尺》共六卷,细分为求嗣、月经、胎前、小产、临产、产后、带下、崩漏、妇女杂病共9 门,涵盖妇科疾病广泛,对临床治疗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沈氏总结前人之精粹,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将崩漏独设一门,对崩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理法严谨,辨证详明,对临床治疗崩漏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现笔者就《女科玉尺》治疗崩漏的学术特色进行如下探析[1]。

1 病因病机

沈氏对崩漏的病因病机阐述较为全面详细,认为崩漏主要有火热、虚寒、劳伤、气陷、血瘀、虚弱大端。正如《女科玉尺》原文记载:“……若山之崩,如器之漏,故曰崩漏。究其原,有六大端:一由火热,二由虚寒,三由劳伤,四由气陷,五由血瘀,六由虚弱”[2]。

1.1 火热

沈氏认为火热致崩漏缘于脾胃虚弱、心气不足、肝经有热或脾经郁热。患者平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思虑过度,脾胃虚损,气虚下陷于肾,与相火相结,湿热下迫;或心气不足,心火大炽,旺于血脉;或怒动肝火,肝经有热,热迫血妄行,血得风而妄行;或忧思伤脾,脾经郁热,血为热迫而不归经;或悲伤太过,损伤胞络,胞脉不固,令血下行;或暑热之邪侵袭人体,热与血结,热迫血妄行,而成崩漏。

1.2 虚寒

沈氏认为虚寒致崩漏缘于平素劳逸饮食不节,感受寒邪,经期过服寒凉之品,伤及脾胃,气血化生不足,伤及冲任脉,冲任不固,则见经来非时,而成崩漏。

1.3 劳伤

劳伤实则为情志致病,沈氏认为平素劳役或思虑过度,伤及脾胃,脾胃气虚,脾失摄血;或忧思郁结,劳伤心经,心主血脉功能失常,血失所主;或大怒伤肝,肝失藏血,而血暴下。

1.4 气陷

对于气陷,沈氏沿用李东垣的学术思想,认为气陷致病缘于饮食不节,或劳伤形体,或素有心气不足。因饮食劳倦,伤及脾胃,心火乘脾,气血生化乏源,则气短困倦乏力。心主血,血主脉,二者受邪,病皆在脉,而脉为血之府,故脉与人的“神”相关。心主神功能失常,则脉络代心主神。故曰:心之脉主属心系。心系者,胞络命门之脉也,主月事。皆由脾胃虚而心胞乘之,故漏下。

1.5 血瘀

患者平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血行不畅;或过食寒凉之品、外感风寒,寒性收引凝滞,气血运行不畅,日久成瘀。

1.6 虚弱

妇女平素性弱体瘦,脾胃虚弱,气血无以化生,或平素带下漏血不止,日久气血不足所致。

2 治则治法

《女科玉尺》云:“医者深悉崩漏六者之由,而运之以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即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则庶几其得之矣。[2]”沈氏认为治疗崩漏当以气血为本,注重调理脾胃,同时以塞流、澄源、复旧三法为原则,再结合病因病机以审因论治。

2.1 治崩三法

沈氏治疗崩漏以明·方约提出的治崩三法为原则,即塞流、澄源、复旧,并引用万全根据治崩三法辨治崩漏的具体选方:初病用四物调十灰散止血以塞流;次病用清热凉血汤清热以达固本澄源之功;血尽后补虚调理,选用加味补中益气汤、地黄丸、参术大补丸以达复旧之功。现治崩三法已为后世医家视为治疗崩漏的大法和原则,与沈氏重视治崩三法的思想不谋而合,可见沈氏辨治崩漏的实用性与先进性。

2.2 审因论治

2.2.1 火热崩漏宜滋阴泻火,益气升阳

沈氏辨治崩漏重视火热因素,文中对火热崩漏的论述占比最多。通过归纳总结,可知沈氏将火热细分为气虚湿火、肝火、暑热。

气虚湿火崩漏的治疗实为继承李东垣的学术思想,李东垣认为崩漏主要病因是脾胃虚损,治宜大补脾胃而使血气升举,方选补中益气汤于凉血地黄汤加减以滋阴泻火,益气升阳;伴有心气不足者,稍加泻心火药以治其心[3],选用六味丸加黄连、麦冬以补气养血,滋阴泻火。气虚血热而见脉象虚洪,崩漏血紫黑者,选用河间生地黄散以益气升阳,清热凉血。

肝火可由风热袭肝或肝气郁结或脾虚引起,实则肝郁脾虚,治疗以疏肝解郁,养血健脾清热为原则,风热郁于肝经者方选加味逍遥散,因怒而肝郁化火者用小柴胡汤,脾经郁热者方选归脾汤,忧伤损脾者方选四君子汤,审因辨证加入山栀、丹皮、柴胡、龙胆草、柴胡之类疏肝解郁,清肝火药物。

暑热即暑热之邪侵袭人体,热邪破血妄行,治疗以清热凉血止血为原则,方选《简易》黄芩汤。

2.2.2 虚寒崩漏宜温经散寒,养血止血

对于虚寒崩漏,沈氏以温经散寒,养血止血为主,如表现为脐腹冰冷,怕冷,尺脉无力,经色黯黑,方选丁香胶艾汤以温经补血,化瘀止血;风寒邪气侵袭胞宫或气血不足或经期过服寒凉之品而致冲任虚损者,分别选用鹿茸丸、伏龙肝及八珍汤加炮姜以温补气血、止血。

