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的诊治分析
2020-12-25刘登峰蒲康段降龙
刘登峰,蒲康,段降龙
(1.西安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2.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0)
0 引言
在临床中,腹股沟疝应用手术修补是最为有效的方式,随着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临床中得以推广、应用,使得术后复发率会进一步降低,因此术后的疼痛成为临床最常见的后遗症[1]。术中因对腹股沟的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则术后疼痛则无法避免,但修补术后环转动常出现由急性疼痛转化为慢性疼痛,对其日常工作、生活造成影响。部分患者会出现心理问题,严重会造成永久性致残,如下。
1 腹股沟疝在术后出现慢性疼痛的相关流行病学、病因分析
腹股沟疝在术后出现慢性疼痛的概率在不同的报道中存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临床统计中发病率为8%-62%之间。在欧洲国家的患者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之后,慢性疼痛发生的概率为30%[2]。在美国腹股沟疝术后出现慢性疼痛的概率为5%-14%之间。在不同的报道之中,慢性疼痛的发病率差异比较大,这可能是因为手术方案、技术应用以及疼痛评估以及随访等多方因素造成[3]。患者在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之后,大约一成患者出现慢性疼痛,并且对其日常活动造成影响。腹股沟疝在术后出现慢性疼痛的原因十分多样,目前在临床中主要是认为因术中对神经造成损伤而导致的,其中主要是因IIN损伤导致的最为多见,而GFN、IHN其次,股神经损伤、股股外侧皮神经造成的疼痛在临床中比较少见[4]。神经损伤主要是经热损伤、机械损伤所致,开放性手术、腹腔镜手术均会致使神经损伤。因此临床需要加强腹股沟解剖结构、手术技术的熟悉和了解,以减少患者术后出现慢性疼痛[5]。
2 腹股沟疝在术后出现慢性疼痛的诊断方法分析
腹股沟疝在术后出现慢性疼痛的诊断需经过系统进行评估,这样可有效的帮助其确诊,其中主要是经过病史、检查两个方面展开。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了解,以确定其疼痛持续时间、类型,其次经过检查以明确患者出现疼痛的主要病因[6]。在进行病史咨询的时候,需要明确其主诉,主要是了解其活动受限状况、疼痛程度。而且疼痛是患者出现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应用VAS评分对疼痛程度进行明确。在问诊的时候需要对疼痛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进行询问,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出现慢性疼痛的特征:以大腿内侧上部、腹股沟区以及生殖器等部位为主,以刺痛、灼痛为主,患者在弯腰、扭动、行走以及拉伸的时候会致使疼痛感加剧,而选择卧位和屈曲的时候可减轻其疼痛[7-8]。除了了解患者个人的主诉之外,还需要了解患其外伤史以及手术史。临床检查中需要将其他疾病、切口血肿积液、疝复发以及隐匿疝等导致的疼痛进行排除,主要是经过MRI、超声、CT以及疝囊造影等方式进行排除[9]。若术中对其持股结节造成损伤,患者出现耻骨炎则需经过盆骨分离实验以及X线进行确诊。将上文所述的相关因素进行排除后,经过选择神经组织科对造成疼痛的神经进行确定,但是该方法需要对生殖股神经直接阻滞。经CT引导对椎旁神经根进行阻滞是可行的方法,国外的研究发现椎旁神经根阻滞可经超声引导完成,并且可减少患者局麻药的应用剂量,保障其医疗安全性[10]。
3 腹股沟疝在术后出现慢性疼痛的相关治疗分析
腹股沟疝在确定疼痛原因之后,需要按照患者个人状况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其中主要包括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在保守治疗之中,物理治疗主要是应用针灸进行,经过促进其机体的内源性阿片物质释放,进而保障其疗效。高频脉冲疗法主要是经其神经周围建立电磁场,对神经信号传导进行调节,进而减缓其慢性疼痛。于其腹股沟区的皮下买入电极刺激其周围神经,也可缓解其疼痛[11]。而神经阻滞的作用范围比较小、安全性比较高且不良反应少。神经阻滞主要是应用化学性,经过神经破坏药或局麻药进行阻滞。临床主要是应用利多卡因(浓度为0.5%)进行局部神经的阻滞。若患者重复进行局麻药的注射,糖皮质激素、可乐定可阻断其交感神经进行疼痛的传导。物理性方面,主要是经过冷冻阻滞、射频热凝以及穿刺压迫等,其中射频热凝对慢性疼痛治疗是最为有效的,但应用射频热凝极有可能会形成神经瘤[12]。药物治疗之中主要是应用弱阿片类止痛剂、非甾体抗炎药,目前临床更多的是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因非甾体抗炎药不会出现呼吸抑制、影响血流动力学等作用,且药物应用的剂量也可减少。手术治疗主要是在患者经过一年保守治疗后,仍无法消除疼痛且功能恢复不佳的患者之中[13-17]。若患者之前接受开放性手术,则可在其原本的切口上展开手术;若患者为腹腔镜手术,则需经过腹股沟切口展开手术。术中需保护好患者未损伤的神经,这样可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