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癔球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2020-12-25孙闻悦张红蕾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6期
关键词:半夏反流食管

孙闻悦 ,张红蕾

(1.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2.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脾胃、肺病科,山东 淄博)

0 引言

癔球症(Globus hystericus)是咽喉部持续或间断性非疼痛性哽咽感或异物感,位于甲状软骨和胸骨柄凹之间的中线部位,属于功能性胃肠病的范围,又称咽部异常感觉症、咽部神经官能症、咽部功能不适等。据一项全球性研究统计,癔球症的发病率在人群中可达46%[1]。虽然针对中国全国范围内癔球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较少,但根据文献报道,某海军部队的远航官兵癔球症的发病率为2.05%[2]。广州市的癔球症终身患病率为21.46%,且存在明显的城市与农村的差异,以城市多见[3]。在祖国医学角度,其临床症状与“梅核气”高度类似。本文将从中、西医两方面就本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癔球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1.1 食管上括约肌(UES)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

有学者认为环咽肌嵴、颈蹼、舌根肥大、会厌后倾、颈椎骨质增生与癔球症相关,但目前证据都不够充足。多数学者认为上食管括约肌(UES)的功能、电生理与本病的发生相关性大。Tokashiki R[4]等用酸灌注食管远端试验其是否可以引起球感和食管上UES压力的增加,从而得出咽部异物感是由于胃食管反流引UES压力增高所致。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癔球症的关系在西方已有多年的争议,但目前两者的关系尚未明确。Sinn[5]等通过临床观察了64名咽异感症患者,发现有64%的患者患有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从而证明癔球症的发生于胃食管反流病具有相关性。现阶段有不同的假说来解释二者的关系:(1)食管咽反流可直接刺激口咽部并导致炎症;(2)食管酸化或者扩张引起UES反射性收缩;(3)源于食管的异常感觉通过高敏感的迷走神经传导至颈部。

1.1.2 食管黏膜异位

癔球症也可能因食管上段异位胃黏膜而引起。食管上段胃粘膜异位,又称食管入口粘膜斑。LANCASTER[6]对4例癔球症患者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上段胃粘膜异位,后对其进行抗反流治疗,均症状消失,故提出食管上段胃粘膜异位是癔球症的病因。HORI[7]等对284例食管上段胃粘膜异位症与120例癔球症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食管上段胃粘膜异位是仅次于非糜烂性反流的的常见病因

1.1.3 动力功能异常

癔球症的另一病因被认为是食管动力功能异常。徐敏、王磊[8]等采用食管压力测定,发现癔球症组UEPP、食管体部异常收缩百分数、UESP明显升高,LESR、UESR则低于健康对照组,说明癔球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食管动力异常。引起食管动力异常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是UES原发性收缩异常或者食团传输和蠕动功能异常激活反射途径引起的继发性动力异常。

1.1.4 心理特征

从疾病命名就可以看出,本病成因带有心理因素,众多研究也表明了心理因素与癔球症存在联系。王乔、章久礼[9]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了51例癔球症患者,发现癔球症症状评分与焦虑因子、抑郁因子相关,其患者存在多种负性的精神心理异常。赵寒冰[10]等人对465例癔球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等进行问卷调查,其中237例(50.97%)伴有焦虑状态;127例(27.31%)伴有抑郁状态。另外,有211例(45.38%)伴有睡眠障碍,218例(39.00%)患者诉症状出现前或出现时伴有压力或负性应激事件。

1.2 诊断标准

根据2016出版的罗马Ⅳ,癔球症的诊断标准为: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1)持续性或间断性的、非疼痛性的咽喉部哽咽感或异物感,体格检查、喉镜或内镜检查未发现结构性病变;(2)无胃食管反流或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导致该症状的证据;(3)无主要的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指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胃连接部(EGJ)流出道梗阻、弥漫性食管痉挛、jackhammer食管、蠕动缺失。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一身诊断标准,且症状出现频度为至少每周1日。

1.3 治疗

虽然许多学者对癔球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时至今日其仍未明确,所以临床上对于癔球症的治疗多针对其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治疗,包括抑酸及抗焦虑抑郁的治疗。抑酸药物主要包括H2受体阻断剂和质子泵抑制剂。陈维顺[11]等人对26例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耐信)治疗7日,治疗后7例患者咽异物感消失,10例减轻,从而也可以看出癔球症与胃食管反流有关。癔球症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在研究与临床中多数学者还是更加注重精神类药物的应用,或者采用对症治疗联合精神类药物的综合疗法。游乐卿[12]等人对30例癔球症患者采用对照试验的方法,发现小剂量阿米替林(AMT 25 mg,每晚顿服),对症状的改善,显著优于泮托拉唑,认为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癔球症是一项安全、有效和低耗的疗法。夏铭[13]等人对63例癔球症患者的研究发现黛力新联合雷贝拉唑治疗癔球症,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可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复发率。伊丽萍[14]等人对49例癔球症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在泮托拉唑和枸橼酸莫沙必利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患者症状的改善比单纯使用泮托拉唑和枸橼酸莫沙必利更加明显。