2.2.3 劳伤崩漏宜调补肝脾,益气补血

沈氏认为劳伤崩漏以情志因素为主,治疗上从肝、心、脾三脏为切入口论治,尤为重视脾胃。如劳逸过度伤及脾胃而见身热汗出、纳差便溏、肢倦无力、漏下不止选用当归芍药汤以健脾养血;思虑过度伤及脾胃,伴见健忘、心悸失眠、倦怠乏力纳差,则选用归脾汤以补血益气,健脾养心。忧思郁结伤及心经而见崩漏者,选用柏子仁汤以养心安神,补血益气。大怒伤肝而突然血崩者选用养血平肝汤以疏肝理气,养血调经。

2.2.4 气陷崩漏宜升阳举陷,泻火除湿

沈氏沿用李东垣治疗气陷崩漏的学术思想,东垣将崩漏与泄泻称为“二湿”,认为二者病机相同,均属于“湿”之类[4]。治疗上当除湿去热益气,益风气上升,以胜其湿,并引用东垣所创升阳除湿汤;对于崩漏不止,色鲜红,食欲差,后背、头颈部疼痛者,则选用柴胡调经汤。方中运用羌活、独活、防风、升麻、柴胡、藁本、葛根等升阳风燥类药物,蕴含“火郁则发之”之意。对于脾胃气血,气血不足,冲任不固者,选用断下汤以益气补血,温经止血。

2.2.5 血瘀崩漏宜理气、化瘀止血

沈氏治疗血瘀崩漏以理气化瘀药为主加减,审因加入艾叶、阿胶、高良姜等温经止血药物。如血崩不止,昏迷不醒者方选五灵脂散以化瘀止血;血崩为五色者,方选香附散以疏肝理气;血崩伴头晕眼花,四肢厥冷者选胶艾汤(即四物汤加阿胶、艾叶)以活血化瘀,温经补血;伴脐腹痛则方选立效散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2.2.6 虚弱崩漏宜益气填精,补血止血

虚弱崩漏患者一般失血较多,气血大伤,表现为崩中不止,结做血块,如鸡肝色,虚损瘦弱,久不受孕,或带下漏血不止,腰痛,崩漏淋漓不尽,可根据症状选用小蓟根汤、鹿茸散、补宫丸及芎䓖汤以填精补血止血。方中多为温补气血之药,如鹿茸、鳖甲、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及熟地黄、续断、肉苁蓉、吴茱萸,辅以龙骨、牡蛎等收涩之药及白薇、生地等清虚热药以防过于滋腻。

3 临证用药特色

3.1 选方精当,擅用柴胡

沈氏对崩漏辨治的详细全面,详察所载之方,可见其切合病证,药味简洁,直中病之根本。《女科玉尺》所记载治疗崩漏的方中,列出具体药物的方剂共计34 首,药味多在5-10 味之间,更有简易黄芩汤、五灵脂散及香附子散仅由1 味药物组成。由此可见,沈氏选方之精简。恰如《禇氏遗书》言:“用药之妙,如将用兵。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惟取其效。”

沈氏治疗崩漏选方较多,但其所载之方药,均以温性、补益为主,极少用寒凉之药。沈氏治疗崩漏所选34首方,仅有凉血地黄汤、河间生地黄散、金华散、简易黄芩汤4 方为泻火凉血方,余方均为含温调、补益气血之意。沈氏认为妇女疾病,多与情志因素相关,情志不遂可伤及心、肝、脾,其中尤以肝郁为多见,故喜用柴胡以疏肝理气,亦含升阳解郁之意,肝恢复疏畅情志及藏血功能,则血行正常,经血按时溢下。

3.2 调理脾胃,气血为本

沈氏亦十分重视气血对妇女的重要性,崩漏开篇即言:“大凡女子,自天癸既通而后,气血调和,则经水如期,不先不后,自无崩漏之患。”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沈氏治疗崩漏所选之方,多有调补脾胃气血之功,如补中益气汤、伏龙肝散、八珍汤、当归芍药汤、归脾汤、调经升阳除湿汤等。官可祈等[5]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统计分析《女科玉尺》崩漏门的用药,发现当归、熟地黄、白芍及川芎为单味用药频次及频率最高首五位,可组成四物汤。文中崩漏原由症治部分详细记载引用李东垣、徐春甫、李诞、万全等运用四物汤的论述,多次运用四物汤,或所用方中含有四物汤,如八珍汤、丁香胶艾汤、加减四物汤。而四物汤为调补气血之方,可见沈氏辨治崩漏时重视调和气血,兼顾脾胃。

4 结语

崩漏是妇科临床上常见疾病,属于妇科血证中的难治病,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沈氏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对崩漏辨治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前人之未发,认为治疗崩漏时应当重视疾病的病因病机,尤其应当重视情志及脾胃虚弱致病因素,治疗上以气血为本,重视调理脾胃,灵活运用四物汤,擅用柴胡以疏肝理气,真正做到切合病症,直中病害。沈氏所著《女科玉尺》对崩漏的辨治十分全面精准,适用于崩漏各种情况,具有极大的临床实用性,提示我们临床上治疗崩漏时不可拘泥于一家一言,当详细全面了解病情,审因论治,因势酌方。

猜你喜欢

沈氏升阳四物汤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历史上唯一失踪的皇后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升阳益胃汤肺系疾病应用与药理学研究进展
浅析汉阴《沈氏家训》的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
等候袁世凯
桃红四物汤“内外”可通用
桃红四物汤“内外”可通用
升阳通降法治疗胃下垂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