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辞
2020-12-25
“美术”一词是现代文化产物,“美术馆”一词则来源于希腊文“Mouseion”,准确说是“美术博物馆”,属于博物馆的一种。英文的“Art Museum”一词,翻译成中文就是“艺术博物馆”或“美术馆”。中国艺术寻求现代之路迄今已逾百年,中国的美术馆人在百年间孜孜追求,寻求以艺术之精神滋养民智,为文明之遗珍筑造栖息之所。我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事业伴随着20 世纪现代美术的发展诞生,建于1925 年的故宫博物院,整理陈列的古代文物就包括美术品,最早的美术馆则是1936 年8月在南京建成的“国立美术陈列馆”,翌年4 月在这里举行了声势颇大的“第二次全国美展”,但在本质上这所“国立美术陈列馆”尚算不上是美术馆,只能称为展览馆。
1913 年,任职于教育部的鲁迅起草了《拟播布美术意见书》,明确提出建立美术馆和美术展览会的计划。1917 年,蔡元培发表《以美育代宗教说》,1922 年发表《美育实施方法》,都提出要建立美术馆,把人类的精神财富公之于众。徐悲鸿先生在留学欧洲期间立志在国内设立美术馆,1918 年在他撰写的《评文华殿所藏书画》文中便发感概:“各国虽起自部落,亦设博物美术馆等院于通都大邑,俾文明有所展发,国宝罗列尤其珍重,所以启后人景仰之思,考进化之迹。独我中华则无之,可慨叹也!”他在1932 年11 月撰写的《中国今日急需提倡之美术》一文中更加强调:“国家唯一奖励美术之道,乃设美术馆。”1932 年林风眠发表《美术馆之功用》,大声疾呼建立美术馆,同样满怀憧憬地畅想:“如果在中国的各大都市都有着好的美术馆,使那些以各种目的来到中国的人们毫不费力地看到了我们数千年文化的结晶,毫不费力地看到了我们的历史的表现,谁不相信对于我国的荣誉是有绝大帮助的?”
今日,许多令先驱者梦寐以求的祈愿已然实现,美术馆从传统的博物馆系统中走出,又与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共同组成了大博物馆体系。美术馆在中国的建设方兴未艾,正成为人民大众的“审美课堂”,作为“社会美育”的重要场所,与“学校美育”更加良性地互动。
就美术馆的功用、组织机构、藏品征集、作品保存修缮、展陈制度、文化政策、公共教育职能、出版宣传制度等等专业领域问题的探讨已硕果累累,但站在美术馆学这样一个学科高度进行系统构建的工作,仍有待美术馆学人投入更多精力。今天的艺术创作正处于时代促动下的巨大变化之中,媒介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元,美术馆的社会形态也将随之产生更为崭新的内涵,秉持传统同时关照未来是美术馆无可懈怠的使命,一本全新的探讨美术馆学科建设的刊物,也应当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样一份责任,关注并参与到当下美术馆学问题的探讨与构建中,从而推动具有学科营建高度的学术讨论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