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北地区柽柳的繁殖技术与生态应用
2020-12-25李素艳辽宁省凌源市北街街道农业综合服务站辽宁朝阳122500
●李素艳(辽宁省凌源市北街街道农业综合服务站 辽宁 朝阳 122500)
辽西北地区主要包括辽宁省朝阳、阜新等地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在450mm左右,自然降雨多发生在7~9月,年极端温度为42℃和 31.1℃。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自然气候以干旱为主。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又叫垂丝柳、红柳等,属柽柳科(Tamaricaceae)柽柳属(Tamarix)乔木或灌木树种,是辽西北地区主要绿化树种,其适应性强。柽柳育苗以采取插扦繁殖和种子繁殖方法较多,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等优点。柽柳的生态利用比较广泛,主要包括绿化、园林观赏和生物多样性等。
1 柽柳的生物学特性
柽柳树高可达3~6m,老枝暗褐红色,光亮;幼枝稠密细弱,常展开下垂,呈红紫色或暗紫红色,有光泽;叶披针形或长卵形;每年开花2 次以上;蒴果粉红色,圆锥形。柽柳喜光照,不耐阴,耐寒冷,极耐盐碱,萌芽力强,耐修剪和刈割,繁殖容易,生长快,萌蘖能力强,寿命长,深根性,根系发达,长期适应恶劣自然环境,叶片退化成鳞片状环抱于主干枝条之上,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蒸发。柽柳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柽柳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及抗旱性[1]。
2 柽柳的繁殖技术
2.1 育苗前施肥、整地
育苗地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疏松的砂壤土、碱性土或中性土(以壤土最佳)、灌溉及交通条件便利的地块作为苗圃地;为提高土壤肥力,在春季旋耕整地前,将腐熟的有机肥均匀撒在地表作基肥,施肥量为37 500kg/hm2;通过整地,可改良土壤,并有效消灭草荒,旋耕深度应超过30cm;为灌水方便,在整地后区划出灌溉水渠和主要作业道,灌溉育苗地长度视水量确定为12~15m。
2.2 繁殖技术
2.2.1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一般在春季进行。插穗剪切在春季3 月末以前进行,也可以在秋季落叶后进行。选择长势健壮、无病虫害、直径在1cm左右的1 年生新枝剪切插穗,插穗长15cm。剪完后捆好,放在菜窖或0℃恒温冷库内,适当喷水保湿并用塑料包好备用;在旋耕后的育苗地打垄,垄台高35cm左右,行距1.1m,中间平整,垄台中间扦插2 行。扦插前将ABT生根粉溶解到水中,浓度为100mg/kg,将插穗浸泡2h左右后扦插,扦插行距20cm、株距15cm,使插穗与地表持平,扦插后当天浇透水,此后每隔10d浇1 次透水,扦插30d以后,适当延长浇水间隔期,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以后正常进行除草等田间管理,当年苗高可达1m以上。
2.2.2 种子繁殖 柽柳种子的成熟期不同,有的在5~6 月,有的则在秋季成熟。种子成熟后,果实开裂,种子随毛絮飞扬,因此,要及时采集。将蒴果采集后阴干,经常翻动,果实呈花絮状时,用布袋装好带有绒毛的种子,低温贮存,防止霉变,避免发芽力丧失。播种前先将旋耕后的育苗地灌水,3~4d后即可播种,由于柽柳种子过于细小,每克种子有6 万粒左右,可将种子混入细沙中均匀撒播,播种采用垄播,行距0.5m,开沟深0.5cm,播种后覆盖细土或细沙,厚度为0.3cm。为保证地表湿润,覆土后地面覆盖塑料薄膜保温,播种后3d种子开始发芽出土,8d左右苗木出齐;播种后12d左右,将薄膜划开,使幼苗充分生长,避免其被薄膜灼伤;以后适时进行浇水、除草等管理,实生苗1 年可长到50cm以上,每公顷出苗量在60 万株以上。
2.3 田间管理
无论扦插苗还是实生苗,幼苗成活以后,柽柳根系生长较快,主根能迅速向土壤深处延伸,同时,侧根发育迅速,以适应以后的干旱等极端环境,因此,后期田间管理以培养苗木根系为主,7 月中旬以前,进行2~3 次除草松土,注意松土不要伤及幼苗根系。实生苗在苗高5cm时定苗,苗木间距保持在2~3cm。7 月上旬,追施复合肥 1 次,施肥量在375kg/hm2左右,施肥后灌溉,浇水原则是幼苗初期要勤,后期要浇透,两次灌溉之间要保持土壤深10cm左右相对干燥2d,不至于发生水涝;上冻前和翌年早春各浇1 次水。
3 柽柳主要应用
3.1 生态绿化应用
柽柳从育苗到造林生产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等特点,相比其他北方乔、灌木树种,柽柳的成活率高,生长较快,生产周期短,适应范围广;野外环境生长的柽柳不仅能增加森林覆盖率,而且能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发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小风沙、降低噪音等多种生态作用与社会作用;大量的枯枝落叶与根系生长,可有效优化土壤的结构组成,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减少暴雨冲刷地表带来的水土流失,减少土壤自然水分蒸发;柽柳的萌蘖力很强,根系发达,是辽西北荒山荒坡生态修复的首选建群种,不论是在荒坡、地埂还是沙丘造林,3 年后均能取得较高的生态效益。柽柳能适应极端干旱气候,辽西北地区属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带,大面积的冲积、淤积、盐碱化平原和滩地、河岸泛滥地、河谷阶地、干河床和荒漠沙丘等都适应柽柳生长。用柽柳进行人工造林前,先定穴整地,每公顷留2250~3 000 穴,栽苗后浇足水并覆膜保湿,结合自然降雨,每年补水2~3 次,连续补水2~3 年,即可逐渐形成柽柳灌丛,绿化效果显著[2]。
3.2 园林观赏应用
柽柳枝条柔软下垂,叶形新奇,观赏价值极高,同时它的花期从4 月可持续到10 月,花序繁密,花色有粉白色和粉红色,淡雅芬芳,春夏两季,青葱的嫩绿掩映出一片嫣红,可谓是一道极靓丽的风景;秋季,柽柳当年生营养幼枝变为金黄色,2~3 年生枝条呈紫红色,色彩斑斓;在冬季以白雪相衬,更为典雅[3]。柽柳繁殖容易,适生于各种立地条件,可作为绿篱、庭院观赏树种、花球、行道树等,也可以培育柽柳园林大苗,丰富柽柳苗木产业。柽柳在园林应用的同时,也能发挥出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3 生物多样性应用
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自然生长分布的乔灌木品种单一,种群数量小,可根据柽柳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栽植柽柳幼树,几年之内即可形成茂密的灌丛,不仅能改善小范围的林内生态环境,促进植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和灌丛环境,还能为一些食草动物、肉食性动物的生长栖息创造条件,柽柳灌丛对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