2 癔球症的祖国医学研究进展

2.1 病因病机

中国古代医书中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与“梅核气”类似,梅核气又有梅核风、梅核、膈气、回食丹等病名。最早描述该疾病特征是在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而其论述最早见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胆病者,善太息……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咽中介介然,数唾”。梅核气病名最早见于宋代《仁斋直指方·梅核气》:“七情气郁,结成疾延,随气积聚,坚如块,在腹间咸塞咽喉如梅核,粉絮样,咯不出咽不下,每发欲绝,逆害饮食。”《医宗金鉴》指出:“梅核气,盖因内伤七情,外伤寒冷所致”。

中医普遍认为此病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病机为长期忧思过虑,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机郁结,脾失健运,导致津液输布障碍,凝结成痰,聚结于咽喉而致,以咽中似梅核,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特点。李振华[15]认为现代社会压力增加使许多人情绪不佳,肝气郁结,反侮肺金,肺气不宣,胃气不降,津液不行,痰浊停滞,聚而成核;或贪凉饮冷,饮食不节,戕害脾胃,痰湿内生,上贮于肺,凝结于咽喉;说话用嗓较多或经常熬夜,必暗耗阴血,肝肾阴精日损,子病及母,肺津亦不足,不能上承润泽咽喉,而致咽喉不利。李郑生[16]认为该病病机关键为肝脾(胃)失调、痰气搏结,以健脾疏肝、理气化痰为治疗原则,同时根据病机之不同配合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降气通便等法。李淑良[17]认为本病病程长,反复发作,常见气血两虚之病机,患者久病,气血运行不畅,瘀滞咽喉,或挟痰湿、或挟肝郁、引发梅核气。

2.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6-94)与《中医耳鼻咽喉科学》。(1)以咽部异物阻塞感,咽中似有梅核或炙脔,并随情志波动而发作为主要症状;(2)一般见于成人,多见于女性;(3)对咽喉、食道及其他有关器官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

2.3 辨证分型

对于梅核气目前尚缺乏的统一辨证分型标准。临床多数医家围绕痰气互结来进行辨证论治。王健康[18]则认为梅核气分型不仅有痰气互结,亦有肺阳闭阻、湿热互结、风痰闭阻、肝胃失和、肺阴亏损、肺脾气虚等诸多证型。李振华[15]认为临床以肝脾失调、肝胃气逆、痰凝气滞最为多见,亦有肺胃蕴热和虚火上炎所致。

2.4 方药

2.4.1 基础方

大多数医家认为,本病主要证型为痰气互结证,故主张以行气开郁、化痰散结为主要治法,多数方以半夏厚朴汤加减,其主要药物为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等。《医宗金鉴》中提到:“中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 半夏厚朴汤中半夏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性辛温,归脾、胃、肺经,兼可散结降逆;厚朴性苦、辛、温,可燥湿消痰,下气除满;半夏与厚朴,两药相伍,化痰结,降逆气,痰气并治。苏叶芳香,可理肺疏肝,并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茯苓能健脾渗湿,助半夏以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全方辛苦合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临床上多以此方为基础方临证加减,或者在此方基础上合他方来提高治疗效果。

2.4.2 自拟方

基于不同医家对于癔球症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的不同理解,亦常使用自拟方来治疗。詹莉[19]等运用自拟消梅汤治疗此病,临床治愈率达51.2%,显效率29.1%:好转占11.6%。赵震[20]等使用沉夏通阻汤获得90%的治疗有效率,其使用降气、 降逆调中、 理气开郁的沉香作为君药。陈建新[21]使用其恩师戴祖铭的多年临床经验方四花解郁汤对60例患者进行了1个疗程2周的治疗,其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25%以上。胡镜清[22]使用自拟方开郁顺气祛痰汤治疗患者45例,方用半夏、厚朴行气散结,紫苏助半夏、厚朴以宽胸畅中,宣通郁结之气,佐以 陈皮、茯苓健脾渗湿,浙贝、百部、瓜蒌仁、石菖蒲化痰行气,香附、郁金行气解郁,桔梗顺气利咽祛痰,砂仁、佩兰化湿行气,甘草调和诸药,与对照组相比可有效改善其咽部症状。

3 总结

癔球症作为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虽然其无器质性病变及致命性危害,但对患者的生活及心理带来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现代医学虽然愈来愈重视功能性疾病的研究,但对癔球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上多予抑酸及抗焦虑治疗。而祖国医学方面通过辨证论治,选用合适的基础方随证加减,或使用经验方、自拟方,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也存在着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辨证分型等的问题。在当今大力弘扬中医药的时代背景下,应进一步完善其规范的诊疗过程,现代医学与祖国医学相结合,希望提高治疗癔球症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半夏反流食管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非酸反流引起胃食管反流烧心症状的特点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半夏入药多炮制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半夏入药多炮制
轻度二尖瓣反流是怎么回事(下)
巴雷特食管该怎样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