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霉菌性食管炎98 例临床诊治分析

2020-12-25王龙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8期
关键词:霉菌性食管炎粘膜

王龙珍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长治 046000)

0 引言

霉菌性食管炎是霉菌感染食管致食管粘膜出现充血、潮红等炎症改变,其表面多有白色伪膜附着。临床上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多见,也可称为念珠菌性食管炎。白色念珠菌广泛存在自然界中,常以正常菌群的形式存在于健康人的口腔、皮肤、阴道及消化道等地方,其中在消化道中占比最高,约50%[1-2],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致病。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推广,内镜检查发现食管霉菌感染的病例也越来越多,现对已经明确诊断霉菌性食管炎的78例患者,结合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78例,为我院内镜室在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行胃镜检查并通过内镜下刷取白色伪膜进行镜检,找到孢子或菌丝后诊断为霉菌性食管炎的患者。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23-86岁,平均(51.4±9.5)岁。有吞咽不适或疼痛者23例,胸骨后不适12例,上腹不适、烧心29例,黑便5例,恶心及打嗝3例,无明显症状者6例。患者中有基础疾病者共45例,占比57.69%,其中有糖尿病史13例,恶性肿瘤及放化疗病史11例,风湿免疫性疾病4例,间断服用广谱抗生素者13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肝硬化病史2例,经常熬夜、生活极不规律者2例,1位年龄23岁,1位41岁。

1.2 分级标准及内镜表现。食管霉菌感染见食管各段,内镜下多表现为点状、斑片状白色伪膜,或较厚的黄白色似豆腐渣样物附着在粘膜表面,冲洗后粘膜可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潮红或糜烂等改变。按Kodsi提出的分级标准[3]分为四级,I级:少量点状的白色物,直径<2 mm,伴充血,无水肿或溃疡;II级:较多隆起白斑,直径>2 mm,伴充血,无水肿或溃疡;III级:融合呈线状或结节状隆起斑块,伴充血和溃疡;IV级:III级表现的基础上粘膜较脆,可伴管腔狭窄。

1.3 方法。内镜下发现疑似霉菌性食管炎的表现,用一次性细胞刷通过内镜钳道多次刷取白色物,涂片快速处理,全部病例在光镜下找到孢子或菌丝后确诊,查肝功能及血细胞学检查,结果正常开始抗真菌药物治疗。①氟康唑,首次口服200 mg,1次/日,以后口服100 mg,1次/日,共服用2周;②根据病史去除诱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停止服用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基础疾病及伴发疾病(控制血糖、抗反流、溃疡等用药);③纠正不良习惯,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等。2周对病人进行了随访,2个月后复查胃镜,观察氟康唑对霉菌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

2 结果

2.1 本组病例中按Kodsi分级。I级18例(23.08%),II级41例(52.56%),III级17例(21.79%),IV级2例(2.57%)。同时伴发有食管癌7例、返流性食管炎12例,胃癌5例、胃溃疡12,糜烂性胃炎25例。

2.2 治疗及随访。2周后随访,吞咽不适或疼痛症状明显好转或缓解22例,胸骨后不适缓解10例,上腹部不适症29例好转,恶心及打嗝3例缓解,症状改善不明显者5例,2例服药1周因恶心、上腹不适症状,考虑为胃癌所致或肝脏副作用先停用氟康唑,复查肝功能,6例失访。2个月后67例(85.9%)患者做了胃镜的复查,64例食管乳白色伪膜消失,粘膜恢复正常色泽;2例食管癌患者和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镜下见伪膜较前减少,食管粘膜仍有充血,轻度糜烂,食管癌患者同时伴反流性食管炎。

3 讨论

念珠菌是人体消化道常寄菌,也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当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或菌群失调时大量繁殖就会导致其成为致病菌,在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是霉菌性食管炎。近年来,霉菌性食管炎的诊断率呈上升趋势,一方面人们的体检意识增强,对胃镜检查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胃镜下观察食管粘膜比较直观。霉菌性食管炎内镜下多表现为食管粘膜表面有点状、斑片状乳白色伪膜,纵形、簇状、节段分布或融合成片,伪膜下方的食管粘膜会有发红、糜烂等改变,严重者会全食管覆盖较厚伪膜,管腔狭窄,病人会出现吞咽困难,类似食管癌的症状,结合刷片细胞学检查可确诊;另一方面,因人体的各种疾病及各种药物的应用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最易诱发真菌成为致病菌,如糖皮质激素、抗风湿免疫抑制剂治疗、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恶性肿瘤的放化疗等均可增加机体对真菌的易感性,导致真菌过度生长并侵犯食管等器官引起感染[4-6]。本组研究中患者年龄23-86岁,平均年龄(51.4±9.5)岁,可以看出,年龄较大者发病率相对高,老年人较多会伴有各种基础疾病,本研究中有基础疾病者45例(占57.69%),年老较大者、因有基础疾病长期服用各种药物,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营养不良、应用抗生素致二重感染等等都会成为霉菌性食管炎发病的主要原因。霉菌性食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老年者居多,且有年轻化趋势[7],本研究的病例中有一小部分为年青患者,考虑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长期或反复使用抗生素有关,也与年青人生活压力大、抽咽或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情绪有一定关系。不良生活习惯倒致机体抵抗力下降,霉菌就可以成虚而入侵犯食管发病。所以在霉菌性食管炎的预防上可以从以上一些相关因素着手,从而减少真霉菌性食管炎的发病。

本组病例中有吞咽不适、胸骨后不适症者33例(42.31%),其它症状或无症状者45例(57.69%),可见霉菌性食管炎部分病例出现吞咽不适或疼痛症状,其中3例伴发食管癌,1例贲门癌,一半多的病例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反酸等症,其中部分为体检病例发现霉菌性食管炎,所以说霉菌性食管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且无食管症状的患者较多,尤其是镜下表现为I级者。部分患者出现吞咽困难或胸骨后不适主要是食管癌或返流性食管炎所引起,或仅是伴发病的症状,如上腹不适、恶习、黑便等症。

该病常规抗真菌治疗有效,本研究中所有确诊病例均在肝功能、血细胞学检查正常后用氟康唑治疗2周,随访72例,66例治疗有效,2个月67例复查胃镜,64例治愈,其中2例出现恶心,考虑出现肝损伤的不良反应,所以在抗霉菌治疗过程中要重视药物的副作用,监测肝功能和血常规。

综上所述,胃镜结合病原学检查是诊断霉菌性食管炎的可靠方法,在对病人的诊疗过程中需要时常想到真菌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老年病人,要做到最大限度的防治相结合。氟康唑治疗有效,该药有肝脏副作用,因没有大样本及进行对照研究,药物的选择及治疗方案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霉菌性食管炎粘膜
护理干预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莫沙必利及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
霉菌性阴道炎能自愈吗?
浅谈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配合体会
霉菌性阴道炎咨询案例剖析
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与预防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
霉菌性阴道炎随季节变化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以胸痛为突出表现的返流性食管炎临床分析
趣味常识知多少